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导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0 首
朱买臣墓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五言律诗
白发会稽守,行歌老负薪。
雨禽鸠逐妇,水驿鹭窥人。
僧导看遗碣,樵归踏古榛。
当年驱驷马,意气激长贫。
宿明溪寺山僧导游珍珠岩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律诗
苍崖乳溜渍苔乾,阴壑埋光生夏寒。
殷孽可怜添石㾦,飞鼯亡赖扑镫阑。
何如藻井铺霞绮,自敞珠宫迓日丹。
读易幽篁双径锁,当时悔不访仙坛。
拔足红尘九十霜,云西自作水仙王。
他年为续三生话,元老东坡本一乡。
跋:得诗之夕梦与高进之乘舟入寺予欲观假山一僧导过东廊折而南行遇异兽而寤首章盖纪实也第不知假山果何在尔纪之以备他日一笑
西湖纪游示小杨(癸亥)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携汝寓春申,西湖隔咫尺。
屡游不同往,人谓矫而辟。
行将舍此去,勉复从兹役。
晨兴赴铁道,午达杭州驿。
湖滨假旅馆,可览全湖碧。
首至飞来峰,次觇泠泉脉。
次入云林寺,罗汉数五百。
又次上韬光,略望钱江白。
回车拜岳坟,瓜皮租何适。
先憩放鹤亭,兼访妻梅迹。
擘菱调藕粉,茶馀风生腋。
移舟楼外楼,一饭尝鱼炙。
荡桨漾三潭,印月波拍拍。
当中卐字亭,百折石桥窄。
归去啖黄瓜,渴吻润滋液。
跂脚卧藤椅,西月坠半壁。
翌晨往南山,涌金清波隔。
小车行苦跛,颇似历沙碛。
隐见望雷峰,净慈灿新额。
路转表一坊,有洞屋称石。
再进探烟霞,石磴廿年辟。
洞古石头滑,洞狭石壁坼。
傍午稍饥肠,汤饼从僧索。
菰香正北口,笋脆非煮箦。
僧导往理安,取径下山脊。
凡此两日游,行天日正赤。
张伞不乘舆,褰裙不著屐。
自笑七十翁,尚能陪履舄。
理安最全湖,楠竹深无隙。
其长皆参天,其密过树栅。
分明日在上,光气不下射。
复有玻璃泉,茗饮地可席。
凡此皆旧游,在汝皆新获。
归途又一洞,水乐闻自昔。
僧复导之往,披草遂越陌。
已备马铃瓜,据石各分擘。
兹游虽草草,此洞搜幽僻。
虎跑吾无取,龙井遗可惜。
最后泛平湖,月色白今夕。
纪游少文言,省我费解释。
鹫岭东回启石扉,岚光竹色递相依。
亭前古柳如人长,木杪春泉作雪飞。
椿叶初齐供客饭,藓花犹碧染行衣。
清凉此地堪招隐,久卧长安兴自违。
隔风吹磬末,问僧此何庵。
其名曰十方,广大令我惭。
导从来处去,好径喜重探。
森森众香林,禅满任君参。
香饭触真性,古佛立相谈。
接引知无已,朝花先上龛。
悟矣松栝旁,相视如空潭。
朝晖扬澜渡,明漪泛巃嵷。
舍艇杖筇入,两崖一道甬。
石若垂天云,与地离跟踵。
立柱袅纤箾,垂乳坠拥肿。
长风流其隙,飘摇殆将动。
初入浩笑廊,题名纷蠛蠓。
昏泐间一读,鼻磨目劳眮。
三曲既穿洞,一门俄出竉。
睥睨昔建矛,搏斗事呼詾。
中山信人杰,造迹拔砦勇。
浮云失前功,巨障有馀巩
超登万壑上,空宇散群壅。
尝闻此山木,连峰覆郁蓊。
陋僧不知惜,十八槱煴熜。
俯视惟壑谷,青葱若箸䉥。
上有石攒罗,象似岂寓俑。
江湖漫远明,峰棱点脩耸。
是时春始和,菜麦竞刺垄。
佳人终不来,逝鸟时企翪。
天风警虚襟,寒阴肃昼恐。
天池见纤鳞,人言乃龙种。
却立不敢浴,引手聊一捧。
浥水洗石莲,戏答群怂恿。
绕云梯颇峻,僧导使余踵。
右诣张公岩,欲乞馀铅澒。
夙闻九带禅,晰义启愚懂。
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统
我登远公石,但见青草菶。
安得闻说法,颠顶灌酪湩。
日暝返龛阁,中心独怅懵。
青镫荧石壁,照佛两臂拱。
终夜风雨急,环岩吐泉孔。
坐待朝旸洞,果见先曈昽。
置案未尽餐,僧雏来趣董。
西北舍旧历,东南发新竦。
紫霞关其隘,穹蜷偃脩蝀。
僧登余未上,仙床危可悚。
最钜金谷岩,斑駮矗上涌。
赤玉挂弯环,青天受蟠拥。
岩窦立金容,纵横结梁栱。
其右辟石室,弇上窍若笼。
冬凝曜冰柱,春霤堕乳挏。
有童试掷爆,訇殷坁隤陇。
其外沸石泉,当户三曲踊。
长溪决两隘,霜锷拔鞞琫。
转入华严寺,高林堕鸟氄。
鲸铿震幽阴,奚啻破蛚蛬。
遂穿巨竹径,上诣可师冢。
婆娑芳桂阴,趺坐遗厦𢉛。
借问张文端,宁辞柱石重。
萧尔此淹留,何如惊辱宠(张文端有浮山十可坐处桂下其一也)
有志向浮山,自余始角总。
长序仲孚诗,锐思拨倥偬(余有左仲孚浮渡诗序)
悲哉吾仲孚,奄已乘翣輁。
而吾二十年,京洛仕㩉茸。
翰林持节来,思余隔尘塕。
嗟彼千里骥,倏以短辙覂。
至今壁上刻,光晶照珠珙。
惜我先后迹,与君不可总。
此生逋世役,几如说梏拲。
孰慰独游寂,灵怪交献奉。
所恨未闻道,仍将弃凡冗。
粪扫石坛隅,终身缚竹䈵。
远道或见思,作诗遗笑唪。
⑴ 徐中山破浮山砦事,见本传,今尚有陈氏所筑岩门。
⑵ 远公本临济下嗣而受洞宗太阳和尚记以授青公使遥嗣太阳今洞宗皆其后也
蜻蜓点过清沟上,蜇蜴逃藏碧草中。
山路何须僧导去,磬声敲处认鸯宫。
涟水观音画像赞(1110年3月6日) 北宋 · 释德洪
大观四年春二月戊子之夕,病比丘德洪累然卧缧绁之中,梦至一处,庭宇阒然。有僧导入室中,举烛视壁间,有钟山宝公菩萨之像。意欣然,欲得之,而像辄自堕手中。复展视之,则化为十二面观音慈严之相。心大惊异,遂觉,已三鼓矣。三月甲辰,南州德逢上人以书来讯,且曰:吾以衣钵遣僧诣涟水画观音像至,其庄严妙天下之手。德洪追忆前事,问其遣僧之日,乃其得梦之夕。因自感叹,菩萨以大悲等慈哀怜照临,如是昭著,其恩何德以报之?惟以笔舌言词,喻海之深,誇日之明耳。谨稽首为之赞曰:
稽首净圣甘露门,无量胜身遍沙界。
应诸众生心所求,譬如春色花万卉。
西方肃杀忧愁地,故住宝陀落伽山。
此方教体在音闻,故称名者得解脱。
一切众生杀心盛,痴暗不见不发心。
故现鹰巢蚌蛤中,亦作画师画其像。
菩萨岂有种种心,皆其悲愿力如是。
何人毫端寄逸想,幻出百福庄严身。
屹然欲动千光集,譬如将回紫金山。
瞭然欲瞬众生好,譬如欲坼青莲花。
蛮奴水王来献诚,想见细雨天花落。
众生五浊热恼中,色欲爱见所熏炙。
忽然睹此宝月相,一切毛孔皆清净。
成此不思议功德,皆因上人心所献。
愿我早熏知见香,愿我常披慈忍服。
愿魔障山速崩裂,愿大智慧常现前。
心精遗闻證圆通,自然静极光通达。
我当定如观世音,一切众生愿如我。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又见《佛祖纲目》,《林间后录》。
青山为屏为辅佐,参天柏涌金刚座。
从来寺好在山门,夷叔片言真道破。
和尚坐具阔几许,一藏经数惊谁作
太湖接几光动天,帆影茶枪浮一个。
明眼未逢香雪奇,目极长空忧始大。
纱笼旧题翁陆洪,小人九四壁还涴。
佼者滔天庸者全,未死论定安足唾(壁间悬四状元书。)
僧导佛堂看履迹,彼何人斯严自课。
众惊入石趺印深,岂知念念薄冰过。
吾人来游暂一饭,流转千生蚁旋磨。
出门还参柏子禅,身倦津梁斜欲卧。
注:〔题〕原无小注「丁巳」二字,据《诗存》、巾箱本补。
⑴ 寺房五千四十八间,合一藏经之数。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