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衰颜赖酒红,崎岖山路雪兼风。 一年光景堂堂去,休镊霜华两鬓中。 十分心事九分空,客里衰颜日减红。 诗酒场边驱物色,莺花都入品题中。 元晓横西致远东,独来撑北义湘同。 森然鼎处中开洞,青壁丹崖面面空。 门外泠泠水碓舂,跳珠迸玉响玲珑。 炊香不减雕胡饭,泔滑流匙慰病翁。 夜久篝灯欲失红,晓来窗玉乱鸣蓬。 却嫌寒气还侵病,先拨炉头宿火烘。 黄精种遍壑西东,从此人称采药翁。 休退因亲兼病久,幽居愧与鹿门同。 乃为县小而远于府。且介荣,奉之交。地尽而路穷。宾旅之行。非因事紧亟。则鲜到焉。故为府吏者。率不用于应待。馆宇湫隘。无异院宇之陋。况有楼台亭榭之可望乎。因循不举。为行客之病者久矣。凤城琴君致湛。选以吏能。佐治于府。与府使朴侯认。志同谋协。刬弊惟新之政。旁及于小县。将搆亭以奉使命。择地于县傍两水之间。得绝境而揆画焉。山近而水激。材易流也。俗淳而民悦。力便任也。亭小而制简。功不烦也。营度砻斲之功。不阅旬月。而清虚萧散之像。㔾孕为亭矣。水岐而流。环于四面。淙潺焉汩㶁焉。或为琴筑之铿锵。或为风雷之轰豗。蹈波溅沫。乱洒虚窗。虽畏景铄人。霖蒸郁胸。而如入藏冰之窾。储雪之窦。无能损其凉爽也。彷佛高人散仙之居。若语以官府之所。则人争骇矣。至于观望之远。则螺髻䰀鬐。脩眉横黛。起伏于西北者。小白山也。山分而南。𡾈窿磅礴。横截为脊者。竹岭也。云褰而见。烟羃而隐。隐见其天末者。鹤驾山也。龙岾峙于东。文殊压于北。挟两山而中据者。太白。盖刳割关东而南骛。当东南两道之冲而为镇者也。关东之山水。名于东方。是山直分其正脉。亭水发源于此。则环亭而为山水者。其清奇秀丽。无让于东。而将以独名于南也审矣。他日宾介之来。如有关东之胜而未见者。一登斯亭。则不翘一足而亦可以想像枫岳,五台之清高也。况予尝持节于东。其名山韵水。无不目经而足历。今欲一往登亭。以验山水之与关东同不。重慰前日在东之耳目。而病不能得。空增卧游之兴。良可叹也。噫。推山水之胜而知亭之好。推亭之好而知朴,琴二侯之政矣。既以是先之于右。兼寓余思关东山水之怀。而为亭之记。诗曰。 经来山水说关东,太白连南地势穷。 中有孤城当面目,晴波碧巘四边空。 人间褦襶官道穷,触暍来登热肺红。 两岸清凉生午榻,萧萧裳佩一蓬蓬。 清秋校试锁芹宫,晓梦多惊竹坞风。 正草如今馀一笑,雪中凫舄海天东。 送徐观察玄纪。伯兄曾按本道。仆未弱冠。奉鱼轩从征。转眄光阴。倏已三十三年矣。感旧兴怀。因行赋之。止于咸兴者。以所见止此耳。 淮阳久说东方脊,上党层霄铁岭崇。 此是关防南北限,征人过此泣无穷。 舟行曾宿乌城下,烽在其颠点点红。 谁识茅堂与相对,当时渔火隐江枫。 漫郊一夜知何物,似练参差似雪饛。 十里风来争乱舞,丛丛皆是白头翁。 以金名浦缘何事,莫是钱塘灌口同。 潮落潮生花潋滟,岩嶅时见衬馀红。 洛水滔滔分左右,淳厖物色古来同。 千秋莫遣庸人扰,家自相传乃祖风。 老觉顽空不长空,度关何日悟真空。 悟了真空亦无有,向来吾道本非空。 双管毛锥寄郭翁,三冬作字近炉烘。 若教眼力容相借,稳写黄庭听朔风。 一炉香灺一轩风,燕垒蜂衙清昼空。 终日颓然做乐事,莺声时出槲阴中。 北人最说青莲老,湖海千秋国士风。 岘首螭趺犹有迹,泪痕今作藓花红。 乱雪交飞万木风,纸窗炉火砚尊同。 闲来作字愁来饮,滋味人间集此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