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517,分495页显示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3 84 85 86 下一页宋 潘玙 三首潘良贵 1094 - 1150 三首潘阆 ? - 1009 四首潜放 一首熊蕃 一首牟巘 1227 - 1311 八首牧童 一首王义山 1214 - 1287 三首王之望 1103 - 1170 二首王之道 1093 - 1169 二十二首 | 五云宫阙拥霓旌,子夜誊章扣玉清。 星月满坛尘不动,天风吹落步虚声。 斑斑羽拂晓烟青,一样东风两样声。 计拙不如鸱妇巧,绸缪桑户趁天晴。 凉桐叶叶按秋声,搔首危楼百感生。 天欲尽头烟水阔,雁拖残日下芜城。 四月天气初郁蒸,碧桐照空门巷清。 何人解助隐居乐,为我唤取黄鹂鸣。 扫地焚香避湿蒸,睡馀茶熟碾声清。 风来桐竹僛僛舞,雨过阶除㶁㶁鸣。 错落星河天未明,太虚涵露气全清。 东方隐约生光耀,便觉林间宿鸟惊。 待月中秋上古城,迥然光掩别宵明。 野人望久翻惆怅,无奈浮云灭又生。 再到钱塘眼暂清,骑驴看月又南行。 可怜一片西湖水,不得垂纶老此生。 六代繁华难重问,此时兴废动吟情。 空流一带秦淮水,朝暮惟闻鸣咽声。 山顶风摇万树鸣,扁舟欲解觉难行。 羡师斋后关门睡,不管波涛四面生。 见说团栾醉寿觥,椒盘长近岁峥嵘。 今年腊里欣逢闰,直待春回却举行。 采采东方尚未明,玉芽同护见心诚。 时歌一曲青山里,便是春风陌上声。 装轻路稳好兼程,还向鹓班侣隽英。 自叶流根谁识此,老农摩腹送馀生。 当代涪翁有素评,此花雅合唤梅兄。 玉宸殿上重差次,可是诗人许与轻。 薄酒三杯醉不成,雨敲疏瓦见分明。 破衾判作空阶滴,滴到乾时也解晴。 听得荒鸡第一鸣,吹灯发火饭初成。 衣囊减尽浑无裌,又是萧萧带雨行。 可是茅冈太无赖,苦要钱足刺船行。 却闻官路相将近,便觉山舆陡顿轻。 支离病骨倦泥行,拟向蓬窗睡到明。 绕鬓秋蚊故相恼,更求底物是亲情。 全真闭户魏不琢,二纪怡然外世荣。 留得诗名皮陆集,到君句法有馀清。 何处飞来把修竹,数声圆活梦还惊。 雨鸠那解知人意,寂寞梨花雨又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⑴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八引《西清诗话》:弱翁帅平凉,一方士通谒,有牧童牵黄犊随之,弱翁指牧童曰:“道人颇能赋此乎?”方士笑曰:“不烦我语,是儿能之。”牧童乃操笔大书云云。或云:“方士即吕公也。” 从来道院江西好,只为涪翁遂得名。 见说何家更清甚,院中终日读书声。 月湖镜样十分清,诊视还他指下明。 那似月湖心地好,愿人常似兔长生。 去时行李只携琴,更带奚奴作伴行。 所谓伊人何所似,漪漪涧水一般清。 颜色倾城艺更精,爱卿长是说卿卿。 卷中昔日崔徽貌,重见应怜太瘦生。 户外惊闻剥啄声,东山消息到柴荆。 两章著意撩衰白,风味相扶有曲生。 花外霏微雨弄晴,乱红狼藉过清明。 伤春正苦无聊甚,接接欣闻噪鹊声。 山色新晴一蘸青,隔溪无数野花明。 杞苗荻笋肥应美,采掇何妨趁晚烹。 天容如鉴地无尘,阳气依稀动紫荆。 日晷渐长端可爱,霜华增重不胜清。 枫叶霜馀霞灿烂,苇花风起雪纵横。 铜陵江上秋容好,两绝新诗取次成。 步入芳丛脚自轻,看来群卉眼偏明。 和羹有实休疑晚,况是东君旧着情。 净几閒窗小小瓶,一枝春色为谁清。 吾今老去心如水,销得诗人与證明。 依倚春风雨净瓶,暮林摇落避真清。 暗香似与常娥约,来借黄昏淡淡明。 閒想当年啸咏声,一时人物斗峥嵘。 江山清壮今犹昔,谁谓丹青画不成。 昂昂野鹤在鸡群,一见人分浊与清。 吟对红葵朝雨细,坐临绿竹午风轻。 我惭思涩同司马,君患才多继士衡。 今日相从非偶耳,挂冠淮浙好寻盟。 朝来霁色快行人,嫩绿妖红照眼明。 去去谅无留滞叹,不妨寒食半阴晴。 老懒谁能教子孙,静中犹喜读书声。 有如双凤传家学,令我闻风畏后生。 丛玕泼黛千峰色,急雨奔霆万壑声。 莫讶祖师来入梦,祇应知我欲山行。 犯暑篮舆趁晓耕,东风迎面葛衣轻。 过山缭绕湖边路,杨柳阴中带月行。 情似长江流不断,事如芳草刬还生。 此身何苦浮名绊,正拟花时取次行。 学似卿家宜有法,人如我辈岂无情。 新诗早自推心服,幽会知谁付目成。 嫩绿夭红照眼明,物华春事暗相惊。 提壶不饮劝谁饮,正在竹丛深处鸣。 夜来风雨晓还晴,沙路无泥快早行。 鸟语花容春自好,有生何处不安生。 狂风横雨忽来鸣,半夜长亭客梦惊。 想见海门春涨急,奔军百万听潮声。 云涛霜巘正峥嵘,梦里清游觉尚惊。 师到西湖如得句,不妨频寄老书生。 江上相逢试问津,杖藜来作化灯行。 欲知照破无明窟,佛殿荧荧一点明。 满城花草斗欣荣,嫩绿夭红照眼明。 会有禅房通野色,解鞍聊复憩予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