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歌平声 多 何 歌 波 过 [经过]河 和 罗 萝 磨 阿 峨 柯 跎 戈 坡 科 娑 蓑 荷 摩 哦 讹 娥 梭 珂 魔 皤 螺 窠 窝 沱 禾 陀 鹅 他 蛾 驼 酡 莎 呵 婆 鼍 那 挲 诃 么 痾 颇 轲 疴 涡 苛 哥 莪 佗 磋 它 驮 拖 靴 骡 牁 俄 薖 蛇 搓 瘥 锅 陁 傞 蹉 傩 [傩神]劘 迤 [逶迤,行貌]蝌 瑳 鹾 锣 舸 啰 箩 矬 紽 倭 囮 睋 娿 嶓 婀 鮀 醝 吪 蠃 挼 詑 蠡 [瓠瓢]挪 覼 沲 [同沱]䯢 屙 趖 髿 番 伽 艖 牺 [酒尊名]猧 迦 茄 [茄子]难 [同傩]砣 嵯 [嵯峨]碆 鄱 緺 玻 献 唆 痤 瘸 儸 椤 喎 菏 濄 逻 饠 鈋 㗻 䋪 嗦 驒 堶 砢 硪 [同峨]埚 鸁 騀 哪 她 岮 㽨 㜑 牱 阤 䑘 踒 啵 蘑 稞 繁 [姓]捼 盉 桫 莏 覶 䒩 齹 䌴 戨 簻 袉 柁 鈛 䝛 㹻 䯊 㸰 䃺 [更多…]
|
漢語字典河 拼音:hé 韵部:歌 〈名〉
康熙字典河
説文解字河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河水。各本水上無河字。由盡𠜂篆下複舉隸字。因幷不可𠜂者而𠜂之也。許君原本當作河水也三字。河(篆)者、篆文也。河水也者、其義也。此以義釋形之例。毛傳云。洽、水也。渭、水也。此繹經之例。出敦煌塞外昆侖山。句。發原注海。敦鍇作燉。鉉作焞。皆誤。今正。唐朝乃作燉煌。見元和郡縣志。前此皆作敦。酈氏書引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敦、大也。煌、盛也。地理志、郡國志皆有敦煌郡。縣六首敦煌。許但云敦煌、謂郡也。明之沙州衞。今甘肅之安西州敦煌縣玉門縣皆漢郡地也。史記大宛傳曰。于寘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此四字當作爲積石河)注中國。鹽澤去長安可五千里。又曰。張騫死後。漢使竆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云。漢書西域傳曰。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東則接漢。阸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𡉈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去玉門、陽關千三百餘里。(千字依水經注)廣袤三四(此字依小司馬增)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爲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地理志曰。金城郡河關縣積石山𡉈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東北入塞內。至勃海郡章武入海。過郡十六。行九千四百里。按于闐今之和闐也。班云積石山者、卽禹貢之道河積石。今甘肅西寧府西南境之大積石也。許云出敦煌塞外者、卽班志云河水行塞外也。云昆侖山者、卽馬班所云出蔥嶺于寘。天子案古圖書名其山曰崑崙也。云發原注海者、釋水文。卽志所云東北入塞內至章武入海也。史漢所云古圖書者、謂禹本紀山海經皆云河出昆侖也。馬班皆不信禹本紀山海經之言、而許云出昆侖山者、許從漢武帝所詺也。塞外之山至高大者皆可謂之昆侖。故武帝取以詺蔥嶺于闐山、而不取荒誕之說。爾雅釋水曰。江河淮濟爲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爾雅但言出崑崙虛。而絕無禹本紀、山海經荒誕之言。故許取爲說。从水。可聲。乎哥切。十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