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31,分99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宋(续上) 蔡戡 1141 - ? 四首蔡肇 ? - 1119 一首 薛嵎 1212 - ? 一首 薛师石 1178 - 1228 一首 虞俦 二首 詹初 一首 许县尉 一首 许及之 ? - 1209 三首 许志仁 一首 许景衡 1072 - 1128 二首 谢谔 1121 - 1194 一首 贺铸 1052 - 1125 一首 赵令畤 1061 - 1134 一首 赵企 ? - 1118 一首 赵抃 1008 - 1084 三首 赵文 1239 - 1315 一首 赵昀 1205 - 1264 一首 赵某 一首 赵湘 959 - 993 二首 赵炅 939 - 997 二首 | 五千经卷乃吾心,眼力年来却不胜。 且学赵州看半藏,从教舍利说三乘。 循行数字难成佛,兀坐焚香也似僧。 此法本来无所得,多生受记有燃灯。 浔江千骑拥双旌,泮水依然旧贯仍。 不但裤襦歌惠政,更令衿佩乐师承。 朱幡太守来何暮,绛帐先生自此升。 预想下车先教化,再教庠序典谟兴。 老来百事一无能,寒燠随宜护寝兴。 小院回廊慵勃窣,围炉暖阁便瞢腾。 向阳挟策明开牖,隐几听歌厚覆凭。 闻道转庵新结束,宛同臭味我良朋。 谁家短笛吹杨柳,何处扁舟唱采菱。 湖水欲平风作恶,秋云太薄雨无凭。 近人白鹭麾方去,隔岸青山唤不应。 好景满前难著语,夜归茅屋望疏灯(同上书册三页二一六二)。 三年官局冷如冰,炙手权门我未能。 赖与白云之隐者,不谈(四库本作持)黄卷即寻僧。 萧萧帘箔风披竹,草草杯盘雪洒灯。 尘土浮游浸⑴相远,吴鱼燕雁两难凭。 ⑴ 清抄本、四库本作漫 暂留山驿又晨兴,西望旌麾想旧朋。 三院华簪曾对直,两川兵印复交承。 年光头鬓华如雪,世态心情冷似冰。 境上凭诗驰远意,青泥寒晓入云登。 肆予临御九宾兴,蔼蔼盈庭俊乂升。 喜赖谠言调八事,欲垂景运进三登。 摅忠社稷惟名节,济用邦家必器能。 丰芑涵濡盛今日,勉思德意共钦承⑴。 ⑴ 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一引《青溪诗集》 归来白鹿岩边屋,清得门庭冷似冰。 公事中原双短鬓,帝乡孤梦一青灯。 带烟锄菊閒教仆,和月折梅时寄僧。 见说道山应咫尺,同时俊彦尽先登。 倾依慕善易为兴⑴,却恐人心冷似冰⑵。 含识昭然何不达⑶,非同物类信谁凭⑷。 强其志节皆知有⑸,未尽任持早爱憎⑹。 倏忽便经闲岁月⑺,凡间圣事可升腾⑻。 ⑴ 原注:严肃其情,见善如不及。即易兴心于乐道,可绝迹于尘区也。 ⑵ 原注:且向善之心,在于己也。明知作恶招损。为善获益,柰世之人慕道之情多冷如冰也。 ⑶ 原注:蠢尔含灵,皆有道性,既虚无未达,致录理不明矣。 ⑷ 原注:二仪未判,大道已著。故《老子》云: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所以达人唯道是凭,馀非同类,皆不足信也。 ⑸ 原注:君子以自强不息,况修养之士,岂暂忘于道哉。故皆知之以励其志也。 ⑹ 原注:非常之事,须非常之人,今虽究道,未达其真。境对违顺,心便憎爱,任持不能,前功并失也。 ⑺ 原注:作善唯日不足,岂闲经岁月,无所用心,倏忽皓首,实可伤哉。 ⑻ 原注:圣事难就,俗学易向,如知玄元(原作无,据原校改)之道,可入众妙之门,庶自勉之,升腾可冀也。 无名踪迹故难兴⑴,智者消详冷似冰⑵。 廓落异端随日变⑶,乖违法度受天惩⑷。 机关勿使招他谤⑸,亮直温和自举升⑹。 好事相宗堪轨范⑺,方言内外一般称⑻。 ⑴ 原注:道本无名,不皎不昧,欲究踪迹,难兴探赜之心矣。 ⑵ 原注:达士详其妙道,远在天地,近合人身,淡而无昧,有如冰也。 ⑶ 原注:修道之士若放旷其志,异端其心,逐时变动,去道远矣。 ⑷ 原注:人乖道要,凝神而神散,养气而气浊,不绝三尸之仇,故受天谴谪矣。 ⑸ 原注:人之用心动念,但自任真,或用机关,必招物议也。 ⑹ 原注:庄志似矢之直,温和绕指之柔,岂爵秩为酬,或神仙可冀也。 ⑺ 原注:非修鍊得志,即经籍自娱,皆可宗师,永堪轨范也。 ⑻ 原注:内即遵老氏之玄微,外乃究仲尼之典诰,同源异派,皆归乎一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