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汉祖,受命龙兴。 五星协象,神母告征。 讨秦灭项,如日之升。 超从侧陋,光据万乘(《艺文类聚》十二)。 《晋书》曰:崔洪。字伯良。博陵安平人。以清厉显名武帝世。为御史治书。朝廷惮之。寻为尚书左丞。时人为之语曰: 丛生棘刺,来自博陵。 在南为鹞,在北为鹰⑴。 ⑴ ○《晋书》崔洪传。《御览》九百二十六、九百五十九。 於赫明明,圣德龙兴。 三朝献酒,万寿是膺。 敷佑四方,如日之升。 自天降祚,元吉有徵(同上)。 或以尾翔,或以髯凌。 飛鼠鼓翰,翛然皆騰。 用無常所,惟神是馮。 孝心翼翼,率礼兢兢。 时洗时荐,或降或升。 在堂在户,载湛载凝。 多品斯奠,备物修膺。 兰芬敬挹,玉俎恭承。 受祭之佑,如彼冈陵(同上)。 ① 《唐書·樂志》曰:“中宗神龍元年《享太廟樂》,迎神用《嚴和》,九變,詞同。皇帝行用《升和》。登歌、祼鬯用《虔和》。迎俎用《歆和》。光皇帝酌獻用《長發》,景皇帝酌獻用《大基》,元皇帝酌獻用《大成》,高祖酌獻用《大明》,太宗酌獻用《崇德》,五室舞詞並同貞觀。高宗酌獻用《鈞天》舞,詞同光宅。孝敬皇帝酌獻用《承光》。皇帝飲福用《延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同和》。武舞用《寧和》。撤俎用《恭和》。送神用《通和》。皇后助享、皇后行用《正和》,詞同貞觀中宮朝會。登歌、奠鬯用《昭和》。皇后酌獻、飲福用《誠敬》。撤俎用《肅和》,送神用《昭感》。” 祠容既畢,仙座爰興。 停停鳳舉,靄靄雲昇。 長隆寶運,永錫休徵。 福覃貽厥,恩被黎蒸。 漢祚惟永,神功中興。 夙驅氛祲,天覆黎蒸。 三光再朗,庶績其凝。 重熙累葉,景命是膺。 ① 《唐書·樂志》曰:“明皇開元七年享太廟樂,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瓚用《肅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齊用文舞,獻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長發》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鈞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雲》舞。皇帝飲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亞獻、終獻、行事、武舞用《凱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舊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樂章並特進行尚書左丞相燕國公張說撰。” 退居江水,鬱起丹陵。 禮物還舊,朝章中興。 龍圖友及,駿命恭膺。 鳴球香瓚,大糦是承。 陽靈配德,陰魄昭升。 堯壇鳳下,漢室龍興。 俔天作對,前旒是凝。 化行南國,道盛西陵。 造舟集灌,無德而稱。 我粢既絜,我醴既澄。 陰陰靈廟,光靈若憑。 德馨惟享,孝思烝烝。 即心是佛,見性成僧。 無奈世緣,要二尺綾(以上《文溪集》卷一七)。 彼美邽子,先聖是承。 牆仞已及,堂陛將升。 良玉斯琢,寒水必氷。 錫壤平陸,茂實騫騰。 蘭豆既升,簠簋既登。 禮備俎實,饗貴牲𦞪。 時乃告徹,器用畢興。 祚我皇基,介福是膺。 禮文既洽,熏燎聿升。 嘉氣四塞,丹誠上騰。 惟類之應,惟福之興。 永熾天統,億載靈承(以上《宋史》卷一三二《樂志》七)。 ① 《宋史·樂志》一:建隆元年五月,有司上言:僖祖文獻皇帝室奏《大善之舞》,順祖惠元皇帝室奏《大寧之舞》,翼祖簡恭皇帝室奏《大順之舞》,宣祖昭武皇帝室奏《大慶之舞》。從之。 常武徂征,詩人所稱。 總干山立,厥象伊凝。 神明既交,恍若有承。 欽翼齊莊,福祿具膺。 王業是興,祖武是繩。 佑我億年,以莫不增。 峨峨繡扆,旋佩以登。 如彼杲日,凌天而升。 玉色下照,亹亹繩繩。 猗歟大孝,四海其承。 既登乃依,如日之升。 有嚴有翼,丕顯丕承。 天作之合,家邦其興。 朱芾斯皇,子孫繩繩。 寶璽瑶冊,既祗既承。 繡裀藻席,載躋載升。 柔儀肅穆,瑞命端凝。 永膺多福,如川方增。 席于賓階,禮義以興。 受爵執爵,多福以膺。 匪惟服加,德加愈升。 匪惟德加,壽加愈增。 端闈壯麗,羽衛驍騰。 天儀畢曄,如日之昇。 千官景從,萬宇仰承。 輝光四充,介福其膺。 語火是燈,掉頭弗應。 惟賊識賊,一問即承(宋慧開《禪宗無門關》附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