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83,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清(续上) 钱棨 1743 - 1799 一首阮福 1801 - 1875 一首 阮元 1764 - 1849 二首 邵墩 一首 申纬 1769 - 1845 二首 申晸 1628 - 1687 三首 沈机 一首 释今无 1633 - 1681 一首 宋荦 1635 - 1714 四首 宋至 1656 - 1726 一首 孙元衡 一首 孙周 一首 谭垣 一首 汤右曾 1656 - 1722 四首 汪为霖 一首 汪学金 1748 - 1804 一首 汪绎 1671 - 1706 一首 汪中 1744 - 1794 一首 王汝骧 一首 王文诰 1764 - ? 一首 王文治 1730 - 1802 三首 | 春雷早已催时节,□岭云蒸复雨泄。 雨馀天气转春寒,忽将夜雨飞成雪。 此景教人忆故乡,若忆岭南又殊别。 东园梅老花正繁,花放随枝势盘折。 雪花梅花成万枝,一片香光气团结。 竹林又遇煮茶时,拾取松枝灶初热。 一双白鹤不避烟,也识茶香最清洁。 我家茶隐自年年,两弟今年未随啜。 亲颜喜付与诸孙,黄果如饴共甘悦(黄果形如粤中之橙香色味亦相似)。 ① 石门新营在江西非青田但李太白即以此属之谢公 永嘉谢守弄奇谲,手擘石门山壁裂。 侵晨直上青云梯,一派寒泉迸龙穴。 崖头百丈直如削,逼令泉飞出其缺。 当其欲落未落时,冲击纷披忽三折。 坐教破碎飘轻清,不使浑沦成注泄。 偶经宿雨更争来,少得回风便旁掣。 横入云气派将断,影漏初阳眼尤瞥。 沾衣湿意诧沉阴,扑面清光仰霏屑。 何人拍手喝曰奇,若使彼惊少吞咽。 到地洒石无暄声,此石千年洗真洁。 澄潭半顷绿光净,如著一尘即污亵。 老僧新焙春中茶,烧松煮水快一啜。 樱桃蔗浆漫相胜,谁复此时犹内热。 暑天风日谅不到,寒想冰丝半空结。 安得诛茅四时住,坐对天绅自怡悦。 出山一步一回顾,隔断青林始忍别。 行看雁荡大龙湫,与此相衡孰奇绝。 滇南才过立春节,已觉春光齐漏泄。 忽然一夜北风来,捲落漫天玉花雪。 我不见雪已八年,颇似故人成久别。 今日东园雪满林,翠柏青杉枝欲折。 况是梅花四十株,冷玉寒香同冱结。 年年茶隐竟成例,快雪时晴日光热。 竹林春气透浮筠,洗出檀栾绿尤洁。 玉川老婢来煮茶,梅瓣雪泉试同啜。 借閒一日得披图,静坐幽篁自怡悦。 自失完山子,三霜痛弥结。 君今又奚逝,使我肠肚裂。 浮生若朝菌,万事俱电灭。 吞声泪泻臆,此怀谁与说(完山子。即李都宪敏迪令公也。)。 昔我赴西关,一书以为别。 及归君已病,俄然便永诀。 好物固无坚,岂谓遽短折。 明徵竟错莫,雪涕空成血。 作歌勿引商,商声主激烈。 较奕勿覆劫,一劫生死决。 刻深鬼所忌,百巧不如拙。 久蓄冠军才,利器尤凛烈。 岂知斗牛光,即是丰城铁。 应久跃天衢,沉郁气乃结。 滴水起长鲸,修途飞广辙。 一翼破洪濛,六月去乃歇。 碧空散笔花,文坛飞玉屑。 所少原非才,努力立名节。 圣贤亦有书,云何号明哲。 莫厌陋巷凉,独爱科名热。 非澹志不明,是欲神易灭。 古今名世人,视己犹未切。 淫书过五车,落纸成两截。 闾里岂不荣,身世已灭裂。 爱子奋其雄,俊骨标奇嵲。 进可开天阍,退亦堪立雪。 世宝何足珍,聪明天所泄。 岂容轻弃之,日削成封垤。 而父具世资,秋香不足折。 起视斯道难,每每向予说。 不倦学倒行,以智询于拙。 挟卷好趋庭,不独诗书诀。 玉虹横十丈,急以一口啜。 始知二酉山,曷可老豪杰。 ① 惟吉名喜明宣宗朝锦衣卫指挥常代御笔 披图忽江天,城闉当山缺。 矶危势巃嵷,波冷色澄澈。 彷佛九派游,凄其三冬节。 风物暮景殊,触迕冲襟切。 营丘貌寒林,摩诘工积雪。 共尔天机精,邈然人踪灭。 破窗虚白添,素练叆叇结。 踽踽僧作蚁,莽莽洲如玦。 愁深对宜醒,迹妙心自折。 御床曾捉刀,画苑位高设。 蟹舍秋风吹,荻枝坚可截。 织薄衡茅间,暂把鱼经辍。 偃仰幽事多,好待鹿门说。 朔风吹倒人,江徼忽凛冽。 相携策马去,饱看北兰雪。 竹屋压欲摧,池冰迥澄澈。 啸歌杂诙嘲,顿慰七载别。 高文晚愈妙,堪追韩杜杰。 品泉涤俗韵,论研得怡悦。 禅语叩参寥,君优我维劣。 每过九龙山,竟日得怡悦。 况兹清景殊,晴峰戴残雪。 积素嵌翠微,图画造物设。 维舟独延伫,时时叫奇绝。 舍人烟霞胸,云巢旧曾结。 妙笔黄王閒,得力此岩穴。 遗踪欲相访,好待芳菲节。 空廊拥烬聚乾叶,云日模糊天欲雪。 炊烟久断坐耐饥,冷对梅花正愁绝。 严风刺壁尖于刀,老屋声摇势将折。 楚南连年方苦兵,哀哉死者虫沙灭。 书生赤手寸铁无,深恨长鲸未能掣。 鼙鼓动地烽火纷,江天愁望眼生缬。 况复三吴歉岁频,四乡妇子食曲屑。 但祝丰年早呈瑞,玉花历乱下飘瞥。 遗蝗入地百尺深,明年麦熟饼可说。 诗就偎镫呵手书,冰冻笔尖坚似铁。 ① 上淡水社〖此诗又载陈培桂《淡水厅志》〈文徵〉。〗 淡⑴水向南趋,乘涨多纡折⑵。 古社依上流,番社参差列。 日暮乃停骖,乍⑶望心如结。 篱缺⑷见溪光,沙岸水方齧。 谋将社寮⑸移,众番情辞切。 我与番众谋,非可一言决。 相度宜周详,经费宜樽⑹节。 暂施堤防功,且待秋潦竭。 秉烛坐中庭,劝谕均晓彻。 老番共扶携,幼番各持挈。 惇庞诚可嘉,整肃尤可悦。 忧劳长善心,此理信前哲(江宝钗编校)。 ⑴ 编者按:「淡」,连横《台湾诗乘》作「溪」。 ⑵ 编者按:「纡折」,连横《台湾诗乘》作「转折」。 ⑶ 编者按:「乍」,连横《台湾诗乘》作「怅」。 ⑷ 编者按:「缺」,连横《台湾诗乘》作「隙」。 ⑸ 编者按:「寮」,连横《台湾诗乘》作「藔」。 ⑹ 编者按:「樽」,陈培桂《淡水厅志》、连横《台湾诗乘》作「撙」。 古之学道人,往往耽禅悦。 青莲穷妙相,白足讲入灭。 香清半偈馀,便是阿难说。 夙昔山泽游,柴桑缅高节。 清风古犹今,化迁名不灭。 眷言旧墟里,翳翳原上雪。 从公千载馀,约心自流悦。 林表入秋气,万象并澄澈。 虚堂映道心,动静无杌隉。 萧疏倪黄笔,秋意如可掇。 以兹悟至理,澹对忘言说。 吾师秋官长,引经狱已折。 事功在人间,堪补传注缺。 明镜知不疲,愿立门前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