人物:释道泰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浮陀跋摩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此云觉铠。
西域人也。
少有节橾。
习三藏。
尤精毗婆沙论。
常诵持以为心要。
元嘉元年至西凉。
沙门道泰志用强果。
少游诸国。
得毗婆梵本。
十四年请跋摩译之。
道泰笔受。
慧高道朗等详正。
凡百卷。
乱离亡失四十卷。
后归西域。
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下
浮陀跋摩。
此云觉铠。
西域人也。
幼而履操明直聪悟出群。
习学三藏偏善毗婆沙论。
常诵持此部以为心要。
宋元嘉之中达于西凉。
先有沙门道泰
志用强果。
少游葱右遍历诸国。
得毗婆沙梵本十有万偈。
还至姑臧。
侧席虚衿企待明匠。
闻跋摩游心此论。
请为翻译。
时蒙逊已死子茂虔袭位。
以虔承和五年岁次丁丑四月八日。
即宋元嘉十四年。
于凉州城内闲豫宫中请跋摩译焉。
即笔受。
沙门慧嵩道朗与义学僧三百馀人考正文义。
再周方讫。
凡一百卷。
沙门道挻为之作序。
有顷魏虏托跋寿西伐姑臧。
凉土崩乱。
经书什物皆被焚荡。
遂失四十卷。
今唯有六十存焉。
跋摩避乱西反。
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别山祖智禅师者。
蜀人也。
其先杨姓。
世有显任。
智既生正信之家。
幼绝世缘。
七岁绍印沙门化为行童。
授以圭峰圆觉叙。
脱口成诵。
宋嘉定癸酉。
试所习得度。
其年十四矣。
又五年。
参[仁-二+幻]牛全于昭觉。
经二载苦。
制话头。
不敢展衾。
每至后夜。
或假寐而已。
偶闻姑苏僧诵杀六岩法语。
字字皆点著自己禅病。
时岩住姑苏之穹窿山。
智径走见。
以古德因缘求指。
岩惟瞑目端坐。
展掌示之。
不决请益。
岩如前无它语。
于此又二载。
智所求益哀。
岩竟不换机智。
乃拟简藏经。
融会本参。
因阅华严。
善财入弥勒楼阁。
见阁中有无量不可思议诸佛境界。
有省。
默举祖师公案。
皆会节目。
举似于岩。
岩方启齿曰。
灵云见桃意在甚处。
对曰。
万绿丛中红一点。
几人欢喜几人嗔。
岩以为然。
乃可之。
智复遍历名席。
俱获美誉。
渡钱塘。
游天台。
友断桥伦。
见无准范禅师于雪窦。
范棒喝风驰。
智结舌不能仰对。
范每受参垂问。
智每拟当机。
瞻视范公。
不能进措一辞。
乃私叹曰。
我生平所参所悟底。
皆死法也死法何济哉。
乃尽捐宿负。
坚依范公。
久之于范公棒喝中。
大通妙旨。
遂呈偈曰。
用尽工夫夜欲阑。
东挑西拨见还难。
无端豆爆寒灰里。
便把柴头作火看。
范公迁育王。
径山。
智皆负包与俱。
径山燬。
知事者多惧。
劝范弃之。
智曰。
不可。
昔南禅师住归宗。
归宗被火。
有司责其咎。
南尚顺而居之。
以故南公之名大重。
今径山虽火。
而时清道泰
且堂头和尚以咎自归。
无弃去之心。
我辈为人子臣。
当仰体君父之心。
父子君臣道合。
反废为新。
庸何虑焉。
智于是自充化主。
而殿阁楼台。
从鼓舞中。
涌起五峰矣。
嘉熙二年。
出住洞庭之天王寺。
以真言实践。
接纳方来。
然好贬剥诸方。
江湖以智天王哂之。
痴绝冲尝问。
洞庭来僧曾见智天王否。
对曰。
学人适从天王来。
曰寻常有何言句。
僧举天王示众语曰。
带锁担枷招罪犯。
安禅入定坐深坑。
两头踢脱无依倚。
一个閒人天地间。
冲笑曰。
恁么则智天王罪过不少。
丞相游公侣以西余虚席。
请智补之。
未久智自西余。
荷策迁金陵之蒋山。
参徒蚁聚。
名满淮南。
悦堂訚道者。
初游吴。
闻智寻常怒气噀人不减。
居天王时。
乃谒智。
智问曰。
是何法讳。
对曰。
祖訚。
近离何处。
对曰。
江西曰马大师安否。
对曰。
起居和尚。
智拽杖便起。
訚蹑履便行。
侍僧问曰。
适来者僧未知留否。
智笑曰。
是必去也。
侍僧出访。
旦过堂。
果去矣。
訚住后乃曰。
我当时只肯别山收。
不肯别山放。
宝祐四年。
天童火。
无少剩。
州帅吴公潜以疏闻上。
上以智居天童智。
曰携。
吾白骨以伴。
青山足矣。
兴复之事。
岂吾望也。
遂于瓦砾堆中。
搆草庐。
以安众。
三载之间。
松关尽处青山。
捧出梵宫。
而壮甲东南焉。
智处众。
能耐小节。
深得衲子之心。
衲子互相颂曰。
吾师讳祖智。
即弘智再来也。
景定改元九月朔。
示众曰。
云淡月华新。
木脱山露骨。
有天有地来。
个个眼睛活。
乃掩室。
复令传语曰。
不及相见。
各自努力。
越十日。
珍嘱后事。
叉手捐世。
寿六十一。
坐四十七夏。
塔于中峰。
赞曰。
我师翁悟老人。
新天童时。
修辑历祖。
石塔。
余得见智公之塔。
圮于荆棘丛中。
及考天童中兴图志。
惟公大有功于天童者也。
公初事无准。
居径山。
以大义鼓舞。
遽成五峰楼阁。
后公居天童。
不三载而重兴莫大之精蓝。
亦座下有其人。
而鼓舞之。
嗟乎非忠于事上。
诚以接下。
曷克有此哉。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祖智,字别山。姓杨氏,顺庆人也。年十四得度,初闻僧诵六岩语悦之。时岩住苏之穹窿,亟往从焉,因阅《华严经》“弥勒楼阁……入已还闭”之语,恍如梦觉。越二年,遍叩浙翁琰、无际派、高原泉、淳庵净、妙峰善,最后见无准范于雪窦,知是法器,待之弥峻。时或棒喝,交并语不少贷,智欲拟答,禁不能发。由是知解,都丧久之,作而言曰:“吾生平皆守死法,今始行活路。”既而范移径山,命智分座。嘉熙戊戌,洞庭天王虚迎智主之。宝祐丙辰,天童寺燬,制相吴公潜判州事,奏智道行,被旨携一钵一囊至缚茅以居。 时州地久旱,祈祷辄应,人情奔凑,不三载,百废具举,天童乃复旧观。庚辰九月朔旦,忽示众云:“云淡月华新,木脱山露骨。有天有地来,几个眼睛活。”越十日,夜分重别大众,叉手而逝。世寿六十有一,坐四十七夏,塔于中峰密庵禅师之右,玉局文复之为之铭云。
释通贤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号浮石。
平湖赵氏子。
受密老人付嘱。
住报恩。
腊八示云。
自舍皇宫入雪山。
六年冷坐绝追攀。
谁知今夜蒲团上。
绀目无端发眚斑。
山僧恁么告报。
祇要诸人拈却炙脂帽子。
脱下鹘臭布衫。
便见古释迦不先。
今弥勒非后。
一切时中。
不倚一物。
净裸裸上无攀仰。
赤洒洒下绝己躬。
千圣不能知。
万灵安可测。
一切坐断。
不漏丝毫。
又新正解制示云。
才拴意马不多时。
顷刻隆冬又过之。
耳畔只闻锣鼓闹。
声声敲入𩬆成丝。
大众。
还有不随声色转变者么。
等閒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恁么地。
可谓知归。
若有人问从甚处来。
切莫道报恩来。
因甚如此。
不将平实对。
正要使他疑。
道泰不传天子令。
时清休唱太平歌。
复举世尊一日。
与阿难行次。
路见古塔。
世尊便作礼。
阿难云。
此何人塔。
世尊云。
过去诸佛塔。
阿难云。
是谁弟子。
世尊云。
是我弟子。
阿难云。
应当如是。
大众。
既是过去诸佛。
为何又是现在世尊弟子。
既是世尊弟子。
为何又作礼。
如是推求。
一一相反。
阿难为何又言。
应当如是。
能向这里。
明得透得。
一切有为法当体即无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通贤,字浮石,姓赵氏,当湖人也。生有奇秉,性厌薰惺。稍长志学,便怀出世,年十九潜越南海,礼绍宗薙染,因归省父母,以独子苦留。稍自蓄发,貌为慰解。后投武源普净庵乘白重相剃度,受沙弥戒于云栖莲,圆具于海宁湛然澄,随侍嘉禾东塔,闻同堂举七贤女尸陀林䛡有省。归葬二亲,复参證于云门,及闻金粟密道风崇峻,决志归依。明崇祯辛未,密迁天童,随入侍寮。未几,思出掩关武原,请辞,密语之曰:“汝三年关后,可随处开堂,厚自保重。”去经二载,密过嘉禾,破关执侍,一日集众,以拂子属贤曰:“付汝为众去。”自是,当湖青莲请贤开法。甲申冬,主席遁村报昌,顺治戊子,迁海门广慧。甲午,牧云谢事天童,延贤主持。丁酉,迁嘉禾栖真。己亥,迁宜兴善权。庚子,住虞山福城,退老西山支公之白马涧。丁未七月二十五日入灭,世寿七十有五,塔于径山之鹏搏峰下,著有语录行世。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号百痴。
闽漳浦蔡氏子。
幼习儒。
怙恃继失。
依兄居住。
年二十。
功名不就。
因憩同安邑邸。
夜梦有人呼曰。
时至矣。
速前去。
明晨行。
遇真戒师。
偕入长泰石狮岩。
礼求薙发。
大明崇祯甲戌春。
往黄檗。
参费隐和尚。
凡有所问。
被痛棒打出。
未几證入玄奥。
命掌记室。
戊寅。
费老人主金粟。
师为西堂。
付衣拂。
回建宁莲峰住静。
辛巳冬出世。
随移宝峰百山二刹。
及浙之太平长庆。
戊子夏初。
海盐护法徐觐周等。
以金粟虚席。
集众卜请。
师恬然自若。
继席六载。
竭力劳心。
衣钵微赀。
悉以供众。
癸巳八月。
觐周送藏经入寺。
即于明晨退院。
上堂云。
六载住持。
全没滋味。
简点将来。
讨甚閒气。
何如长松下。
片石间。
洒洒潇潇。
科头箕踞。
任他法道迁更。
蠓蝇口沸。
且临行一曲。
如何演唱。
击拂子云。
啰啰哩。
啰啰嗹。
白发催人容易老。
宽怀无事是神仙。
便行。
觐周同诸檀护。
迎入梵胜。
今迁明发。
师有语录十六卷。
行世。
如金粟岁旦示云。
佛法无人说。
虽慧不能了。
况复值年朝。
如何静悄悄。
擂鼓出升堂。
香云四处绕。
柱杖倒头拖。
袈裟忘里表。
问著口莫酬。
遥空指白鸟。
大众且道。
金粟与么。
是欢喜耶。
著忙耶。
若道是欢喜。
年年好年。
有什么欢喜处。
若道是著忙。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著忙个什么。
于此泾渭得出。
正好山门摆手。
宝殿鞠躬。
见僧贺僧。
见俗贺俗。
见白牯狸那。
贺白牯狸那。
如弗然者。
岁君所司时令。
又向闪电光中。
打辊去也。
如梵胜示云。
懒骨锻成。
一榻閒眠消白昼。
枯肠浣出。
半联仄韵动寒潮。
不管佛来祖来。
说甚呼牛呼马。
头头具足生涯。
处处彰吾宝所。
是汝诸人。
果能如是见。
如是信解。
便可休心息念。
高挂钵囊。
与山僧同处同行。
同餐同饮。
耕云钧月唱没腔歌。
自然道泰时清。
其或随情变换。
逐物升沉。
敢保终年未有歇手在。
如明发示云。
衲僧行止没多般。
随处安身随处閒。
满沼白荷观不足。
又𢹂竹杖到云间。
云间既到。
是非杳忘。
地阔天高。
声和响顺。
翻爱当年船子。
一丝独钓寒江。
更冀此日维摩。
出手共扶祖道。
且时节相应底句。
如何话会。
阵阵薰风来殿阁。
炎威虽逼也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