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0,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下一页 清(续上) 华沅 一首吴雯 1644 - 1704 二首 姚范 1702 - 1771 一首 孔祥淑 一首 宋荦 1635 - 1714 一首 弘历 1711 - 1799 三首 彭孙遹 1631 - 1700 二首 徐元文 1634 - 1691 一首 徐士佳 一首 李匡德 1690 - 1748 一首 查元鼎 1804 - ? 一首 洪繻 1866 - 1928 三首 王元文 1732 - 1788 一首 申纬 1769 - 1845 一首 缪公恩 1756 - 1841 一首 翁方纲 1733 - 1818 二首 舒梦兰 1759 - 1835 一首 赵冕镐 1803 - 1887 三首 金和 1818 - 1885 二首 金时保 1658 - 1734 一首 魏裔介 1616 - 1686 二首 | 悬岩象波涛,结构楼轩翥。 浪头突起绿摇天,不见风帆落何处。 枕石生日月,排浪分昏曙。 中有吟瓢挂树梢,一任落花随水去。 破晓石气青,清晖损千虑。 晨兴摅远抱,理策高台去。 遐瞩方渺然,直到云生处。 藏机不肯来,忘机不肯去。 泛泛绿波中,悠悠淡无虑。 侧翅入深荷,池上山人语。 鸦盘宫树鸣,月落金门曙。 启事逐上卿,迤逦层霄去。 氤氲接御香,咫尺垂衣处。 佽飞感昔年,执戟随驺驭。 精舍高低翠岑据,老松虬张石虎踞。 虽称仿古各体俱,却是自家得力处(王原祁画盖自大痴法得悟入)。 北魏称贤君,恭已勤临御。 其初定武业,帝以崇文著。 崇文固已佳,衣冠改无据。 智者之所嗤,迂者之所誉。 试看北魏祀,四世遂斩遽。 祖宗其忍忘,艰难可弗虑。 摛词戒后人,叮咛听斯语⑴。 ⑴ 魏室创业经世咸尚威武至孝文帝始崇文教虽亦润色太平之一端乃改易衣冠亲服衮冕朝飨四传而国社遂墟足为忘祖背本之鉴而辽金及元之末季皆踵其失凡改汉衣冠者不再世而辄亡益足深警矣昔我无忘太宗文皇衣帝因阅金世宗纪见其有禁约子孙祖宗为训服语言悉遵旧制曾且远命侍臣宣读金史什等谕诫大臣圣虑至深然彼时达海巴克即有应效汉人服饰制度之请我当达海巴克什乃满洲世仆且太宗斥而不从夫略立国之初徒以习汉字即怀见异而迁之意可见满洲臣子专习文墨无有不染汉人习气者惟在上之人力挽其弊而无为所惑余益用是深惧昔年恭读器图实录因敬述衣冠圣训勒石垂示后亲制皇朝礼式序于勿改一事谆切中警我世世子孙臣庶惟当敬守勿渝永延亿万载丕丕基故不能已于丁宁告戒耳兹咏魏孝文事因复阐发之 卧觉江风吹,钟声涤烦虑。 忽忆东林游,悠然自来去。 沧沧日初上,冥冥花始曙。 堂空户不掩,乞食知何处。 独自出门去,忽忽不知处。 恍若得所思,旋觉无所与。 鱼鸟起寸心,天渊入吾虑。 举头得所爱,青山露林櫖。 斜照含西峰,夕色误朝曙。 胸次忽澹然,斯意谁与语! 古人轻荣华,脱组山中去。 常恐世人知,白云最深处。 我本谋世人,何慕猿鹤御。 祇因天地非,不觉尘途淤。 商山有紫芝,采之终朝茹。 卧听寒泉鸣,起视霜天曙。 天地大染局,幼化何太遽。 丹黄点飘萚,红素吹花絮。 春秋迭代谢,光景两无处。 空色颠倒间,冉冉流年去。 杜陵观行蚁,东坡识泥絮。 万物无小大,达人关百虑。 谁言淡无营,实以气充饫。 暄凉验天机,𨓹复递昏曙。 荣条与翘鄂,菁英非外助。 一与静者论,各有寻原处。 感激膏露滋,惆怅日月除。 恻恻皋禽闻,愔愔候虫语。 君家津门候潮曙,竹屋轻安风雨除。 菑畬万卷有刈穫,云水中閒结沮洳。 町畦往往閒沙渚,烟霭濛濛澹花絮。 谁知僦舍萦篆香,据梧即是观澜处。 ① 自别海伯来。念吾兄弟离索之情。实多于前。遂于枕上。得此一篇。乃写作二本。一为吾仲季看。一呈海藏。以摅同病之怜。 海藏申判书,近送海伯去⑴。 海伯为过余,眷眷以兄虑。 昨日判书诗,又是忆弟语。 舄奕彼兄弟,别绪尚难除。 吾属自零丁,此生困泥淤。 风霜怅分荆,生活悲析箸。 仲氏淹一官,千里岭云处。 所同即人情,如骤孰使驭。 君意不难知,可以吾心觑。 二君尚栖栖,胡能将伯助。 况叹韦苏州,岁月非我与。 且向判书言,判书宁不恕。 ⑴ 海藏弟笨翁。时以观察使。赴黄海道。 去年先送海公去,今年又送芍公去。 去者不为送者悲,送者能为去者语。 人间六十未云少,了此而去不其遽。 海公芍公去我远,旷然三岛泠风御。 三岛之山可栖迟,三岛之水可容与。 三岛界错勾股弦,衍阡(海)邵阡(芍)公相据。 二公掘手叙少别,玉泉饮斯紫芝茹。 有是至乐真奇绝,果留乾净一佳处。 二公许我安身地,我固不辞尘累除。 公辈在日知我意,况复今我滋烦虑。 但恐二公能自适,更无馀力为我助。 去年冬不寒,朔雪鲜飞絮。 斗水值三钱,青溪尽泥淤。 老农防旱荒,方抱无麦虑。 谁知元日来,雨师忽叱驭。 愁霖兼三旬,红日不掌曙。 有时杂雹珠,虐更北风助。 敝裘都失温,酒垆苦蹲踞。 弱柳欲吐金,缕缕挂冰箸。 菜畦拨冻泥,韭芽未可茹。 莺涩偶一啼,衣薄讵敢翥。 江南好风月,不知在何处。 奏章问东皇,底事耐冷署。 天上傥春多,于意更不恕。 韶光虽九十,一月太悤遽。 颇似我生平,少壮愁中去。 仄闻南朝时,神最吴兴著。 赫赫卞江王,不容太守倨。 后来狄梁公,檄语费琐絮。 神虽起江东,欲渡已惭沮。 其事近淫祀,未必果神助。 至若乌江亭,是神失楚处。 千古驰骓灵,风云宜此驭。 当宋绍兴中,金兵伺淮狙。 过庙欲毁之,神坐大蛇踞。 敌众相惊疑,夜半飞骑去。 惟神常归魂,难故自驱除。 今春粤贼来,草草一火遽。 此贼乃幺么,视金迥不如。 何事腾毒燄,神威竟旁觑。 金身委泥沙,于神似无与。 岂避戾气重,神早怒龙翥。 维神在生年,虽用暴损誉。 若论天下雄,刘季合仆御。 独走淮阴侯,一失出千虑。 百战终天亡,五体受刀锯。 仅栖尺寸土,名则愤王署。 更遭末路焚,血食不得茹。 神犹有穷时,仙官短借箸。 曷怪吾辈人,坐任虎豺饫。 金陵百万家,罪尽当杀讵。 阴狱归一网,长夜难复曙。 上天悔祸迟,逋逃臣敢诅。 要以此理言,天意似不恕。 将谓数使然,数又孰所据。 舣舟却叩神,冲冠定猛嘘。 我亦能楚歌,神同一哭欤。 入涧何所悦,莺声在幽处。 何况双岭客,肯来藉草语。 藉草复临水,悠然散尘虑。 昨者小隐洞,寻真何匆遽。 瀑泉固自在,行又与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