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6,分1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南北朝 到溉 477 - 548 一首吴均 469 - 520 一首吴孜 三首庾信 513 - 581 二首菩提达摩 ? - 536 一首萧纲 503 - 551 一首释宝志 418 - 514 一首鲍照 416 - 466 一首唐 元结 719 - 772 一首刘禹锡 772 - 842 一首王勃 650 - 675 一首乔琳 ? - 784 一首寒山 一首文益 885 - 958 一首李伯鱼 一首道镜 善导 三首邵谒 一首宋 刘克庄 1187 - 1269 三首梅尧臣 1002 - 1060 十一首 | ⑴ ○南史到溉传。《御览》六百九十三引沈约《宋书》。《诗纪》九十二。 贱妾思不堪,采桑渭城南。 带减连枝绣,发乱凤凰篸。 花舞依长簿,蛾飞爱绿潭。 无由报君信,流涕向春蚕。 ⑴ 玉台新咏六。《类聚》三十二。又八十八作采桑诗。文苑英华二百四十。《乐府诗集》二十八作采桑。《诗纪》八十二作古意。 玉关信使断,借问不相谙。 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分与光音绝,忽值日东南。 柳枝皆嬲燕,桑叶复催蚕。 物色顿如此,孀居自不堪。 雁还高柳北,春归洛水南。 日照茱萸领,风摇翡翠篸。 桑间视欲暮,闺里遽饥蚕。 相思君助取,相望妾那堪。 ⑴ ○玉台新咏六。《乐府诗集》二十八作采桑。《诗纪》九十三。 圣情想区外,脂驾出西南。 前驱闻凤管,后乘跃龙骖。 爰游非逸豫,幽谷有灵龛。 兼觌息心者,宴坐临清潭。 禅食宁须稼,云衣不待蚕。 苹荇缘涧壑,萝葛蔓松楠。 莺林响初转,春畦药欲含。 惑心随教遣,法味与恩覃。 庶凭八解力,永灭六尘贪。 ⑴ ○本集六。《类聚》二十九。庾开府诗集下作和侃法师前后三绝。《诗纪》百十八。 ⑶ 回者,传也。回小作大,印宗法师礼六祖便悟上乘,是成师子吼。 ⑷ 封者,印也。马岭者,宗也。印宗曾为讲经法师也。 ⑸ 同详者,同学也。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禅师住于峡山。 ⑴ ○《类聚》八十二。《乐府诗集》五十一。《诗纪》六十七。 ⑴ 乐府云。一作弄弦潇湘北。歌菱清汉南。○本集六。《乐府诗集》五十一。《诗纪》五十。 终朝对尊酒,嗜兴非嗜甘。 终日偶众人,纵言不纵谈。 世情闲静见,药性病多谙。 寄谢嵇中散,予无甚不堪。 金之精兮众宝所参,镜之明兮群象所含。 清至莹兮氛埃不杂,明至察兮丑类相惭。 按:见《文苑英华》卷一○五
鸟语情不堪,其时卧草庵。 樱桃红烁烁,杨柳正毵毵。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渌潭。 谁知出尘俗,驭上寒山南。 国城南,祖师庵。 庵旧址,依云岚。 兽驯淑,人相参。 忽有心,终不堪。 北竹青桐北,南桐绿竹南。 竹林君早爱,桐树我初贪。 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 栖食更如此,馀非凤所堪。 劝君三,念佛先须断爱贪。 临终心净见如来,似月清光照碧潭。 不须贪,看取游鱼戏碧潭。 只是爱他钩下饵,一条线向口中含。 劝君三,人身难得大须惭。 昼夜六时常念佛,勤修三宝向伽蓝。 我心如蘖苦,他见如荠甘。 火未到身者,痛楚难共谙。 但言贫者拙,不言富者贪。 谁知苦寒女,力尽为桑蚕。 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 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 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 扁舟次淮海,喜遇释子谈。 契阔十五年,尚谓卧岩庵。 偶见如夙期,淹留良亦甘。 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 班班云中鸟,共看投夕岚。 曷不念旧隐,山水唯素耽。 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梅残杏将坼,杨柳都未堪。 欲赠无所赠,春风吹酒酣。 远山犹带雪,野水已如蓝。 羽檄不应有,诗书自可耽。 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 忽得洞庭美,气味何可参。 遂生吴洲思,恨不羽翼南。 世羞食荠贫,食荠我所甘。 适见采荠人,自出国门南。 土蠹瘦铁刀,霜乱青竹篮。 携持入冻池,挑以根叶参。 手龟不自饱,食此尚可惭。 肥羔朱尾鱼,腥膻徒尔贪。 二君嗜学者,不啻食饮贪。 所得才半语,已实犹双南。 推予当独步,幸勿辞再三。 可因愤悱发,莫为顽鄙谈。 大雅固自到,建安殊未甘。 哀哉彼屈宋,徒尔死湘潭。 险句孰敢抗,似入虎穴探。 辛勤不盈襜,况又剧采蓝。 诽诃猬毛起,度量牛鼎函。 人情何多嫉,机巧久已谙。 莫问冠冕贵,自将诗书耽。 兴来聊咏怀,字密如排蚕。 曹刘为我驾,颜鲍为我骖。 爰视二子才,并驱应亦堪。 处中最灵智,人与天地参。 其间有佛老,曷又推为三。 共以圆通出,诚明自包含。 排楹压文础,焕采涂朱蓝。 而将罝吾儒,复欲笼彼聃。 二徒不自晓,恬若均笑谈。 越鸟不巢北,代马不嘶南。 固亦辨殊土,麟鷟唯时堪。 太学先生欺绿橘,吴兴才士与黄柑。 黄柑似日胜崖蜜,带叶初擎翠竹篮。 还料楚王曾未识,徒将萍实诧江南。 我慕杜挺之,磊落高世谈。 又爱王平甫,才雄天马骖。 二人相议评,最重李淮南。 踒𧿶文馆彦,委曲部政谙。 能苏煮海民,变使供租甘。 虽持使者权,不作自裹蚕。 谆谆无威慠,雍雍激廉贪。 书戒易满人,纵愚须起惭。 ⑵ 自注:始时边海盐亭民常官逋其钱,往往给腐米为直,弃之而去。浸久,亭民无本,多逃者。今俾中户就邑纳租给亭民,民乃大利,逃者复还。 风雨催车骑,骎骎来自南。 道旁有茅屋,宁容使君骖。 不谓忽下马,湿衣逢我谈。 田家已刈楚,田妇正好蚕。 既将国漕急,复与民事谙。 他年此茅屋,便比棠树甘。 忆昨宿兰省,每倦喜君谈。 月色夜正寒,举杯无再三。 既出罕相遇,必谓跨归骖。 忽来冒炎暑,别我为子男。 冤句隶济阴,桑柘宜农蚕。 应如袭祖德,遗道使之惭。 初闻不择邑,公秫岂所贪。 但能亦种柳,五株垂毵毵。 板舆与东征,足以奉旨甘。 秦爱商于地,信美洛水南。 银铅与丹砂,凿山民争贪。 蜀客善制锦,当先务桑蚕。 衣老以及少,使煦如春酣。 摘蔬有笋蕨,钓庖有岩潭。 颇同故乡味,将喜获所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