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05七絶 36五律 3七律 1五排 3 184四言 11六言 12古體 830樂府 9 47 59琴操 1 20其他 11 7
二十三漾去声  [卿相] 访 [将帅] [丧失] [库藏] [数量] [霸王,又盛也] [倚也,亦近也] [伤也] [适当] [辈行] [椸也] [供养] [度长短] [恃也。俟也,资也] [内脏] [车乘] [进船也] [倔强] [同飏] 广 [倖也] [与障同] [壮族] [与荡通。又与荡同] [欺也][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kàng  韵部:
〈动〉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 同本义
    • 抗,扦也。——《说文》
    •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贾谊《过秦论》
  •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 抗拒;拒绝
  • 又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 匹敌,抗衡
    • 独莲花与抗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又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 举起
  • 又如: 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 呈上 。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形〉
  • 高;大。通“亢”
    •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贾谊《过秦论》
    • 以犯上为亢。——《韩非子·问辩》
  •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 刚正不阿;高尚
  • 又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 高亢;高声 。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𠀤音伉。 (漾韻)
  • 說文》扞也。《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 又《廣韻》舉也。《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 又以手舉物也。《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 又振也,蔽也。
  • 又《增韻》抵也,敵也。《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 又《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 (陽韻)
  • 與掆同。亦舉也。《詩·小雅》大侯旣抗。《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毛傳》苦浪反。《朱傳》居郞反。
  • 又《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 (陽韻)
  • 義同。《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 說文》抗或从木。《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説文解字   抗或从木。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扞也。旣夕禮注曰。抗、禦也。左傳曰。以亢其讎。注云。亢猶當也。亢爲抗之叚借字。周禮。綱惡馬。注云。綱讀爲以亢其讎之亢。書亦或爲亢。亢、禦也。禁也。綱亦亢之、叚借字也。引申之義爲高抗。旣夕注曰。抗、舉也。从手。亢聲。苦浪切。十部。抗或从木。若旣夕禮抗木横三縮二、其字固可从木矣。今人用此字讀胡郎切。乃𣃚之譌變。地名餘杭者、乃秦政舟渡處也。

宋代 徐鉉 徐鍇 注釋

臣鉉等曰:今俗作胡郎切。

   亢或从頁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人頸也。史、漢張耳。列傳乃仰絕亢而死。韋昭曰。亢、咽也。蘇林云。肮、頸大脈也。俗所謂胡脈。𡝤敬傳。搤其亢。張晏曰。亢、喉嚨也。按釋鳥曰。亢、鳥嚨。此以人頸之偁爲鳥頸之偁也。亢之引申爲高也、舉也、當也。从大省。上<入>。象頸脈形。下冂。蘇林說與此合。古郎切。十部。按亦胡郎切。亦下浪切。俗作肮、作吭。亢或从頁。此字見於經者、邶風曰。燕燕于飛。頡之頏之。毛傳曰。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解者不得其說。玉裁謂當作飛而下曰頡。飛而上曰頏。轉寫互譌久矣。頡與頁同音。頁古文{首+旨[左右]}飛而下如{首+旨[左右]}首然。故曰頡之。古本當作頁之。頏卽亢字。亢之引申爲高也。故曰頏之。古本當作亢之。於音尋義。斷無飛而下曰頏者。若楊雄甘泉賦。柴虒參差。魚頡而鳥胻。李善曰。頡胻、猶頡頏也。師古曰。頡胻、上下也。皆以毛詩頡頏爲訓。魚潛淵。鳥戾天。亦可證頡下頏上矣。俗本漢書胻譌从目、作䀪。集韵入諸唐韵。謂卽燕燕之頏字。俗字之不可問有如此者。楊雄解嘲。鄒衍以頡亢而取世資。漢書作亢。文𨕖作頏。正亢頏同字之證。頁部曰。頡者、直項也。亢者、人頸。然則頡亢正謂直項。淮南修務訓。王公大人有嚴志頡頏之行者。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此正用直項之訓。解嘲之頡亢、亦正謂鄒衍强項傲物而世猶師資之也。亢用字之本義。東方朔畫贊云。苟屈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頏以傲世。亦取直項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