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1889七絶 15569五律 9120七律 15360五排 865七排 115 1051四言 121六言 294古體 2227樂府 235 4 274 58辭賦 7琴操 1 51其他 343 315
一东平声  鸿 [丰收] [鼓声] [崆峒] [深远、淡泊] 窿 [音蒙] [艨艟,战船] [竹筒] [姓也] [目不明] [倥侗] [懵懵,无知貌] 罿 [音聋。理也] [雨泷泷] [惺愡] [缝也] [鼓声] [缕也,緵罟也] [同叿,言语嘈杂] [音虫。稚也] [水声] [毂铁] [热貌] [鱼名] [音冯。亦浮也] [充实] [肥貌] [木名] [釜属]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tóng  韵部:
〈名〉
    (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 同本义
    • 得童仆贞。——《易·旅》
    • 童子执帚。——《仪礼·既夕礼记》
    • 小童持斧。——·苏轼《石钟山记》
  • 又如:童奴(仆役);童隶(犹童仆);童仆(家僮和仆人);童妾(婢女;小妾)
  • 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 又如: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童子科(科举考试中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童幼(童年;儿童);童角(一种儿童发式);童蒙(指无知的儿童;指童年);童稚(儿童;小孩);童趣(儿童的情趣)
  • 指处女或童男的贞操
    • 至期与女俱入房,亲以手去其童。——·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 又如:童男子(从未接近女色的男子);童真(童贞)
  • 眼珠。通“瞳”
    • 周生亦有言,盖重童子,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汉书·陈用项籍传赞》
  • 又如:童子(瞳人;瞳仁;眼珠)
〈形〉
  • 未成年。亦泛指幼小。如:童牙(幼小);童昏(指年幼无知者);童孩(幼小);童弱(幼小稚弱者);童孙(幼小的孙子);童竖(未成年的宦官);童龀(幼小;童年);童羁(指童年)
  • 愚昧;浅陋。如:童观(幼稚而浅陋的观察);童昧(犹愚昧);童蒙(幼稚愚昧);童昏(愚昧无知);童顽(年幼无知);童稚(幼稚)
  • 面容红艳貌。如:童颜(红润如儿童的容颜);童颜鹤发
  • 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
    • 童牛之告。——《易·大畜》
  • 又如:童牛(无角之牛);童羊(无角的公羊)
  • 山岭,田地无草木。如:童土(没有草木的土地);童秃(光秃);童阜(光秃的土山);童枯(光秃枯竭);童童(光秃的样子)
  • 植物无枝干或无果实。如:童木(无枝干的树木);童稂(形似禾苗而不结实的一种野草);童梁(禾生穗而不实者)
  • 头秃;没有头发。如:童首(秃头);童颠(秃顶)
康熙字典

  •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 (東韻)
  • 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衞風》童子佩觿。《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成童,八歲以上。又《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註》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 又邦君妻自稱之謙辭。《論語》夫人自稱曰小童。
  • 又牛羊之無角者曰童。《易·大畜》童牛之牿。《詩·大雅》俾出童羖。
  • 又《釋名》山無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莊子·徐無鬼》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註》童土,無草木地。
  • 又地名。《前漢·功臣表》童鄕侯鐘祖。
  • 又草名。《爾雅疏》寓木,一名宛童。又稂,一名童梁。
  • 又童童,盛貌。《蜀志》先主舍東南角桑樹童童,如小車蓋。
  • 又《篇海》男有罪爲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僕貞。《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註》童,奴婢也。《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 又姓。《急就篇註》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爲姓。《廣韻》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
  • 又《集韻》諸容切,音鐘。 (冬韻)
  • 《公羊傳·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童。《註》童,音鐘。左氏穀梁皆作鐘。
  • 又借作同。《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註》童,同也。聲之譌也。
  • 又叶徒黃切。 (陽韻)
  • 《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驚波暗合沓,星宿爭翻芒。馬乏復悲鳴,左右泣僕童。
説文解字  𥫍 籒文童,中與𥩓中同从廿。廿,以爲古文疾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偁周禮其奴男子入于辠隷。女子入于春稾。从䇂。重省聲。徒紅切。九部。今人童僕字作僮。以此爲僮子字。葢經典皆漢以後所改。籒文童。中與竊中同从廿。句。廿、逗。㠯爲古文疾字。當作古文以爲疾字。廿本二十幷也。古文假爲疾字。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竊字下曰。廿、古文疾。則不言以爲。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