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200,分44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10 11 12 13 下一页 唐
广文诸生 十四首 庞蕴 一首 延沼 896 - 973 一首 张义方 一首 张为 一首 张乔 二首 张仲素 769 - 819 二首 张又新 三首 张固 一首 张果 一首 张籍 767 - 830 六首 省司府局正绸缪,殷梦元知作解头。
三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唐语林》七《补遗》云: 「李卫公颇升寒素。旧府解有等第,卫公既贬,崔少保龟从在省,子殷梦为府解元。广文诸生为诗云云。卢渥司徒以府元为第五人,自此废等第。」又《唐摭言》七云:「李太尉德裕颇为寒畯(《纪事》为素)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又《云溪友议》云:「后之文场困辱者,若周人之思乡焉。皆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唐诗纪事》及《全唐诗》无名氏诗句同,亦均只存后二句。
事君同乐义同忧,那校糟糠满志休。
不是守株 空待兔,终当逐鹿出林丘。
尝忆江都大业秋,曾随銮跸 戏龙舟。
伤心一觉兴亡梦,堤柳无情识世愁。
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动星眸。
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
按: 见《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传奇》
老病无堪合退休,伊川久已得菟裘。
如今又上长安道,好被青山笑白头。
负妾当时寤寐求,从兹粉面阻绸缪。
宫空月苦瑶云断,寂寞巴江水自流。
洞箫响兮风生流,清夜阑兮管弦遒。
长相思兮衡山曲,心断绝兮秦陇头。
沧海成尘几万秋,碧桃花发长春愁。
不来便是数千载,周穆汉皇何处游。
良宵织女会牵牛,琼液成双预献酬。
枝叶相连无替改,愿同松竹保千秋。
珠露金风下界秋,汉家陵树冷脩脩。
当时不得仙桃力,寻作浮尘飘陇头。
曲龙桥顶玩瀛洲,凡骨 空陪汗漫流。
不假丹梯蹑霄汉,水晶盘冷桂花秋。
巍峨朱轩甲第稠,缨簪文武尽名流。
而今印累千官冢,瓜圃何曾有故侯。
人家女美大须愁,往往丑郎门外求。
昨日金刚脚下见,今朝何得此间游。
脸花 不绽几含幽,今夕阳春独换秋。
我守孤灯无白日,寒云陇上更添愁。
焰水无鱼下底钩,觅鱼无处笑君愁。
可怜谷隐老禅伯,被唾如何见亦羞。
密密堂堂触处周,都缘妄识提浮沤。
三千多泽狂华掩,俊矣天然遇石头。
两处沙堤同日筑,其如启沃藉良谋。
民间有病谁开口,府下无人只点头。
⑴ 见《江南馀载》卷下,云「冯延巳、李建勋拜相,张义方献诗」。
霜髭拥颔对穷秋,著白貂裘独上楼。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剪雨裁烟一节秋,落梅杨柳曲中愁。
尊前暂借殷勤看,明日曾闻向陇头。
一夜江潭风雨后,九华晴望倚天秋。
重来此地知何日,欲别殷勤更上楼。
陇水潺湲陇树秋,征人到此泪双流。
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
春风淡荡景悠悠,莺啭高枝燕入楼。
千步回廊闻凤吹,珠帘处处上银钩。
瑟瑟峰头玉水流,晋时遗迹更堪愁。
愁人到此劳长望,何处烟波是祖州。
涨海尝从此地流,千帆飞过碧山头。
君看深谷为陵后,翻覆人间未肯休。
昔贤登步立神州,气象千年始一浮。
南望群州如列宿,北观江水似龙虬。
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
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铅汞传法百万秋,几人认得几人修。
若教世上知灵药,天上神仙似水流。
瘴水蛮中入洞流,人家多住竹棚头。
一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记象州。
貂帽垂肩窄皂裘 ,雪深骑马向西州。
暂时相见还相送,却闭闲门依旧愁。
行尽青山到益州,锦城楼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为到浣花溪 水头。
青山历历水悠悠,今日相逢明日秋。
系马城边杨柳树,为君沽酒暂淹留。
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时歌舞楼。
四十年来车马绝,古槐深巷暮蝉愁。
采玉峰连佛寺幽,高高斜对驿门楼。
无端来去骑官马,寸步教身不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