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473七絶 115五律 10七律 8五排 2 48四言 66六言 20古體 1100樂府 62 82 11辭賦 5琴操 2 27其他 36
共110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续上)
裴景福 1854 - 1924 二首
彭兆荪 1768 - 1821 一首
祁寯藻 1793 - 1866 十三首
钱澄之 1612 - 1693 三首
乔崇烈 一首
乔莱 1642 - 1694 一首
任埅 1640 - 1724 一首
任瑗 1693 - 1774 一首
阮蔡文 1666 - 1715 一首
沙张白 1626 - 1691 一首
邵晋涵 1743 - 1796 一首
申靖夏 1681 - 1716 一首
申纬 1769 - 1845 九首
睡味兀兀如中酒,忽报谯楼转三鼓。
仆夫窥灶婢褰帷,促予冠带礼大府。
肩舆出门踏残月,沿街灯火星三五。
大府壁立不可攀,绛云在霄那得睹。
铁轮激水去如练,牙兵櫜剑散归伍。
沙凫野鹜行趑趄,鸿毛已过三山浦。
晓日扁舟破烟霭,蓬莱飞堕青霞缕。
怒涛十丈齧河唇,晴墟万瓦枕山股。
迟速寸步皆有命,凤兮何暇顾凡羽。
波长天远杳无极,时见旗尾摇高橹。
笑予万事总后人,老大屏息谒翁姥。
西蜀太守人中龙,雄谈直却千罴虎。
他年拄杖望乡国,买邻共作峨眉主。
自注:张孝祥、赵秉文出,当时称为太白、东坡后身。今读其诗,实不堪与二仙作奴。若小子何敢妄希古人,然学问胸次果能到古人境地,其诗自不似而似,不学而至。若仅于诗中求太白、东坡,去之愈远矣。

【评】方伦叔云:玉局有作,亦不过如此妙趣。
梦雨 清末民国初 · 裴景福
燥旱入胸臆,肝肺生尘土。
栩栩枕上梦,霏霏帘前雨。
跳珠明檐溜,溅沫湿衣缕。
轻苏花木魂,陡泼石泉乳。
禾黍勃然兴,篝车祝且数。
饥火溢饭甑,渴津回梅坞。
快意孰真幻,开眼树阴午。
飞梁绕修蛇,怪石劈鬼斧。
人声出天脊,马足洞山腑。
直下皆悬厓,决决暗泉吐。
千年閟顽阴,有眼孰敢俯。
路穷见斜径,峰转得小聚。
户稀常断炊,烟淡不成缕。
荒祠两三间,白日惨墙土。
败佛无全身,貌与树争古。
残魂吊天骄,畏路避渴虎。
凄唱山雀吟,前峰仍午午。
望神山(寿阳城北。)(嘉庆壬申至丁丑) 清 · 祁寯藻
神山一何高,苍松一何古。
对面三十里,了了青可睹。
云烟互揖让,冈峦争拜舞。
传闻东海中,六鳌戴天柱。
蓬莱金翠光,万丈波吞吐。
仙人袖其石,飞来戏兹土。
堕地不可收,神工幻斤斧。
虽非巨灵擘,俨作众山主。
名山如名将,特立谁敢侮。
乃信淮阴侯,羞与哙等伍。
喜田季高来访(癸未) 清 · 祁寯藻
春风三日狂似虎,春雪一园化为土。
梦回吹我屋角松,作弄寒声满庭户。
今朝风息天更晴,初日当檐高丈五。
睡足方因休沐閒,兴来却喜朋簪聚。
清谭偶尔出馀技,腕下蛟虬走且舞(季高为余篆刻小印。)
知君意致良不恶,与我交游一何古。
酒酣送君骑马去,疏柳清池照亭午。
记取百花生日时,君但能来休问主
⑴ 此正月下旬作也。未几,季高入直南斋,以二月十五日居澄怀园,末句竟为之兆。
岳州述所见闻示诸生(癸未、甲申) 清 · 祁寯藻
忆昨过巴陵,六月天阴雨。
肩舆覆稻田,衣裳污泥土。
日暮不得息,迁延涉水浒。
舟子向我笑,得鱼长尺五。
往时插秧地,今日施网罟。
鱼肥犹可卖,稻熟亦奚补。
县仓不收粟,多钱即善贾。
去年邻邑民,输纳鬨官府。
多士亦嚣然,投笔群相侮。
我闻舟子言,叹息首重俯。
朝廷念蒸黎,水旱闻疾苦。
小者蠲租税,大者劳赈抚。
常恐饥溺心,不能周比户。
况今大臣法,爱民如召杜。
忍使赋哀鸿,仓皇怨苛虎。
我来宣仁风,意在安百堵。
且欲勖青衿,弦诵追邹鲁。
力薄惧不振,黾勉期共努。
毋令楚骚歌,不及辟雍鼓。
雨中讲堂望南山(癸未、甲申) 清 · 祁寯藻
朝见南山云,暮见南山雨。
雨来山若吞,云去山若吐。
可怜青山色,显晦难自主。
崇朝雨万物,功成名不取。
辰阳乃山国,多石而少土。
老农岭上叹,欲假愚公斧。
岂知肤寸云,能润万础柱。
我今与山识,相喜两无侮。
高人虽偃蹇,意不厌官府。
但惜手拄颐,未许屦出户。
日长人语静,檐滴渐如缕。
坐令青夫容,渺渺堕江浦。
堂上读书二首 其一 (癸未、甲申) 清 · 祁寯藻
锁院沈沈静官鼓,山光落檐日亭午。
文书了却力犹努,随意陈编手摹抚。
平生笑人锥刺股,裘敝金空方闭户。
请看今日东西庑,千人沈吟运斤斧。
亦知胜之良不武,堂下斲轮心正苦。
沅州试院留别诸生(癸未、甲申) 清 · 祁寯藻
惟楚逼滇黔,沅为西南户。
扼要今置郡,筹边昔开府
邮传日往来,夷苗纷参伍。
往者盘瓠种,奋臂运螳斧。
时际唐虞盛,一劳干羽舞。
迩来二十年,文德格椎鲁。
岩疆刁斗静,泮水衣冠妩。
三邑实鼎峙,二厅如车辅(凤凰、晃州二厅附试于沅。)
深山风俗淳,多农少商贾。
书藏虽未富,士气良不侮。
惟晃乃新置,边隅争籍土
四海尽庠序,龂龂何所苦。
得毋菀枯集,犹赖长官抚。
我来告多士,杞梓慎所树。
古之荐贤者,贫视其不取。
况今大化洽,百室乐安堵。
年丰礼让兴,地僻恩膏普。
勖哉带经锄,南山降时雨。
⑴ 明万历间偏沅巡抚驻沅州,国朝康熙三年移节长沙。乾隆元年设沅州府,改沅州为芷江县,合黔阳、麻阳三县隶府治。
⑵ 嘉庆二十年割芷江六里地,置晃州厅,设学。
⑶ 向在黔省考试、居隶晃治者,俱拨归晃。
古人重豆羹,后世传菽乳。
遗术始淮南,嘉名列食谱。
百谷取其精,独此利用腐。
吾乡制更奇,以酒为之辅。
酒烈和以饴,其味杂甘苦。
滴酥浓不如,截玉碎可数。
名与燕市同(京师豆腐脑制与此异。),实则不相祖。
楚塞秋风深,连日苦蛮雨。
官酒岂能醉,客衣那堪补。
咄嗟办此味,满坐相夸诩。
一碗酡颜颊,两碗煖肺腑。
三碗吃不得,怅然念乡土。
往时榆关下,连村响社鼓。
盘飧会比邻,泥饮遭田父。
七年马头月,梦落湘江浦。
岂无莼豉味,奈此藜苋肚。
缩额饱粱肉,抗颜称官府。
回思菜根咬,甘与众草伍。
饘粥有鼎铭,敢忘一命偻。
秋穫八咏 其四 (庚寅、辛卯) 清 · 祁寯藻
胼胝岂不劳,负戴岂不苦。
老农终岁力,一笑筑场圃。
旱潦幸已免,𥡥秸行堪数。
复愁秋雨多,积压成朽腐。
富家场如砥,贫家无环堵。
年年为人芸,所得不满釜。
晚菘尚可种,乞此閒田土(上场。)
方山十咏 其一 两寺(丙申、丁酉) 清 · 祁寯藻
碧螺辟右户(下寺名昭化寺。),苍龙枕左股(昭化上院即上寺也。)
两寺郁相望,不知孰宾主。
日夕岚气合,松濡杂风雨。
其四 云洞(丙申、丁酉)
天池池下岩,云洞能作雨。
我来三日住,触石思一睹。
想见空濛中,玉女倚窗户。
兰山书院(己酉、庚戌) 清 · 祁寯藻
边畺用武地,实赖文治抚。
頖宫礼乐宗,书院为之辅。
城东宅爽垲,五社生徒聚。
人材蔚风云,师教严钟鼓。
(兟,钱唐人。)(元珍,常熟人。)及牛(运震,滋阳人。)(景烈,武功人。),楷模在堂庑。
厥后吴先生(镇松厓,临洮人。),多士亦鼓舞。
至今馀课业,想见用心苦。
忆从先君子,讲学涖兹土。
维时文毅公,礼贤躬握吐。
公曰吾得师,如工示规矩。
士曰师之教,如木就斤斧。
文艺乃馀力,菑畬惟训诂。
经义与治事,二者实兼取。
贱子厕其间,趋庭伛偻俯。
时时奉讲席,渐渐涉书圃。
遂䌷石室藏,且侍藜杖拄。
短镫每近案,长日不窥户。
两载获三益,芝兰幸与伍。
俞君邦之彦,结交深肺腑。
终为济时才,遗爱满江浒。
马君亦腾上,时论归尺五。
出为神明宰,有子今接武。
落落诸同学,文行悉可数。
为儒各著书,作吏传治谱。
嗟余好奇服,垂老愧簪组。
崎岖适陇阪,邂逅见环堵。
广文吾故人(隆德训导杨君元勋。),但讶衣冠古。
不知额书上,姓名存某甫
浩浩大河水,中流有砥柱。
可怜潢与港,涓滴竟奚补。
幅巾重登堂,岁月如发弩。
青云看后尘,白首思旧雨。
作诗遗同舍,所望绍邹鲁。
⑴ 《兰山课业》,松厓先生编集,又有《松厓诗集》。
⑵ 德渊陶泉,官至两淮都转。
⑶ 疏,由庶吉士改官知县。
⑷ 「西河模楷」额书,诸生为先君立。
再和三兄六月四日见赠之作(道光庚戌、咸丰辛亥至甲寅) 清 · 祁寯藻
吾兄来京国,阅日十旬五。
但遂孔怀乐,不惮远行苦。
初来淀园居,尚厌蛙两部。
杖藜偶入城,复喜朋簪聚。
虚室延晨曦,凉棚捲夜雨。
笑余数往还,衣服半尘土。
闭目日危坐,似欲忘听睹。
袖出一编诗,杜韩争步武。
上言崇令德,昔贤可比数。
下言勤职守,仰答明圣主。
忆与吾弟别,再听山城鼓。
过门不暇入,力为王事努。
永念朝廷恩,荣及伯仲甫。
无为衰朽念,期作中流柱。
愿兄老益壮,愧我施未溥。
归思及重九,秋阳变春煦。
相期保晚节,黄华馨老圃。
罂粟花叹(丁巳) 清 · 祁寯藻
如何美人花,化作芙蓉土。
误入药笼中,此身难自主。
瘴海飞火轮,天魔散花雨。
著人心骨醉,养此百年蛊。
自从蜃市开,捆载利奸贾。
呼龙种瑶草,势欲劫鸠扈。
直愁地力尽,九谷为之腐。
嗟尔米万囊,结实比黍稌。
饥饿不能救,转自灼肺腑。
得毋妖艳姿,甘受群鬼侮。
白骨衔沈冤,黄金买歌舞。
嘘吸兵燹馀,不惧神灵怒。
氛烟出口鼻(淡巴菰、鼻烟、雅片,皆自洋来。),嗜欲迭攻取。
人事各有渐,孰与司防杜。
此花亦何辜,众草羞为伍。
吾将诉炎农,竟欲删药谱。
非种悉锄去,无令媚田祖。
九州大瀛海,日月照临普。
岂为一物慈,忍彼众生苦。
夏雨既云足,扶疏绕庭户。
叹息复何为,所思老农圃。
哀江南 其十五 (乙酉)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孝廉素游侠,六艺兼文武。
楼船驻太湖,敌至骤风雨。
髵䰄满船头,羽箭大如柱。
壮哉葛孝廉,一呼双睛努。
手刃四、五人,群胡舌为吐。
力尽乃自颈,既殁有馀怒。
埋骨秋草中,千年长不腐(丹阳葛孝廉麟,字苍公。)
翠云峰初度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兵过关路绝,穷栖僧刹古。
老树焚再生,岩花落更吐。
寂寥初度辰,廉纤经旬雨。
霏殿暗龛灯,侵廊哑信鼓。
稽首礼空王,我生是谁主。
今晨三十七,所历遍诸苦。
身名虽未亏,死丧竟何补。
幸际天日开,春王朔再睹。
从此得归欤,黄帽归净土。
紫参渡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日落行人稀,村墟指烟缕。
风吹甘蔗林,飒然暮来雨。
临流不肯渡,榜人骄如虎。
自言并州儿,远戍甘摇橹。
嗟予久憔悴,微服杂商估。
所恃辞气卑,幸不逢其怒。
渡江首重回,遥听雩都鼓。
我昔住京师,缁衣困软土。
寄寓必僧寮,怕路如怕虎。
以此七公车,踪迹常踽踽。
来暮去辄先,晦朔不及五。
婆娑风氏松,廿年未再抚。
平生了无恨,念兹每莫补。
山公雅好事,逸兴为新雨。
忘年集小友,清言述前古。
馀韵尘既浥,幽芬兰亦吐。
昭回出圣藻,光焰被衡宇。
磊磊及馀物,君恩难悉数。
我从蓬蒿来,一朝睹未睹。
是时云漠漠,漏可届未午。
挈榼城南游,招提拔灌莽。
故事说半甲,法物列两鼓(时有巨鼓二为故相王文靖公所置)
惊闻涛声高,左右欲挽弩。
始知十八公,去此才数武。
躧履亟相就,不异故人聚。
浮云几苍白,散质谢斤斧。
别来看更长(上声),欲语畏罗缕。
已有鳞似龙,宁无脂化琥。
邻槐亦已老,翠棚爱撑拄。
归意视夕阳,歌音借蛮贾。
勿忘今日乐,尘埃暂弛组。
⑴ 寺初建时得一泉泉出大鳞一片识者以为龙所遗
中州天下腹,厥田异斥卤。
如何南汝间,千里馀旷土。
道询九十翁,涕出语未吐。
流寇昔煽乱,中原竞鼙鼓。
杀戮兼流亡,千百存三五。
村落略有人,城市屋可数。
荒山相经亘,白日仗弓弩。
余谓殊不然,汝等逢圣主。
赐租吏发粟,修文已偃武。
牛种亦易致,旱涝非所苦。
休养四十年,胡不治场圃?
老翁泪纵横,斯理公未睹。
户少徭益繁,民贫吏如虎。
居者不可留,缺者讵可补。
如欲起疮痍,嗷嗷望卓鲁。
闻言三叹息,谁其任州府?
按:设为问答,《古乐府》体。用意乃次山《舂陵行》之遗。
石鼓(丙午) 清 · 任埅
吾闻周宣王,乃是中兴主。
大骋岐阳蒐,凿石仍作鼓。
隳山列十处,勤功告万古。
辞严感鬼神,字奇拿龙虎。
惜遗宣圣编,喜免狂秦取。
历代无人爱,野火兼山雨。
伊我性好古,不减昌黎愈。
安得夸父力,移来置东土。
田家 清 · 任瑗
柳阴荷锄归,豆荚未出土。
呼儿夜饭牛,昨宵有微雨。
大甲妇,一何苦。
为夫馌饷为夫锄,为夫日日绩麻缕。
绩缕须净亦须长,撚匀合线紧双股。
木虚中三尺围,凿开一道两头堵
轻圆漫捲不支机,一任玄黄杂成组。
间彩颇似虹霓生,绽花疑落仙姬舞。
吾闻利用前民有圣人,一器一名皆上古。
况兹抒轴事机丝,制度周详供黻黼。
土番蠢尔本无知,制器伊谁远近取。
日计苦无多,月计有馀缕
但得稍閒馀,轧轧事伛偻。
番丁横肩胜绮罗,番妇周身短布裋。
大甲妇,一何苦(黄美娥编校)
⑴ 编者按:「斲」,连横《台湾诗乘》作「断」。
⑵ 编者按:「堵」,周玺《彰化县志》作「鼓」。
⑶ 编者按:「抒」,沈茂荫《苗栗县志》作「杼」。
⑷ 编者按:「有馀缕」,陈培桂《淡水厅志》、沈茂荫《苗栗县志》作「知何许」。
弘羊好聚敛,讟谤迄终古。
平准虽锱铢,所困在商贾。
论功次士安,计罪薄介甫。
安得生斯人,暂息闾阎苦。
遣声投袂应铙鼓,当场忽作胡旋舞。
提篮宛转歌采茶,袨服华妆分菊部。
十五王郎矜白晰,清喉乍转樱唇吐。
曼声齐唱踏春阳,袅袅馀音系如缕。
近来新尚妹相思,半向然脂赋疑雨。
古音雅奏留彭门,郑哇不作新翻谱。
筠笼次第分旗枪,仿佛春江明绿树。
吾乡瀑布茗最佳,往往仙童杂田父
只今望远隔山川,异地闻歌掌频抚。
人閒何处无丹邱,灯下彩鸾应接武。
银花照席歌绕梁,天外白云时仰俯。
⑴ 《神异志》:「馀姚虞洪入山采茗,遇丹邱子于瀑布岭。」
际天湖波三百顷,夹岸桃柳数行树。
小洲风暖鱼作队,芦笋蒲叶经新雨。
舟人渔罢欲会饭,落日林中闻伐鼓。
不知相聚说何事,应誇今朝捉鱼数。
敏捷抄书手,香叔(小蕤字)奎瀛府。
悟彻鉴古眼,鼎园(藕泉字)桑麻户。
亦一小穷达,总吾亡琴补。
山甫(笠园字)暨玉父(玉泉字),妙少能接武。
力学岂无资,得馀冬夜雨。
文章翻水成,渊博行秘府。
亦有迟巧者,入醋瓮闭户。
米山欲何居,一针顶门补。
持满必中的,速胜非为武。
程度贵恒守,鸡鸣不废雨。
梦与绣卿遌,莲花博士府。
俸酝殊不恶,廿斛支巨户。
恒念饮不足,仍贺新缺补。
人间官职贱,愿从君联武。
何苦恋山亭,沽酒杏花雨
⑴ 莲花博士。见放翁集。绣卿云。犹有未忘一香山亭酝。
湖南壮士歌(庚辰) 清 · 申纬
国家大庆自天祐,设科取士均蹈舞。
武一千人文八百,合试大庭腾龙虎。
四方英才集京师,风云际会生鳞羽。
今年场屋著令甲,背诵专经籍按户。
取技准三规矩峻,收卷画一纷竞杜。
题名淡墨二十六,上天注命无遐土,胡为京籍偏搜取。
湖南壮士告我别,弓箭在腰肩塔裋。
斗酒立尽出门去,是日北风吹冷雨。
⑴ 今年庭试。文科六人。武科二十人。
喜洪季习承旨夜过(丁亥) 清 · 申纬
世人觅官巧干谒,昏夜不知车马苦。
我在斜街家最僻,龙骧护军谁比数。
依山微径草棘枯,炯然残雪栖环堵。
空堂夜深无晤言,解衣欲寝君入户。
翩如野鹤出林来,皎如江月披云吐。
起点红灯对玉人,恨无绿醪温绣肚。
君言清坐固亦佳,饮食败胃徒腥腐。
何夜可无此竹柏,闲人但少吾宾主。
大笑剧谈出门回,不觉寒更下五鼓。
① 男命准补注。准按明史。周定王名橚。太祖高皇帝第五子。洪武三年庚戌夏四月。封子九人为王。封橚王吴。后改王周。○益王名祐槟。宪宗纯皇宗皇子。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秋七月。封子五人为王。封祐槟为益王。○永乐。成祖文皇帝年号。○万历。神宗显皇帝年号。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王羲之与亲友四十二人。修稧于会稽之兰亭。挥毫制序。兴乐而书。遒媚劲健。谓有神助。后连日再书数十百纸。终不能及。羲之自珍爱之。秘藏于家。七传而至智永。子徽之派也。舍俗为僧。居越之永欣寺。以能书名。其兰亭序跋。授弟子辨才。辨才宝爱此帖。藏之室中梁上。置匣贮之。人所罕见。唐太宗深好右军书。收真迹几三千六百纸。惟未得兰亭。寻访此帖。知在辨才处。乃敕追师入内庭。场供养恩赉。因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辨才确称往日侍先师。实尝获见。自师没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帝谓侍臣曰。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梦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取之必获。房玄龄乃荐监察御史萧翼可充此使。太宗遂召见。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至彼。须得二王杂帖三四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随商人船下至越州。衣黄衫宽长。潦到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过辨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问曰。何处檀越。翼答以北人。寒暄既毕。语意投合。延入。围棋抚琴。情甚相得。每恨相知之晚。晓乃去。约以再会。绸缪踰月。因谈论翰墨。翼曰。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自幼耽玩。亦有数本自随。辨才欣然约以明日携至。如期而往。熟视数过曰。是则是矣。非得意时书。贫僧有一真迹。翼曰何帖。答以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料真迹岂在。辨才曰。先师宝惜此帖。临终亲付于吾。付授有绪。明朝来看。翼至。辨才自梁上匣内出之。翼故指瑕摘类。分竞不定。自示翼之后。不更置梁上。并翼二王帖。皆留几间。辨才时年六十。尚日临数过。老而弥笃。翼往还既密。无他猜疑。辨才偶出严迁家斋。翼来谓守房弟子曰。忘净巾在内。乃为撤关。取兰亭并二王书。亟出于永安驿。呼驿长凌愬告之曰。我是御史。奉墨敕在此。可报尔都督。齐善行驰至则宣示墨敕。促召辨才。时犹在严迁家。闻命不知所以。见所谓御史者。乃翼也。闻取帖已。惊倒仆地。久始苏。翼遂奉帖驰驿以进。太宗大悦。以玄龄举得其人。赏锦丝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缕瓶一,玛瑙碗一。始怒老僧悭吝。数日后。仍赐物三千缎,谷三千石。辨才不敢自私有。施于寺。建塔三级。帝既得帖。命供奉赵模等。各榻数本。分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而时能书者如欧虞褚诸公。皆临榻相尚。后以真迹从葬昭陵。世无从见矣。右见何延之兰亭记,尚书故宲并唐野史。载原帖。后周王书也。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常游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石,高平郗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祓稧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字。皆搆别体。就中之字最多。
薛氏兰亭称定武,大小肥瘦纷无数
永乐藩王大小临,小者尤赫驰书谱
邸第绿阴百花过,兰雪轩中闰夏五
小砚新铭割紫云,磨墨试腕工临古
真迹何必崇三点,瘦者已知其法乳
宋人之书狂渐讹,王之所欲严绳矩
然且已非永乐旧,后二百年重抚取
潢南道人一兰雪,雅好翰墨名迹聚
端冕不倦听古乐,王之所嗜卓有树
髣髴周邸有益邸(准楚辞。存髣髴而不见。),何幸贞珉延一缕
莫云面目各殊异,子孙血脉传初祖
何时此帖东渡海,又二百年喧书圃(21)
遂与冯家砚背本(22),针眼蟹爪争媚妩(23)
安知右军千载魂(24),不哂刻舟掌屡拊(25)
我亦有感于斯文(准用本序。),养砚舫阁虹光吐(26)
⑴ 准何子楚跋语。唐太宗诏供奉。临兰亭序惟率。更令欧阳诵自榻之本夺真。勒石留之内府。他本付之于外。一时贵尚。争相打拓。内府石本。人不可得。石独完善。石晋不纲。契丹自中原辇宝货图书以北。至杀胡林德光死。永康立国。乃交兵。弃石而归。庆历中。李学究者得之。韩忠献婿也。始以墨本示公。公索石观。李瘗之地中。后其子出石。始售于人。本必千钱。由是好事者稍得之。所谓定武本也。大观中。诏取此石。后于薛氏家。其子嗣昌进上御府。徽宗龛置宣和殿。太平寰宇记。河北道定州博陵郡。皇朝为定武节度。元和郡县志。定州战国时为中山国。与六国并称王。地方五百里。汉分赵钜鹿。置常山中山二郡。魏道武改定州。准按蔡方炳增订广舆记。常山顺德府中山。属真定府。陆应扬广舆记。真定府定州。汉中山。隋博陵。唐定州。续通鉴长编。元祐八年六月。苏轼知定州。准按苏文忠集。有雪浪石斋铭及诗。此是定武故宲也。又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诗。适见恩纶临定武。又惠州上元夜诗。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曾宏父稧帖审定诀。书家一词称定本。审定由来有要领。
⑵ 准宋姜尧章续书谱。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详谨。世所有兰亭。何翅数百本。而定武为最佳。然定武本有数样。今取诸本参之。其位置长短大小无不同。而肥瘦刚柔工拙要妙之处。如人面无有同者。以此知定武虽超石刻。又未必得真迹之风神矣。唐窦泉字格。龟临洞穴。没而有馀日肥。鹤立乔松。长而不短曰瘦。黄文节曰。兰亭真迹。今竟失之。书家晚得定武石本。髣髴存古人笔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妍。战国策。吕不韦谓其父曰。立国家之主几倍,曰无数定云耳。
⑶ 准文献通考封建考。陈置九等郡。有王,嗣王,藩王开国郡县。公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沐食侯,乡亭侯,关内侯。○临摹也。古人谓摹书为临书。
⑷ 准益王跋云。兰雪亭图本大小各异。而小者尤精。米海岳宝章待访录。王右军有书家谱。在山阴王氏家。越州教授王涣之以书抵某。具言有此书。又孙过庭有书谱。姜尧章亦有续书谱。
⑸ 准前汉文帝纪。至邸而议之注。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前汉高帝纪。为列侯者赐大第注。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翁覃溪题萧翼赚兰亭图诗自注云。昔之为是图者。皆作萧与辨才对坐之状。予出意作萧得展帖。阅百花放尽。又诗云。花开岁在贞观四。直接永和三月三。当有据而今失考。
⑹ 自注。兰雪周王轩名。王自跋云。永乐十五年闰五月九日。书于东书堂。
⑺ 公自注。王有小砚铭云。割紫云之片石兮。漾璧水之元光。兰雪凡十五字。见翁文达集中。
⑻ 准苏文忠答舒教诗。非人磨墨墨磨人。王十朋注云。公尝曰吾有佳墨七十丸。而犹求取不已。不近愚耶。石昌言蓄廷圭墨。不许人磨。或曰子不磨墨。墨当磨子。今石昌墓木拱矣。墨故无𧏮。元郑杓衍极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陶隐居真诰。张芝所以能善书。工学之积也。范至能跋米元章临献之帖。元章少时书法。盖自沈传师后。始入大令之室。结体超轶。一用其笔意。此帖元章所作。临池用工如此。
⑼ 公自注。是帖崇字。不从三点。准欧阳文忠集古录。太宗皇帝万机之馀。留神翰墨。尝诏天下购募钟,王真迹。集为法帖十卷。摸刻以赐群臣。宝章待访录。王右军兰亭燕集序。唐粉蜡纸双钩摹在苏激处。精神笔力。毫发毕备。下真迹一等。此几冯承素辈拓赐大臣者。翁覃溪苏米斋兰亭考。崇字则定武本三点俱见者。最上之。旧本又载崇字。山下三小点全者。如赵文敏所得独孤本。赵子固落水本。越州石氏本。天目山房本是也。准按我国新罗鍪藏寺碑。中国赏鉴家俱称其深得右军之髓者。而内崇字山下三点。亦皆全云耳。
⑽ 准周王自跋云。定武有肥瘦本。而瘦者尤好。达摩大师观心论。佛成道时。由食此清净法乳。方證佛果。又微妙法乳。乳养一切。求解脱者我。
⑾ 公自注。王自跋云宋人之书不肥则狂。殊乏气韵。准孟子王之所大欲。可得闻欤。苏文忠韩康公绛挽词。旧学严诗律。续书谱。泯规矩之方圆绳钩之曲直。
⑿ 准益王跋云自永乐十五年。讫今万历。世祀历逾二百。不无漫漶。余每病之。大者已刻之邸中矣。复出小本。命吴下精工。再摹一通。以还旧观。准按永乐十五年丁酉。至万历三十年壬寅。恰为一百八十六年耳。吴郡沈幼文章。田摹勒。
⒀ 公自注。益王号也。
⒁ 准玉篇。雅素也。史记张耳陈馀传。张耳雅游注。韦昭曰。雅素僧文莹玉壶清语。唐彦猷询与弟彦范诏。俱标一时才雅之誉。彦猷知书好古。彦范文章气格。高简不群。尤精翰墨。遣一小札。亦必华笺。米海岳书史。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无他好。留意翰墨。润色太平。查慎行云。鲁直常谓东坡心通得于翰墨之外。翰墨字。又见集古录。
⒂ 准益王跋云。端冕听古乐而不倦。古人以为难。自谓此胜田腊驰骋。不几多乎。学记疏。武王践阼以下。皆大戴礼武王践阼篇也。云端冕者。谓衮冕也。其衣正幅与玄端同。皇氏云。武王端冕。谓衮冕也。乐记。魏文侯端冕。谓玄冕也。师尚父亦端冕。陈应麟云。按大戴礼无此文。苏文忠和子由记园中草木诗。汝独观不倦。孟子。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⒃ 准柳柳州答崔黯书云。凡人好词工书。皆病癖也。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陷土炭嗜酸咸者。不得则大戚。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杜文贞诗。树立甚宏达。
⒄ 公自注。益王跋云。余虽不能书如先王。而翰墨之好。雅亦髣髴。准珉石之美者。古人谓金石文字。曰吉金,贞石,贞珉字。见翁覃溪集中。湘山野录。江南徐省骑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
⒅ 准史记项羽本记。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之。楞严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献之书谓之古肥。张旭书谓之今瘠。古今殊异。肥瘠颇反。续书谱。数画并施。其形各异。
⒆ 准南唐后主李煜书评曰。善法者。各得其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其拗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传灯录。梁武帝通天元年。达摩来自西土。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僧璨为三祖。道信为四祖。宏忍为五祖。慧能为六祖。自中华五祖之下。曹溪六祖为南宗。神秀大师为北宗。又达摩西来为禅宗初祖。递传至宏忍为五祖。自北而下。分南北二宗。南宗以慧能为六祖。北宗以神秀为六祖。
⒇ 准此帖宗见何延之兰亭记及范至能跋米帖。
(21) 准按自万历三十年壬寅。讫今甲午。恰为二百三十三年。
(22) 公自注。余前所获葫芦砚。冯承素缩本兰亭。已有诗。准按葫芦式砚。环刻兰亭缩临足本。背镌大唐开元十三年。奉圣旨臣冯承素恭摹凡十九字。又有乾隆宸翰云。米记韩冯惜未见。今看承素砚存真。虽欣无翼联珍羽。艰致却惭似褚人。壬辰小春御题凡三十四字。尾有印二方文曰乾隆法书。苑王右军兰亭稧序帖真本。以茧纸书。唐太宗初得之。命赵模,冯承素,诸葛贞之流拓本。以赐诸王。冯临兰亭。又见宝章待访录中。
(23) 准姜尧章稧帖偏傍考。仰字如针眼蟹爪。殊字如蟹爪。列字如丁形。翁覃溪自题缩临兰亭诗。针眼蟹爪间。妙入豪黍分。上林赋。青琴宓妃之徒。妩媚纤弱。旧唐书。太宗大笑曰。人言魏徵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字格。意在形外曰媚。陶隐居真诰。拘则乏势。放又小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则浮涩。多笨钝。
(24) 准按逸少官右将军。苏文忠墨妙亭诗。千载笔法留阳冰。
(25) 准吕氏春秋。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刻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刻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右军传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陆云传。张华抚手大笑。苏文忠答李邦直诗。抚掌笑颐。
(26) 准庚寅春。孝明世子洒翰作养砚山房四大字。以赐公铭室。欧阳文忠次禹玉诗。昔年叨入武成宫。曾见挥毫气吐虹。黄文节戏赠米元章诗。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准用此意。
秦汉宝器玩,绘列宣和谱。
评铜鼎交彝,品玉琮错琥。
嗜古为物役,人生亦一苦。
狂叫据舷喜,完归睨拄怒。
堪嗤性命轻,足入佳话补。
可笑紫霞翁,四壁安贫窭。
偶有一拄杖,亦颇形制古。
笋从石罅出,匾形人不取。
刮皮痛磨光,莹欲鉴肺腑。
天质与人巧,凑合超等伍。
饰以升降龙,璨然玉德辅。
凡物必遇主,竟为黄山睹。
黄山博雅性,拟换倾珍聚。
一筇何所惜,长揖出蓬户。
存心在仁厚,念我怀凉踽。
拈来渍泪竹,代作吟诗拄(黄山答以班竹杖故云。)
两人手中物,日夕同仰俯。
摩挲意无斁,诗用中心吐。
贡簬始禹书,厥族详戴谱。
箨解儿脱绷,鞭走芥引琥。
干霄节愈劲,倒崖心益苦。
春篁似顿悟,冬笋如蓄怒。
我有匾竹杖,古今奇品补。
千亩不为富,一筇不为窭。
片心脱相赠,爱君才博古。
昔人于书画,豪夺或巧取。
今为同嗜好,不吝倾肺腑。
彝斋矜斑竹,羞与哙等伍。
出诗多愤辞,是岂仁为辅。
匾谓病亦可,何至瑞物睹。
而我平好恶,但喜诸诗聚。
浏览忘午饥,鉴然韵窗户。
互赠各扶老,均免独行踽。
彝斋则无聊,急倩鱼须拄(复有笏可拄。彝斋句子也。)
文苑乞解日,西山爽气俯。
此事足喷饭,何似烧笋吐。
① 墨铭曰赐砚堂仿墨。又曰乾隆戊戌年。
名花十友麝煤古,著为谱者方于鲁。
临池炯炯日驰神,但闻赫名形莫睹。
紫衣入门捧玄圭,是日宣赐自内府。
下拜稽首解豹囊,一时屋脊虹光吐。
赐砚堂墨养砚房,两朝恩遇喧书圃。
是房是堂證墨缘,后先似为臣合聚。
敢问是赐在何时,绥陵讳辰月当五。
又必恰回戊戌年,人事天时频仰俯。
臣之所感非一端,涕泗纵横墨屡抚。
画格野逸逼徐黄,字体古雅齐岣嵝。
是虽一墨备众珍,镇箧足以忘贫窭。
臣书承乏遍殿宫,外此毫发嗟无补。
赐予便蕃每惭惶,矧今耄矣臣奚取。
呜呼非人磨墨墨人,圣恩莫报归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