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698七絶 23273五律 12762七律 20310五排 960七排 152 1720四言 312六言 332古體 5501樂府 410 13 422 88辭賦 26琴操 10 102其他 432 423
四支平声  姿 [作为] [饿也] [参差] [系累] [委迤,自得貌] [顺迁也,类推] [跨马,动词] [理也] [蔫也] [水索也] [恨声] [鼻液] [委蛇] [衣下曰齐。又与荠通] [比邻] [水中高地] [高丽] [语助辞] [音兹] [音诗] [音夷] [月氏] [群飞貌] [牛驳] [九嶷] [生息] [以箸取物] [呜戏,叹辞] [犛牛尾也。又与釐通。] [相欺也。遗也] [重也。又与累同] [谷蠡。瓠勺] [蹇也] [与逵同] [节也] [举目貌。又县名] [口声] 觿 [偲偲,相切责也] [梓也] [我也。悦也。] [下也] [木名] [委蛇] [剪齐也] [牛黑色] [克也,任也] [荷衣] [蕲茝也。求也] [捕鱼具] [㠁嵯] [山足] [木名]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漢語字典繁体或异体字:
拼音:pī  韵部:

〈名〉
  • 疏忽;谬误
    • 五者一物纰缪。——《礼记·大传》
  • 如:纰越(过失,错误);纰妄(谬误虚妄);纰戾(讹错;不合情理);纰乱(错乱);纰僻(错误)
  • 通“妣”。已故的母亲
    • 自伤纪考纰。——《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
〈动〉
  • 布帛、丝缕等破坏披散 。如:纰疏(布帛经纬松散);纰薄(布帛之类丝缕稀疏);纰缦(经纬稀疏的帛);纰纇(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犹言次品);纰软(稀疏柔软)

拼音:pí  韵部:

  • 1.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素丝~之”。
  • 2. 所镶的边缘:“缟冠素~”。

拼音:bǐ  韵部:

  • 古代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所织的兽毛布。
康熙字典

  • 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𠀤音毗。 (支韻)
  • 爾雅·釋言》紕,飾也。《詩·鄘風》素絲紕之。《箋》素絲爲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
  • 又《集韻》平祕切,音備。 (寘韻)
  • 正韻》毗意切,音避。 (寘韻)
  • 義𠀤同。
  • 又《集韻》賔彌切,音𤰞。
  • 正韻》蒲糜切,音皮。 (支韻)
  • 緣也。《禮·玉藻》縞冠素紕。《註》緣邊也。
  • 又《廣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𠀤音陴。 (支韻)
  • 義同。
  • 又《廣韻》匹夷切《集韻》篇夷切,𠀤音批。 (支韻)
  • 禮·大傳》五者一物紕繆。《註》紕繆,猶錯也。又《玉篇》紕,纇也。
  • 又《廣韻》繒欲壞也。
  • 又《增韻》繒疏也。
  • 又《集韻》蒲眠切,音蹁。 (先韻)
  • 說文》紕,氐人𦇧也。
  • 又《集韻》補履切,音比。 (紙韻)
  • 義同。
  • 又《廣韻》昌里切,音齒。 (紙韻)
  • 績苧一紕。出《新字林》。
  • 集韻》或作𦀘。
  • 考證:〔又《集韻》蒲眠切,音編。〕
  • 謹按編非蒲眠切。今据原文音編改音蹁。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氐人𦇧也。氐人所織毛布也。周書伊尹爲四方獻令。正西以紕罽爲獻。後漢西南夷傳。冄駹夷能作毞毲。毞卽紕也。華陽國志同。禮記用紕爲紕繆字。从糸。毛似糸。故从糸。比聲。讀若禹貢玭珠。卑履切。十五部。亦平聲。玭珠見玉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