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纸上声 水 子 起 士 此 里 死 耳 喜 理 美 矣 是 市 史 尔 止 己 李 指 紫 纸 齿 已 履 纪 旨 氏 视 裏 始 绮 耻 垒 [军垒]蕊 蚁 祀 恃 拟 髓 轨 滓 矢 鲤 驶 峙 靡 毁 迩 比 似 鄙 趾 仕 徙 以 委 梓 涘 雉 彼 屣 豕 址 芷 几 [几案]砥 晷 咫 俟 诡 巳 妓 倚 侈 沚 婢 圮 杞 使 徵 [徵羽]兕 弛 祉 姊 企 旎 耜 觜 汜 诔 跪 弭 豸 泚 揆 戺 箠 [策也]舣 玺 珥 嘴 逦 鬼 枳 秕 否 [否泰]燬 匕 迤 [迤逦,旁行连延]苡 簋 揣 你 裡 姒 畤 唯 [诺也]俚 累 [累日]癸 痏 藟 駬 技 褫 薿 被 [寝衣,名词]只 屺 柿 瀡 訾 宄 阯 蓰 耔 鲔 薾 痞 匦 芑 跽 蘤 洧 妣 骳 舐 捶 跬 笫 枲 庋 纚 廌 崺 饵 柅 抵 屎 髀 麂 棰 掎 厎 酾 儗 椅 跱 庀 嶬 萎 [药草]痔 諟 巂 酏 嚭 仔 籽 敉 秭 跂 苢 机 [木名]㠖 蟢 庤 扆 俾 疻 偫 胏 弥 [止也,息也]橤 佹 骫 锜 娌 峞 葸 縰 樏 蔿 頍 踦 [踦闾]轵 壝 黹 玼 [玉色鲜也]芈 氐 佌 漇 歭 礒 攺 憘 渼 舓 啚 匜 蹝 垝 憙 秠 氿 坻 [止也,又场也]哆 狔 庳 [伏舍]躧 傀 跐 旖 杝 繠 骪 佁 鞞 崣 葈 胣 䗁 俿 嶉 咪 啙 洱 您 趡 孴 岿 姼 庪 栮 骩 傂 梩 渳 娰 坁 㱟 㣥 恀 䃾 騃 㵦 唏 哩 吡 呰 剞 齮 扺 把 沵 鸓 悝 吇 伲 仳 恑 毇 菙 讄 䠑 朹 薳 抳 峛 㧡 㚶 褆 㾖 秄 噽 蟡 馜 䃣 㞦 䚹 弬 垑 枾 㢋 䉂 㸵 㧗 [更多…]
|
漢語字典沇 拼音:yǎn 韵部:铣
康熙字典沇古文:沿 説文解字沇 沿 古文沇。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沇水。出河東垣東王屋山。謂垣縣東之王屋山。水經云垣縣東王屋山是也。東爲泲。各本作河東東垣。誤倒一字。今依水經正。周禮職方氏注、山海經注皆云東垣。衍字耳。漢志眞定縣故東垣非此地。若晉史、宋志、後魏志、隋志之東垣。則今河南府之新安縣也。河東郡垣、二志同。今山西絳州垣曲縣、河南懷慶府濟源縣是其地。垣曲縣縣西北二十里有垣縣城是也。前志垣下曰。禹貢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東南至武德入河。軼出熒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過郡九者、河東河內陳畱梁國濟陰泰山濟南齊郡千乗也。水經曰。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爲沇水。東至溫縣西北爲濟水。南當鞏縣北。南入於河。王屋山今在濟源縣西八十里。沇水所出。北山經曰。王屋之山。㶌水出焉。郭云。㶌沇聲相近。卽沇水也。尙書某氏傳曰。泉源爲沇。流去爲濟。按泉出沮洳曰沇。引伸爲沇州。口部曰。九州之渥地也。故以沇名焉。从水。允聲。以轉切。十四部。古文沇如此。各本篆作<沿>。誤。今正。臣鉉等曰。口部已有。此重出。按口部小篆有㕣。然則鉉時不從水旁也。口部㕣下曰。山閒淊泥地。從口。從水敗皃。葢㕣字在古文則爲沇水、沇州。在小篆則訓山閒淊泥地。如孌字在籒文則訓順。在小篆則訓慕。皆同形而古今異義也。古文作㕣。小篆作沇。𥻳變作兖。此同義而古今異形也。 沿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緣水而下也。禹貢。沿于江海。達于淮泗。鄭本沿作松。字之誤也。馬本作均。依今文尙書也。均者、沿之假借字。如三年問反巡過其故鄉、荀卿巡作鉛。假鉛爲巡。其理一也。从水。㕣聲。與專切。十四部。㕣古文沇。春秋傳曰。王沿夏。左傳昭十三年曰。王沿夏。將欲入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