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新宠盛,长信昔恩倾。 谁谓诗书巧,翻为歌舞轻。 花月分窗进,苔草共阶生。 接泪衫前满,单瞑梦里惊。 可惜逢秋扇,何用合欢名⑴。 ⑴ 本集作班倢伃。○《类聚》二十八。文苑英华二百四。《乐府诗集》四十三。《诗纪》九十九。 良守别承明,枉道暂逢迎。 去帆收锦䋏,归骑指兰城。 纷糺连山暗,潺湲派水清。 桂晚花方白,莲秋叶始轻。 背飞伤客念,临歧悯圣情。 分风不得远,何由送上征⑴。 ⑴ ○本集。《类聚》二十九。《诗纪》九十九。 苍茫岁欲晚,辛苦客方行。 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 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 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惊。 湘波各深浅,空轸念归情⑴。 ⑴ ○本集。《类聚》二十七。文苑英华二百八十九。《诗纪》九十九。 大妇初调筝,中妇饮歌声。 小妇春妆罢,弄月当宵楹。 季子时将意,相看不用争(同上)。 绮殿三春晚,玉烛四时平。 藤交近浦暗,花照远林明。 百戏阶庭满,八音弦调清。 莺喧杂管韵,钟响带风生。 山高云气积,水急溜杯轻。 簪缨今盛此,俊乂本多名。 带才尽壮思,文采发雕英。 乐是西园日,欢兹南馆情⑴。 ⑴ ○古今岁时杂咏十六。《诗纪》九十八。 殿深炎气少,日落夜风清。 月小看针暗,云开见缕明。 丝调听鱼出,吹响间蝉声。 度更银烛尽,陶暑玉卮盈。 星津虽可望,讵得似人情⑴。 ⑴ ○古今岁时杂咏二十五。《诗纪》九十八。 枯桑叶易零,疲客心易惊。 今兹亦何早,已闻络纬鸣。 回风灭且起,卷蓬息复征。 怆怆簟上寒,凄凄帐里清。 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临堂观秋草,东西望楚城。 白杨方萧瑟,坐叹从此生⑴。 ⑴ ○本集八。《诗纪》五十一。又《类聚》三、《初学记》三并作秋日诗。引惊、鸣、征、清、荣、生六韵。《御览》二十五作答汤惠休诗。引惊、鸣、征、清、荣、生六韵。 大乐遗钟鼓,至乐贵忘情。 俗久淳和变,年深⑴礼孝生。 嶰⑵谷调孤管,仑山学凤鸣。 浮云成舞(文苑作武。)曲,白雪作歌名。 闻诗六义辨(《初学记》作办。),观漏八风平。 肃穆皇威畅,沦涟⑶河水清。 钧天动丝竹,括(文苑作聒。)地响錞钲。 尽美兼韶濩(《初学记》作护。),盛(文苑作威。)德总咸英。 寥亮凫钟彻,飘扬翟羽轻。 小臣属千载,时幸预簪缨。 行欣负苍璧,衢坛听九成⑷。 ⑴ 《初学记》作没。 ⑵ 《初学记》作解。 ⑶ 《初学记》作连。 ⑷ ○《初学记》十五。文苑英华二百十二。《诗纪》百二十一。 魏公⑴知本姓,秦楼识旧名。 凤从台上出,龙就匣中生。 无波菱自动,不夜月恒(万花谷作常。)明。 非唯照佳丽,复得厌山精⑵。 ⑴ 《初学记》作宫。 ⑵ ○《初学记》二十五。万花谷续七作李巨仁诗。《诗纪》百二十七。 当阶耸危石,殊状实⑴难名。 带山疑似兽,侵(文苑作浸。)波或类鲸。 云峰临栋起,莲影入檐生。 楚人终不识,徒自蕴连城⑵。 ⑴ 《初学记》作宕。 ⑵ ○《初学记》五。文苑英华百六十一。《诗纪》百二十六。 侬心常慊慊,欢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讵分明(同上)。 十期九不果,常抱怀恨生。 然灯不下炷,有油那得明(同上)。 罢去四五年,相见论故情。 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同上)。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⑴地,持⑵作朔方城⑶。 ⑴ 《诗纪》云。一作河西。 ⑵ 乐府作特。文苑云。一作特。 ⑶ ○文苑英华百九十九。《乐府诗集》三十二。《诗纪》百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