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90,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明(续上) 孙绪 1474 - 1547 一首孙蕡 1337 - 1393 二首 宋濂 1310 - 1381 一首 屈士煌 1630 - 1685 三首 崔恒 1409 - 1474 一首 崔演 1503 - 1549 三首 庄昶 1432 - 1498 二首 庞嵩 1510 - 1586 一首 张宪 1446 - 1511 一首 张履正 一首 张弼 1425 - 1487 一首 张煌言 1620 - 1664 二首 张羽(凤举) 一首 张萱 1558 - 1641 二首 张邦奇 1484 - 1544 一首 彭孙贻 1615 - 1673 五首 彭絅 一首 徐中行 1517 - 1578 一首 徐咸 1479 - ? 一首 | 小阁凭虚瞰远江,断岩呈秀映涛泷。 檐前日对青松十,云外时来白鹤双。 屈指默听声淅淅,累觞遥望影幢幢。 庙堂梁栋须珍重,一榻清阴月满窗。 宴语从容对上方,侍臣挥翰笔如扛。 从行卫士随僧供,出定经声歇梵腔。 鹫岭晓云扶辇毂,龙河春水漾旌幢。 清平自觉文章盛,长忆天兵未渡江。 五两招摇百尺杠,官舟十月下藤江。 波心犀气寒通剑,石角潮声夜扑窗。 酒荐吴盐浮腊味,歌传楚艳入巴腔。 扬舲我亦蓬莱客,应趁春风画桨双。 余与王君子充旧同乡逮入国朝同官翰林同总裁元史史成子充出使甘肃又使西南夷久而未还余寻以年高纳禄归金华独游山水间追数平生故人未尝不深念我子充也去年其子绅以子充往甘肃时道上寄余诗二章求和久未能成今圣天子敷大惠于四海与斯民更始蛮夷之长庶几感化请罪阙下而子充亦殆将来归耶此余之至愿也次其韵以致斯意以示知子充者洪武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同郡宋濂 帝德如天覆万邦,定期归棹到龙江。 奇才不换金城百,宠命当簪白笔双。 喜极欲持如意舞,醉来应使软舆扛。 此情纵切何由遂,吟对西南月满窗。 按:王内翰诗(附) 芙蓉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 怪风吹雨入松窗,数万王师返桂泷。 肯信泮池为止水,敢云珠海是乌江。 十千酒债赊蛮市,八百钟声渡海幢。 悔不知情凉幻化,火坑无路毒龙降。 翠掩朱扉嫩欲摐,仙居还似鹿门庞。 眉舒岂是逢陶令,腰细元非饿楚邦。 絮学雪飞欺醉眼,丝和烟袅搅离腔。 料应清意人知少,吹面风来倚绮窗。 ① 士遂。林亨秀字。时为会宁通判。投诗于书堂。诸僚即步其韵和送。 风折城头百丈杠(韵府。杠。旌旗竿也。),春虫撩乱扑寒窗⑴。 满庭密积堆和璧⑵,出户狂奔吠越狵⑶。 呵笔还教愁冻砚⑷,拥炉聊试好开缸⑸。 天涯远阻山阴兴⑹,千里空传尺鲤双⑺。 ⑴ 东坡雪诗。隔窗撩乱扑春虫。○宋望之雪诗。啑啑春虫闹扑窗。 ⑵ 本记。楚卞和泣玉见刖。至楚文王。使玉人治其璞。果得宝焉。命之曰和氏之璧。 ⑶ 诗。无使狵也吠。○韩文。将狂奔尽气。○柳子厚答韦中立书。大雪被越南。数州犬皆苍黄吠噬。狂奔累日。至无雪乃已。○李奎报雪诗。越犬声中争吠怪。 ⑷ 天宝遗事。上召李白撰制诰。笔冻。帝遣宫嫔十人侍白左右。执牙笔呵之。○罗隐雪诗。寒窗呵笔寻诗句。○东坡雪诗。冷砚欲书先自冻。○放翁雪诗。茧纸欲书先砚冻。 ⑸ 杜牧之诗。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陈后山雪诗。红拥夜深炉。 ⑹ 晋史。王子猷居山阴。雪夜独命酌。因咏招隐诗。忽忆戴逵。便乘小舟。访之于剡溪。造门而返。或问之。对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安道耶。○后山雪诗。不尽山阴兴。○朱文公雪诗。山阴客子须乘兴。○诗学大成。山阴那得乘佳兴云。 ⑺ 无名氏乐府。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韩文公雪诗。更遣长须致双鲤。○东坡诗。举叉绝叫尺鲤双。 茂叔江亭草一窗,四时佳趣果能降。 川云浩荡真如我,花柳青红又过江。 明道先生能有几,上元风物本难双。 天游偶到忘言处,一笑乾坤正满腔。 数峰酣枕华山窗,世事乾坤已乞降。 到我白云麻屦几,共君玄碧酒杯双。 贤人道本芸香阁,渔者天须白鹭江。 消息杏花春万里,殿元明日在吾邦。 熊车晓发建朱幢,帝简名贤任大邦。 南海诸侯推最长,中朝国士本无双。 风清合浦明珠返,雨过炎洲瘴厉降。 相送一尊须尽醉,明朝回首隔沧江。 火云蒸雨势难降,斜倚绳床听石淙。 愁满风尘侵鄂被,梦回烟树绕吴艭。 萧条莫怪壶堪碎,锈涩历怜剑自双。 客路幸逢好友在,且须乘兴倒春缸。 几年辛苦拥油幢,留得閒身鼎漫扛。 风雨似为驱热至,衣冠终不受魔降。 沽来浊酒卮如斗,赋就新诗笔若杠。 最忆鉴湖晚霁后,采莲人尽唱吴腔。 才如白锦笔如杠,独步文坛折幔幢。 梅阁题诗梁水部,宰官护法晋庐江。 十年傲骨浑无恙,千古雄心不肯降。 共向丰湖旌白水,斗间龙气本来双。 日长饭罢浑閒事,一局蕉阴对璅窗。 胜败悠然秋寂寂,帘栊花下影幢幢。 十千酒价输平乐,三百枯棋筑受降。 忘却普天犹战斗,迢遥烽火接西江。 山河飘泊水流淙,万里君臣共一艭。 肉食谁能支北虏,草茅公独奋南邦。 已知运去中原陷,未肯身为左衽降。 回首康王能渡马,滔滔流恨满长江⑴。 按:戴武军整理 ⑴ 以上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