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412七絶 20720五律 12000七律 21129五排 1239七排 211 3882四言 518六言 394古體 7486樂府 653 38 362 233辭賦 43琴操 15 84其他 498 501
七阳平声  [行列] [通旁] [衡量] [刚强] [应当] [持也送也] [沧浪] [丧葬] [露浓貌] [福也] [伤也] [悲也] [锒铛] [音房] [菰蒋] [人颈也] [病也] [突也] [马颈革] 鲿 [地名,水名] [多貌] [同慷] [槌也] [同蘠,蔷薇] [桄榔] [与傍通] [尚书] 橿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多音字辨析:
望 漾韻,去声 (wàng,wáng):阳韵同。
望 阳韻,平声 (wáng,wàng):漾韵同。
繁体或异体字:
拼音:wàng  韵部:阳、漾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 同本义
    •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 望,远视也。——《玉篇》
    •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 扁鹊桓侯。——《韩非子·喻老》
    • 举头望明月。——·李白《静夜思》
    • 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 潭西南而望。——·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 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 希望,期望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 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
  •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 向高处看 。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 察看 。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 看望
    • 望其言是实。——·林觉民《与妻书》
  •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 通“方”。比较
    •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 怨恨,责怪
    • 绛侯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
    • 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
    •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 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
  •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 接近
    • 望秋先陨。——·沈括《梦溪笔谈》
  •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名〉
  • 视野,视力所及 。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 名望
    • 德隆望尊。——·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 希望;盼望
  •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 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 边际
    •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 仪容
    • 季通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 有名的人
    •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 窗口
    • [画轮车]左右开四望。——《晋书》
  •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 文宗世,宰相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介〉
  • [口]:向,对着
    •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又如:望前走
康熙字典古文:𦣠

  • 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𧧄。 (漾韻)
  • 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
  •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 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又責望。又怨望。
  • 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 (陽韻)
  • 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
  •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 韻會》从壬,譌从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出亡在外。望其還也。還者、復也。本義。引申之爲令聞令望之望。从亡。朢省聲。按望以朢爲聲。朢以望爲義。其爲二字較然也。而今多亂之。巫放切。十部。亦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