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流落判西东,尚喜交游一再逢。 但得低头拜东野,不妨下卧见元龙。 中原极目山千叠,往事伤心酒一钟。 如我支离久无用,敢因穷约废过(原校:一作费相)从。 故人别去两经冬,今岁书来第几封。 正以空疏少制作,不因穷约废过从。 养生漫说终难效,学道无心亦未逢。 若问真归是何处,五更常听寺楼钟。 仙居殊不类樊笼,潇洒清凉皆可封⑴。 寒溜恰如扬子水,脩筠应有稚川龙。 云深况是门无客,人去惟闻鹤在松⑵。 向此却疑推律法,应钟何事代林钟。 ⑴ 自注:古诗松竹可封潇洒侯,又云便须封向清凉国。 ⑵ 自注:古诗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 石门高下两相通,冰屋初开不复封。 睡稳好攲方水玉,味清须试密云龙。 诗筒迭和难亲笔,谈柄閒摇屡折松。 便写姓名镌翠壁,休论功烈刻华钟。 寺在西山第几重,山僧相遇喜相容。 寂无尘虑到禅室,瞥有秋声来野松。 已恨夕阳催返辔,又过危磴听残钟。 烟霞更约他时望,未必高怀负翠峰。 目前尘坌最重重,乍见名山喜动容。 选胜道装堪著屐,谈禅麈柄亦挥松。 千寻急欲攀秋径,十里犹闻击午钟。 下得峦林(文津阁本作林峦)又牵俗,特书归恨寄晴峰。 烟岚深处几千重,难向丹青写物容。 层阁试凭窥百里,函经慵读倚双松。 乔林乍响因秋籁,栖鸟频惊为晚钟。 莫笑下山犹怅望,浪仙平昔爱三峰。 年年御焙试春风,白玉宫人拆绛封。 畴昔饥肠知脱粟,即今老眼见翔龙。 笑持俊逸无双句,去上东南第一峰。 却倚柁楼搔短发,回头青阙五云浓。 强把州麾楚水东,星轺临按偶相逢。 平居已是同闾里,岁晚还来托部封。 千里江山多契阔,一樽风月且从容。 我将投绂林泉去,拭目公归侍九重。 长年踪迹叹西东,此地那知得会逢。 老去我将归梓里,时来君合拜芝封。 故交零落添新冢,晚景衰颓减旧容。 今日尊前休惜醉,回头千里暮山重。 万事纷纷一梦中,虚堂相对且从容。 蛰龙老鹤知何往,社燕秋鸿喜再逢。 陈迹只今空自记,莫年非子欲谁从。 苍崖促辔还如许,孤负黄花酒一钟(自注:时去重九五日。)。 梦虺端由庆阀钟,采萍来助大夫共。 化行闺壸衣无绿,行应箴图管有彤。 石窌方生⑴汤沐邑,黄堈俄掩斧堂封。 不须更续更生传,自有丰碑记肃雍(自注:彭自为埋铭。)。 ⑴ 宋本作开、四库本作新 柿红萱蘤映阶浓,泥紫芝函带玺封。 善积古称家有庆,身强今看子其逢。 寿觞莫惜斟三雅,禄养犹期馔万钟。 乐与乡人传盛事,老来醉笔任横纵⑴。 ⑴ 萱草忘忧,植之北堂,以娱其亲,此诗人本意。因《毛诗》作谖,故孔氏疑非草名。《韩诗》作萱,《说文》作藘,其理虽明,然后人往往咏草而不及花。不知举草则花在其中,如石竹、绣罗衣之类是也。花开以夏,世谓其色为柿红。别一种淡黄色,名麝香。萱草罗生阶砌,忘忧之佳玩也。凡言北堂必南向,然后宜暑。故《凯风》美孝子,借长养以慰母心。陶潜高卧北窗,凉义或出。此树萱亦以是欤。因赋诗辄为之说,未知然否。 昔年此日故园东,烂醉牛山到暮钟(自注:牛山在菑州城东二十馀里。)。 已往光阴那再得,如今羁旅又重逢。 渊明把菊情虽厚,子美登台愿莫从⑴。 且看群书攲枕卧,病多仍负酒杯浓。 ⑴ 自注:杜甫《九日》诗云抱病起登江上台。 先生家住翠微峰,万卷诗书酒一钟。 壁挂葛巾无客到,云藏古洞有仙逢。 溪边晚钓呼鸥伴,花底春吟引鹤从。 只恐旧山归未得,帝恩朝夕露浓浓(以上同上书卷五)。 丹壁排空叠䌽虹(《天台续集》作峭四浓),上真应此驻灵踪。 烟沉晓日明孤顶,云破馀霞出半峰。 岩下法师曾伏虎,洞中仙客⑴屡投龙。 他年翠盖⑵东巡狩,玉牒终须受大封⑶。 按:以上《文庄集》卷三四 ⑴ 《天台续集》作天子 ⑵ 《天台续集》作辇 ⑶ 原注:案此诗原本缺,今据北宋人小集增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