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477七絶 119五律 11七律 9五排 2 50四言 66六言 20古體 1110樂府 62 82 11辭賦 5琴操 2 27其他 36
共111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续上)
汪泰来 一首
汪荣棠 一首
沈彩 一首
沙张白 1626 - 1691 一首
法式善 1752 - 1813 一首
洪亮吉 1746 - 1809 八首
洪柱国 一首
洪繻 1866 - 1928 一首
潘伯鹰 1882 - 1967 二首
王仁堪 1848 - 1893 一首
王季珠 一首
王寿 一首
王式丹 1645 - 1718 一首
王必达 一首
王昙 1760 - 1817 一首
田雯 1635 - 1704 二首
申晸 1628 - 1687 二首
申纬 1769 - 1845 九首
高宴不卜夜,旨酒设亭午。
清言涤暑氛,况复对香祖。
昔从四方士,觞咏集幕府。
自公既归朝,诸生亦鳞聚。
旧德冠清班,眷注今房杜。
奎章展签轴,仙藻袭绣黼。
琳琅上方制,乃得再披睹。
岁月溯旧游,名迹穷三辅。
座上抵掌谈,有若按图谱。
指点到城南,风氏园松古。
渔洋品题后,嘉名甲诸圃。
斜日晚凉生,请随公步武。
经行憩寺寮,野色对村坞。
地僻苔无痕,疏篱插榛莽。
槎枒形状奇,知自何年树。
虬蟠故作势,螭卧低可抚。
苍翠欲湿衣,横柯仰还俯。
曾闻慈仁松,参天撼风雨。
我来已彫落,涛声寂廊庑。
此中老干在,灵光犹峙鲁。
西邻谁氏槐,稠叶结绿宇。
敲门如看竹,去来那问主。
幽寻公不倦,引胜客鼓舞。
斯游倘流传,习池未足数。
鸡鸣声胶胶,拔剑起独舞。
斫地歌慷慨,肝胆郁难吐。
人寿祇百年,何庸徒自苦。
两丸互西东,颠倒由元父。
昼行而夜伏,块与群尸伍。
我欲赴赤城,散发骑猛虎。
咳唾昆仑巅,化作洗兵雨。
长啸月当窗,微吟日卓午。
邻姝谓余曰,读书徒自苦。
多谢邻姝言,余心慕终古。
譬如蜂酿蜜,性命藉为主。
千函敌百城,万事轻一羽。
但愿长如此,来生仍女姥。
弘羊好聚敛,讟谤迄终古。
平准虽锱铢,所困在商贾。
论功次士安,计罪薄介甫。
安得生斯人,暂息闾阎苦。
暂息登顿劳,遂忘行旅苦。
欲问某醉醒,不辨谁宾主。
炊烟淡入云,车声远疑橹。
山近秋雨繁,林暗大星吐。
重帘惊宵明,室暗光乍吐。
披衣见残月,水色亦映户。
东南遵回廊,丛竹静堪俯。
泠然岩露下,绝壁恍有睹。
疏窗出灯火,因复礼庵主。
茅堂无钟鱼,何知非太古。
饮酒十首 其三 (丙午至己酉) 清 · 洪亮吉
尝嫌生世迟,千载隔邹鲁。
不知更千载,我又成太古。
诗文代相祧,视我即鼻祖。
所以勤著书,空言不无补。
牂柯及夜郎,古乃列益部。
今兹十三州,夔郢实门户。
津船通列货,间亦杂书贾。
流传坊市本,十竟不登五。
删除到群经,擢发罪难数。
我行搜左塾,见此赫然怒。
嗟嗟蛮峤士,化久隔邹鲁。
开箧出六经,仍疏四声谱。
口陈兼手画,听者若环堵。
精微难遽悉,冀或得其粗。
馀閒陈列史,俾得究今古。
忆昨桉部回,书声满堂庑。
纷然陈蓺暇,略亦通训诂。
明明尹荆州,庶思能步武
⑴ 《后汉书·西南夷传》:牂柯郡人尹珍,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常璩《华阳国志》:尹珍,毋敛人,官荆州刺史。
慈仁荒败崇效远,禅窟此间称最古。
维摩立地有丈六,杰阁去天才尺五。
三门乍启通松径,百步相连有花圃。
虚堂僧健老复丁,静夜人归月亭午。
古诗十首 其二 (戊辰) 清 · 洪亮吉
魏齐既无闻,信陵亦黄土。
虞卿能著书,转自有千古。
淹中重游夏,稷下慕邹鲁。
空名冀垂后,谁识用心苦。
钦兹东国彦,嗤彼阳翟贾。
吕览十二篇,著书真莽卤。
初生十五六,如犊甫离乳。
车旁随母走,相距不数武。
诚知刍秣好,未识谁是主。
忽报上齿生,劳劳驾车苦。
宁国使院望敬亭山(壬辰、己巳) 清 · 洪亮吉
曩游不可追,兹山亦秋雨。
郡城复萧瑟,悽碧照檐宇。
理赏感郁陶,尘游讵矜诩。
萋萋值时卉,晰晰警羁羽。
久客中路违,怀人独行踽。
微衷匪无愿,缅此前悊矩。
登陟理有穷,淹留念谁取。
欢尘既星散,愁踪匪蘋聚。
朝吟眺孤云,暮烟瞻断缕。
徙倚伫后来,孤怀酌村醹。
画树不画根,画兰不画土。
谁说郑所南,不及王炎午。
世代阅万变,古物独石鼓。
周宣昔蒐岐,功烈纪神武。
其文何灏噩,可并典谟数。
诘曲篆籀法,轩颉以为祖。
不随陵谷迁,长贲后人睹。
虽云久已讹,残缺尤奇古。
杰笔歌者谁,后轼而前愈。
才薄奈吾何,续诗吟漫苦。
十年眺雾山,一朝登君户。
入门不识谁主宾,纷攫诗书同茹吐。
君家阮叔在堂前,长揖话旧问劳苦。
入夜挑灯明月光,瀹泉煮茗论今古。
朝来为指屋后山,山中有亭兼有圃。
共向山头泛棹行,归来君叔笑相侮。
问余袖中携何诗?将毋当作看山谱!
看山、看雨住亦佳,有朋、有酒狂相舞。
留我暂为北堂宾,羡君长作东山主!
他时鹿渠得再来,此间燄峰犹可数。
万仞起白云,余怀能挹取。
石泉相激鸣,云峰相对古。
谁欤作愿船,度尽一切苦。
北固望海门,翔鸥远难数。
指点老孟光,同游况三五。
何处倏催归,荒鸡再啼午。
一诵明月篇,鲥鱼安足取。
生小恃游宦,耗粟蠹天庾。
家无一尺田,岂识农田苦。
赐牒领江郡,搴帷课晴雨。
我来四月中,烈日龟坼土。
新秧寸黄萎,渴比婴失乳。
天不绝吾民,解悬赐甘醹。
桔槔声渐和,钱镈效微睹。
如何桀桀苗,生此𨐔𨐔羽。
捕蝗如捕盗,连乡整櫜鼓。
惟螟独阴贼,潜据心自腐。
剔之不可尽,祈佑神所主。
盼到禾豆花,欢若珠玑吐。
一夕起阴霾,彼苍胡啴怒。
忍令蔀屋丰,坐听山风蛊。
存者盖已仅,登场日可数。
夏旱秋转阴,谷烂芽先弩。
哀哉一粒粟,受此百摧侮。
长官料谷数,还曰十得五。
舟行见炊烟,嗟我民力普。
瓯窭祝未央,鸠扈职何补。
三复《伐檀》篇,改空对农圃。
先存爱物心,去私不假斧。
先存爱己心,急公怕闻鼓。
市上少行人,泪洒家家雨。
屈指已数旬,千里无乾土。
重云蔽青天,日光黯不吐。
安得制大裘,手自盖万户。
海大尚可填,天漏讵弗补。
吁嗟庸碌碌,徒云恩难普。
浃日垂云阴,霂霢细于缕。
高斋憺微霁,户外屦方聚。
客袂香浮浮,兰气扑檐宇。
山公兴味佳,谈笑写胸府。
宝翰出䌌缇,家珍粲可数。
良宴及萧晨,远心眷野圃。
出门风吹衣,入寺日过午。
林静或闻钟,粥罢方卧鼓。
委委风氏园,怪松森独树。
幽寻已夙识,盘桓更摩抚。
裹叶郁细烟,润肤溜新雨。
偃伏久婆娑,倔疆乍支拄。
是时万花残,秾茵为臭腐。
卓哉蟠虬姿,荟蔚不敢伍。
西邻四古槐,架绿俨列柱。
相望各老苍,岁月一仰俯。
物态含风霜,冷眼阅今古。
莫叹衣上尘(山言诗三年衣上尘),兹游良有取。
野酌亦已酣,酬诗集宾主。
欲别犹低徊,斜阳罥深坞。
胜国有遗民,心比巢由苦。
作画弗求工,超超谢规矩。
烟云花鸟熊,初苦无意取。
奇宕不可名,天然生媚妩。
赝鼎资纷纭,兼金索市贾。
效颦乃奇丑,西施反遭侮。
十年竭冥搜,今朝始快睹。
我如作者怀,万物皆尘土。
纵笔入混茫,眼底忘今古。
白秃及石涛,好手难悉数。
空门文字禅,应推第一祖。
悬之雪色壁,萧萧下风雨。
一雷轰荐福,忽见雁塔古。
下有佛名千,上有天尺五。
宁作方三拜,不作陈同甫(宋陈亮一及第而卒。)
小溪架略彴,亭榭如村坞。
箖箊数百竿,绿箨战风雨。
裴回未逢人,停策望远浦。
江南名酒非美酒,岂有大釂但小户。
兰陵蜜甜惠泉酸,曲部欢伯不足取。
秦邮野店木瓜香,妙理孤斟索阿姥。
老我年来耽饮趣,潋滟瓶盆鸲鹆舞。
油囊五斗载船行,江蟹两螯可敌虎。
杜康死去一千年,更谁操觚作酒谱。
麦有雨遍东土,田畯熙熙抃且舞。
九重圣人一解颜,和气融融蔼区宇。
乃令词臣识其喜,铺张盛事归明主。
明主忧民足以王,太平今可追三古。
老夫折胁卧在床,朝暮涔涔困二竖。
噫吁戏安得须臾无死沾圣泽,伛偻行吟灌园圃。
尔何为吾子,我何为尔父。
乍来旋又去,使我心肠腐。
六岁气颇壮,阿睹精英聚。
谓言且成立,庶可持门户。
一疾竟未瘳,奄忽成千古。
依依舞彩衣,欲见无所睹。
平生所爱玩,资送委诸土。
我亦稍识理,亦能忍悲苦。
人生到此际,死灭宁为愈。
晓起送尔去,苍茫江月午。
一去不复返,汝能忘汝乳
⑴ 此儿以末子。娇爱最深。时吮其母无汁之乳。故云。
敏捷抄书手,香叔(小蕤字)奎瀛府。
悟彻鉴古眼,鼎园(藕泉字)桑麻户。
亦一小穷达,总吾亡琴补。
山甫(笠园字)暨玉父(玉泉字),妙少能接武。
力学岂无资,得馀冬夜雨。
文章翻水成,渊博行秘府。
亦有迟巧者,入醋瓮闭户。
米山欲何居,一针顶门补。
持满必中的,速胜非为武。
程度贵恒守,鸡鸣不废雨。
梦与绣卿遌,莲花博士府。
俸酝殊不恶,廿斛支巨户。
恒念饮不足,仍贺新缺补。
人间官职贱,愿从君联武。
何苦恋山亭,沽酒杏花雨
⑴ 莲花博士。见放翁集。绣卿云。犹有未忘一香山亭酝。
湖南壮士歌(庚辰) 清 · 申纬
国家大庆自天祐,设科取士均蹈舞。
武一千人文八百,合试大庭腾龙虎。
四方英才集京师,风云际会生鳞羽。
今年场屋著令甲,背诵专经籍按户。
取技准三规矩峻,收卷画一纷竞杜。
题名淡墨二十六,上天注命无遐土,胡为京籍偏搜取。
湖南壮士告我别,弓箭在腰肩塔裋。
斗酒立尽出门去,是日北风吹冷雨。
⑴ 今年庭试。文科六人。武科二十人。
喜洪季习承旨夜过(丁亥) 清 · 申纬
世人觅官巧干谒,昏夜不知车马苦。
我在斜街家最僻,龙骧护军谁比数。
依山微径草棘枯,炯然残雪栖环堵。
空堂夜深无晤言,解衣欲寝君入户。
翩如野鹤出林来,皎如江月披云吐。
起点红灯对玉人,恨无绿醪温绣肚。
君言清坐固亦佳,饮食败胃徒腥腐。
何夜可无此竹柏,闲人但少吾宾主。
大笑剧谈出门回,不觉寒更下五鼓。
① 男命准补注。准按明史。周定王名橚。太祖高皇帝第五子。洪武三年庚戌夏四月。封子九人为王。封橚王吴。后改王周。○益王名祐槟。宪宗纯皇宗皇子。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秋七月。封子五人为王。封祐槟为益王。○永乐。成祖文皇帝年号。○万历。神宗显皇帝年号。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王羲之与亲友四十二人。修稧于会稽之兰亭。挥毫制序。兴乐而书。遒媚劲健。谓有神助。后连日再书数十百纸。终不能及。羲之自珍爱之。秘藏于家。七传而至智永。子徽之派也。舍俗为僧。居越之永欣寺。以能书名。其兰亭序跋。授弟子辨才。辨才宝爱此帖。藏之室中梁上。置匣贮之。人所罕见。唐太宗深好右军书。收真迹几三千六百纸。惟未得兰亭。寻访此帖。知在辨才处。乃敕追师入内庭。场供养恩赉。因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辨才确称往日侍先师。实尝获见。自师没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帝谓侍臣曰。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梦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取之必获。房玄龄乃荐监察御史萧翼可充此使。太宗遂召见。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至彼。须得二王杂帖三四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随商人船下至越州。衣黄衫宽长。潦到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过辨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问曰。何处檀越。翼答以北人。寒暄既毕。语意投合。延入。围棋抚琴。情甚相得。每恨相知之晚。晓乃去。约以再会。绸缪踰月。因谈论翰墨。翼曰。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自幼耽玩。亦有数本自随。辨才欣然约以明日携至。如期而往。熟视数过曰。是则是矣。非得意时书。贫僧有一真迹。翼曰何帖。答以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料真迹岂在。辨才曰。先师宝惜此帖。临终亲付于吾。付授有绪。明朝来看。翼至。辨才自梁上匣内出之。翼故指瑕摘类。分竞不定。自示翼之后。不更置梁上。并翼二王帖。皆留几间。辨才时年六十。尚日临数过。老而弥笃。翼往还既密。无他猜疑。辨才偶出严迁家斋。翼来谓守房弟子曰。忘净巾在内。乃为撤关。取兰亭并二王书。亟出于永安驿。呼驿长凌愬告之曰。我是御史。奉墨敕在此。可报尔都督。齐善行驰至则宣示墨敕。促召辨才。时犹在严迁家。闻命不知所以。见所谓御史者。乃翼也。闻取帖已。惊倒仆地。久始苏。翼遂奉帖驰驿以进。太宗大悦。以玄龄举得其人。赏锦丝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缕瓶一,玛瑙碗一。始怒老僧悭吝。数日后。仍赐物三千缎,谷三千石。辨才不敢自私有。施于寺。建塔三级。帝既得帖。命供奉赵模等。各榻数本。分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而时能书者如欧虞褚诸公。皆临榻相尚。后以真迹从葬昭陵。世无从见矣。右见何延之兰亭记,尚书故宲并唐野史。载原帖。后周王书也。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常游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石,高平郗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祓稧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字。皆搆别体。就中之字最多。
薛氏兰亭称定武,大小肥瘦纷无数
永乐藩王大小临,小者尤赫驰书谱
邸第绿阴百花过,兰雪轩中闰夏五
小砚新铭割紫云,磨墨试腕工临古
真迹何必崇三点,瘦者已知其法乳
宋人之书狂渐讹,王之所欲严绳矩
然且已非永乐旧,后二百年重抚取
潢南道人一兰雪,雅好翰墨名迹聚
端冕不倦听古乐,王之所嗜卓有树
髣髴周邸有益邸(准楚辞。存髣髴而不见。),何幸贞珉延一缕
莫云面目各殊异,子孙血脉传初祖
何时此帖东渡海,又二百年喧书圃(21)
遂与冯家砚背本(22),针眼蟹爪争媚妩(23)
安知右军千载魂(24),不哂刻舟掌屡拊(25)
我亦有感于斯文(准用本序。),养砚舫阁虹光吐(26)
⑴ 准何子楚跋语。唐太宗诏供奉。临兰亭序惟率。更令欧阳诵自榻之本夺真。勒石留之内府。他本付之于外。一时贵尚。争相打拓。内府石本。人不可得。石独完善。石晋不纲。契丹自中原辇宝货图书以北。至杀胡林德光死。永康立国。乃交兵。弃石而归。庆历中。李学究者得之。韩忠献婿也。始以墨本示公。公索石观。李瘗之地中。后其子出石。始售于人。本必千钱。由是好事者稍得之。所谓定武本也。大观中。诏取此石。后于薛氏家。其子嗣昌进上御府。徽宗龛置宣和殿。太平寰宇记。河北道定州博陵郡。皇朝为定武节度。元和郡县志。定州战国时为中山国。与六国并称王。地方五百里。汉分赵钜鹿。置常山中山二郡。魏道武改定州。准按蔡方炳增订广舆记。常山顺德府中山。属真定府。陆应扬广舆记。真定府定州。汉中山。隋博陵。唐定州。续通鉴长编。元祐八年六月。苏轼知定州。准按苏文忠集。有雪浪石斋铭及诗。此是定武故宲也。又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诗。适见恩纶临定武。又惠州上元夜诗。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曾宏父稧帖审定诀。书家一词称定本。审定由来有要领。
⑵ 准宋姜尧章续书谱。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详谨。世所有兰亭。何翅数百本。而定武为最佳。然定武本有数样。今取诸本参之。其位置长短大小无不同。而肥瘦刚柔工拙要妙之处。如人面无有同者。以此知定武虽超石刻。又未必得真迹之风神矣。唐窦泉字格。龟临洞穴。没而有馀日肥。鹤立乔松。长而不短曰瘦。黄文节曰。兰亭真迹。今竟失之。书家晚得定武石本。髣髴存古人笔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妍。战国策。吕不韦谓其父曰。立国家之主几倍,曰无数定云耳。
⑶ 准文献通考封建考。陈置九等郡。有王,嗣王,藩王开国郡县。公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沐食侯,乡亭侯,关内侯。○临摹也。古人谓摹书为临书。
⑷ 准益王跋云。兰雪亭图本大小各异。而小者尤精。米海岳宝章待访录。王右军有书家谱。在山阴王氏家。越州教授王涣之以书抵某。具言有此书。又孙过庭有书谱。姜尧章亦有续书谱。
⑸ 准前汉文帝纪。至邸而议之注。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前汉高帝纪。为列侯者赐大第注。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翁覃溪题萧翼赚兰亭图诗自注云。昔之为是图者。皆作萧与辨才对坐之状。予出意作萧得展帖。阅百花放尽。又诗云。花开岁在贞观四。直接永和三月三。当有据而今失考。
⑹ 自注。兰雪周王轩名。王自跋云。永乐十五年闰五月九日。书于东书堂。
⑺ 公自注。王有小砚铭云。割紫云之片石兮。漾璧水之元光。兰雪凡十五字。见翁文达集中。
⑻ 准苏文忠答舒教诗。非人磨墨墨磨人。王十朋注云。公尝曰吾有佳墨七十丸。而犹求取不已。不近愚耶。石昌言蓄廷圭墨。不许人磨。或曰子不磨墨。墨当磨子。今石昌墓木拱矣。墨故无𧏮。元郑杓衍极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陶隐居真诰。张芝所以能善书。工学之积也。范至能跋米元章临献之帖。元章少时书法。盖自沈传师后。始入大令之室。结体超轶。一用其笔意。此帖元章所作。临池用工如此。
⑼ 公自注。是帖崇字。不从三点。准欧阳文忠集古录。太宗皇帝万机之馀。留神翰墨。尝诏天下购募钟,王真迹。集为法帖十卷。摸刻以赐群臣。宝章待访录。王右军兰亭燕集序。唐粉蜡纸双钩摹在苏激处。精神笔力。毫发毕备。下真迹一等。此几冯承素辈拓赐大臣者。翁覃溪苏米斋兰亭考。崇字则定武本三点俱见者。最上之。旧本又载崇字。山下三小点全者。如赵文敏所得独孤本。赵子固落水本。越州石氏本。天目山房本是也。准按我国新罗鍪藏寺碑。中国赏鉴家俱称其深得右军之髓者。而内崇字山下三点。亦皆全云耳。
⑽ 准周王自跋云。定武有肥瘦本。而瘦者尤好。达摩大师观心论。佛成道时。由食此清净法乳。方證佛果。又微妙法乳。乳养一切。求解脱者我。
⑾ 公自注。王自跋云宋人之书不肥则狂。殊乏气韵。准孟子王之所大欲。可得闻欤。苏文忠韩康公绛挽词。旧学严诗律。续书谱。泯规矩之方圆绳钩之曲直。
⑿ 准益王跋云自永乐十五年。讫今万历。世祀历逾二百。不无漫漶。余每病之。大者已刻之邸中矣。复出小本。命吴下精工。再摹一通。以还旧观。准按永乐十五年丁酉。至万历三十年壬寅。恰为一百八十六年耳。吴郡沈幼文章。田摹勒。
⒀ 公自注。益王号也。
⒁ 准玉篇。雅素也。史记张耳陈馀传。张耳雅游注。韦昭曰。雅素僧文莹玉壶清语。唐彦猷询与弟彦范诏。俱标一时才雅之誉。彦猷知书好古。彦范文章气格。高简不群。尤精翰墨。遣一小札。亦必华笺。米海岳书史。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无他好。留意翰墨。润色太平。查慎行云。鲁直常谓东坡心通得于翰墨之外。翰墨字。又见集古录。
⒂ 准益王跋云。端冕听古乐而不倦。古人以为难。自谓此胜田腊驰骋。不几多乎。学记疏。武王践阼以下。皆大戴礼武王践阼篇也。云端冕者。谓衮冕也。其衣正幅与玄端同。皇氏云。武王端冕。谓衮冕也。乐记。魏文侯端冕。谓玄冕也。师尚父亦端冕。陈应麟云。按大戴礼无此文。苏文忠和子由记园中草木诗。汝独观不倦。孟子。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⒃ 准柳柳州答崔黯书云。凡人好词工书。皆病癖也。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陷土炭嗜酸咸者。不得则大戚。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杜文贞诗。树立甚宏达。
⒄ 公自注。益王跋云。余虽不能书如先王。而翰墨之好。雅亦髣髴。准珉石之美者。古人谓金石文字。曰吉金,贞石,贞珉字。见翁覃溪集中。湘山野录。江南徐省骑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
⒅ 准史记项羽本记。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之。楞严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献之书谓之古肥。张旭书谓之今瘠。古今殊异。肥瘠颇反。续书谱。数画并施。其形各异。
⒆ 准南唐后主李煜书评曰。善法者。各得其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其拗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传灯录。梁武帝通天元年。达摩来自西土。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僧璨为三祖。道信为四祖。宏忍为五祖。慧能为六祖。自中华五祖之下。曹溪六祖为南宗。神秀大师为北宗。又达摩西来为禅宗初祖。递传至宏忍为五祖。自北而下。分南北二宗。南宗以慧能为六祖。北宗以神秀为六祖。
⒇ 准此帖宗见何延之兰亭记及范至能跋米帖。
(21) 准按自万历三十年壬寅。讫今甲午。恰为二百三十三年。
(22) 公自注。余前所获葫芦砚。冯承素缩本兰亭。已有诗。准按葫芦式砚。环刻兰亭缩临足本。背镌大唐开元十三年。奉圣旨臣冯承素恭摹凡十九字。又有乾隆宸翰云。米记韩冯惜未见。今看承素砚存真。虽欣无翼联珍羽。艰致却惭似褚人。壬辰小春御题凡三十四字。尾有印二方文曰乾隆法书。苑王右军兰亭稧序帖真本。以茧纸书。唐太宗初得之。命赵模,冯承素,诸葛贞之流拓本。以赐诸王。冯临兰亭。又见宝章待访录中。
(23) 准姜尧章稧帖偏傍考。仰字如针眼蟹爪。殊字如蟹爪。列字如丁形。翁覃溪自题缩临兰亭诗。针眼蟹爪间。妙入豪黍分。上林赋。青琴宓妃之徒。妩媚纤弱。旧唐书。太宗大笑曰。人言魏徵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字格。意在形外曰媚。陶隐居真诰。拘则乏势。放又小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则浮涩。多笨钝。
(24) 准按逸少官右将军。苏文忠墨妙亭诗。千载笔法留阳冰。
(25) 准吕氏春秋。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刻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刻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右军传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陆云传。张华抚手大笑。苏文忠答李邦直诗。抚掌笑颐。
(26) 准庚寅春。孝明世子洒翰作养砚山房四大字。以赐公铭室。欧阳文忠次禹玉诗。昔年叨入武成宫。曾见挥毫气吐虹。黄文节戏赠米元章诗。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准用此意。
秦汉宝器玩,绘列宣和谱。
评铜鼎交彝,品玉琮错琥。
嗜古为物役,人生亦一苦。
狂叫据舷喜,完归睨拄怒。
堪嗤性命轻,足入佳话补。
可笑紫霞翁,四壁安贫窭。
偶有一拄杖,亦颇形制古。
笋从石罅出,匾形人不取。
刮皮痛磨光,莹欲鉴肺腑。
天质与人巧,凑合超等伍。
饰以升降龙,璨然玉德辅。
凡物必遇主,竟为黄山睹。
黄山博雅性,拟换倾珍聚。
一筇何所惜,长揖出蓬户。
存心在仁厚,念我怀凉踽。
拈来渍泪竹,代作吟诗拄(黄山答以班竹杖故云。)
两人手中物,日夕同仰俯。
摩挲意无斁,诗用中心吐。
贡簬始禹书,厥族详戴谱。
箨解儿脱绷,鞭走芥引琥。
干霄节愈劲,倒崖心益苦。
春篁似顿悟,冬笋如蓄怒。
我有匾竹杖,古今奇品补。
千亩不为富,一筇不为窭。
片心脱相赠,爱君才博古。
昔人于书画,豪夺或巧取。
今为同嗜好,不吝倾肺腑。
彝斋矜斑竹,羞与哙等伍。
出诗多愤辞,是岂仁为辅。
匾谓病亦可,何至瑞物睹。
而我平好恶,但喜诸诗聚。
浏览忘午饥,鉴然韵窗户。
互赠各扶老,均免独行踽。
彝斋则无聊,急倩鱼须拄(复有笏可拄。彝斋句子也。)
文苑乞解日,西山爽气俯。
此事足喷饭,何似烧笋吐。
① 墨铭曰赐砚堂仿墨。又曰乾隆戊戌年。
名花十友麝煤古,著为谱者方于鲁。
临池炯炯日驰神,但闻赫名形莫睹。
紫衣入门捧玄圭,是日宣赐自内府。
下拜稽首解豹囊,一时屋脊虹光吐。
赐砚堂墨养砚房,两朝恩遇喧书圃。
是房是堂證墨缘,后先似为臣合聚。
敢问是赐在何时,绥陵讳辰月当五。
又必恰回戊戌年,人事天时频仰俯。
臣之所感非一端,涕泗纵横墨屡抚。
画格野逸逼徐黄,字体古雅齐岣嵝。
是虽一墨备众珍,镇箧足以忘贫窭。
臣书承乏遍殿宫,外此毫发嗟无补。
赐予便蕃每惭惶,矧今耄矣臣奚取。
呜呼非人磨墨墨人,圣恩莫报归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