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碧涧又斜晖,人有高情寄翠微。 入坐秋声催叶下,当杯宿鸟乱云归。 僧无俗韵供排笑,酒散凉风恣指挥。 昏赤穿林灯影细,草头零露遍濡衣。 余以丙辰春。被重谴而出城外。三载于玆。吾姓亲诸君在京者无几。而怜余垂死残年孤寂之甚。不惮十里远路。联翩来访于屯山侨舍。不至暮则不还。至于佳辰令节。具酒食而来慰之。或邀与泛月把杯。登亭联枕。尽欢而罢。如是者凡三四遭。其笃于风流。勇于义气。愈久而愈不衰。岂非令世之所稀有哉。心常感叹之深。有非相对面谈之所能尽谢。仍自念毦聩废锢之人。有何一毫德谊之可尚。言论之可取。而轸恤不已。往来不绝者。岂非以吾门之零替。莫有甚于今日。而孑遗于世。尊行而老齿。亦莫如余。故乃为之惓惓致意者也。然若无吾先世仁孝惇睦之遗风馀教。有所薰习于后人耳目。则亦岂能一朝而若是其勤且厚哉。窃观宋朝欧阳永叔苏明允诸公。尤留意于宗族之会合。至述世谱而劝厉之。最为后世法。顾余素非其人。兼又得罪于朝。夫安敢强颜而为是举也。第念顷日湖上之游。极可乐也。亦难再也。实未知当时欧苏两公。亦尝见有此事否也。谨提一二胜赏。略形诸三律诗。诗云乎哉。记事而已。伏希诸君子之一粲而和送也。 四月江天暑气微,满轮蟾魄到星稀。 空明浩浩驱纤滓,苍翠重重耸瑞辉。 逸兴何嫌村犬吠,雅怀偏爱渚禽飞。 欢娱未惬鹿踪散,恍若瑶池宴罢归。 交游五纪梦依依,七十人生古亦稀。 好恶同天吾已黜,仙凡异地子先归。 手书数纸空留箧,山雪三冬独俺扉。 伯氏亡灵应不泯,为言屯老久忘机。 老去方知世念稀,那堪此别泪沾衣。 天心少助边虞棘,民命无归国事非。 白首馀生吾已判,青云末路子何依。 忠谋但愿归来好,携手春山共采薇。 棹水鞭山促促归,暮天蛮雨湿征衣。 关分辽海秦城古,地入幽并禹迹微。 寂寞令威华表月,悲凉孤竹首阳薇。 燕台更忆毅辛未,易水千秋荒是非。 七十流年露易睎,浮生一去几时归。 臼中谁解张生梦,堂下空抛老子衣。 未把长绳留暮景,难将寸草报春晖。 此身亦抱终天感,回首西风涕自挥。 新春雪意着林微,海国霜柑出禁闱。 滚水锦橙空错落,洞庭金橘最依俙。 擘开皱辨龙涎腻,嚼罢团肤鹄卵肥。 一颗怀来香满袖,分明仙露冷浸衣。 霜落秋山木叶稀,残鸦啼报淡斜晖。 枫披锦绣天经纬,菊带坤裳帝杼机。 黄耳不传千里信,红尘已污十年衣。 分明梦中东归客,清晓醒来尚未归。 暮齿求田岭外归,幽装萧洒只蓑衣。 亲交牢落无消息,物议纷纭有是非。 已误明恩终未报,更违清世竟谁依。 玉堂尚记江湖老,一字从天下钓矶。 浪拍阑干万马飞①,高楼佳会未应稀。 愿谋斗酒欢重合②,只恐诗才老更微。 冉冉山光青拥髻③,英英云气白成衣④。 偏师直拟当勍敌⑤,谁道齐师肯我违⑥。 【校注】
(1)万马飞:言浪涛如万马奔腾。
(2)斗酒:斗,酒器。斗酒,指少量的酒。《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欢重合:指与友人重新欢聚。
(3)冉冉:形容山光流动之貌。山光:山景。沈约《泛永康江》:“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髻:发髻。“青拥髻”,言青峰叠嶂,远望如美人发髻。陆龟蒙《报恩寺南池联句》:“远峰青髻并。”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4)英英:云起貌。《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5)偏师:指全军的一部分,以别于主力。作者自谓。勍敌:强敌,劲敌。指友人。此乃以军事强弱喻诗才高低。
(6)齐师:强齐之师。齐为春秋五霸之一,喻指作者诗友。违:避开。 《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杜预注:“违,辟也。”“我违”,即违我。此句意谓,谁说诗友们因我老来才微,而避开我,不愿与我为伍,同试诗才呢?
本篇乃作者晚年与友人同登黄鹤楼所赋。“偏师”二句,表明作者虽已老迈,但豪兴不减当年,故有“高楼佳会未应稀”之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