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1844七絶 16200五律 8126七律 15160五排 562七排 76 971四言 45六言 211古體 1820樂府 197 4 269 34辭賦 3 31其他 286 248
十灰平声  [星名,山名] [三足鳖。又三能] [同苔] [多须貌。] [同灾] [咳笑] [彊力也] [更多…]

[守宫] [徘徊]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漢語字典
多音字辨析:
咳 灰韻,平声 (hāi,hái):音颏。《说文》小儿笑也。《史记·扁鹊传》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咳 队韻,去声 (ké,kài):音慨。《礼·内则》不敢哕噫嚏咳。《释文》咳,苦爱反。
繁体或异体字:
拼音:hāi  韵部:
〈叹〉
  • 啊 ——用以表示各种感情(如欢欣、宽慰、遗憾或轻蔑等)。如:咳!我怎么忘了?
  • 哎呀,唉,呜呼 ——用以表示不幸、悲痛、惋惜或关切。如:咳!这真是意料不到的事
  • 该死!糟了! ——用作轻微的诅咒。如:咳,我怎么这么糊涂!
  • 表示感叹 。如:咳,提起话来就长啦;咳,真有这种怪事儿!
  • 嗨 ——用以表示问候或引起注意。如:咳,到这儿来!;咳咳(戏曲中起加强乐曲节奏的衬字)
〈动〉
  • 叹息
    • 黛玉只“咳”了一声,眼中泪直流下来,回身便走。——《红楼梦》

拼音:hái  韵部:
〈动〉
  • 小儿笑
    • 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说文》
  • 后泛指笑貌。如:咳咳(喜笑貌),咳笑(小儿笑);
  • 通“阂”。阻隔
    • 颈尾咳于天地乎。——《晏子春秋》
〈名〉
  • 通“孩”。小儿
    • 曾不可以告咳婴之貌。——《史记·扁鹊列传》
  • 又如:咳儿;咳咳(胎儿拳曲貌);咳婴(指幼儿刚会笑尚需哺乳)

拼音:ké  韵部:

〈动〉
    (形声。从口,亥(hāi)声,①(hāi)本义:小儿笑。《史记·扁鹊传》:“曾不以告咳婴之儿。”(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②咳嗽 )又如:咳唾(咳嗽吐唾液);咳逆(咳嗽病的一种。因气逆而作咳);咳珠吐玉(比喻措辞优美);咳血(咳嗽咯血)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戸來切《集韻》《正韻》何開切,𠀤音頦。 (灰韻)
  • 說文》小兒笑也。《史記·扁鵲傳》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註》咳嬰,言嬰兒初知笑者。
  • 又《禮·內則》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疏》謂以一手執子右手,一手承子之咳而名之。《集韻》或作㜾𠹛。
  • 又《集韻》柯開切,音該。 (灰韻)
  • 史記·倉公傳》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註》奇咳,言奇祕非常術也。《集解》奇音羈,咳音該。
  • 按:前漢·藝文志》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六卷,《淮南子·兵略訓》𠛬德奇賌之數,《廣韻》作奇侅,亦作奇賅。咳胲賌侅賅五字皆通。
  • 又與該同。《晏子·外篇》頸尾咳於天地,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
  • 又《玉篇》苦代切,音慨。 (隊韻)
  • 禮·內則》不敢噦噫嚏咳。《釋文》咳,苦愛反。《莊子·漁父篇》幸聞咳唾之音。《前漢·宣元六王傳》大王誠賜咳唾。《正韻》謦欬,亦作咳。
  • 考證:〔《史記·扁鵲傳》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
  • 謹按終日二字屬下文,扁鵲仰天嘆曰爲義不連上句,謹省去。〔《史記·倉公傳》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
  • 謹按原文奇咳術三字連讀,術字不可省,謹於咳下增術字。〔《釋文》奇音羈,咳音該。〕
  • 謹照原書釋文改集解。


  • 唐韻》苦漑切《集韻》《韻會》口漑切,𠀤音慨。 (隊韻)
  • 說文》逆氣也。《玉篇》上欶也。《類篇》今俗謂嗽爲欬。《禮·月令》季夏行春令,則穀實鮮落,國多風欬。《註》因風致欬疾也。
  • 又大呼曰廣欬。《禮·曲禮》車上不廣欬。《疏》廣,弘大也。欬,聲欬也。在上而聲大欬,似自矜,又驚衆也。
  • 又謦欬,言笑也。《列子·黃帝篇》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莊子·徐無鬼》况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註》欬,苦愛反。
  • 又《集韻》去兾切,音器。 (寘韻)
  • 義同。
  • 又《集韻》乙界切,音餲。
  • 與噫同。《說文》飽食息也。通作䬵。
説文解字   古文咳从子。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小兒𥬇也。內則云。孩而名之。爲作小兒𥬇而名之也。从口。亥聲。戶來切。一部。古文咳。从子。內則孟子皆作此字。按亥部有古文亥。則右當作古文亥。而亦从?者、?亦古文也。於史趙之言知之。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屰气也。周禮疾醫。冬時有嗽上氣疾。注曰。嗽、欬也。上氣逆喘也。按嗽本亦作欶。欶者、含吸也。含吸之欲其下而气乃逆上是曰欬。許書以欶包嗽。口部無嗽。俗又作瘶。倉頡篇齊部謂瘶曰欬。从欠。亥聲。苦葢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