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671七絶 23136五律 12698七律 20153五排 958七排 151 1720四言 312六言 331古體 5490樂府 410 13 422 88辭賦 26琴操 10 102其他 430 423
四支平声  姿 [作为] [饿也] [参差] [系累] [委迤,自得貌] [顺迁也,类推] [跨马,动词] [理也] [蔫也] [水索也] [恨声] [鼻液] [委蛇] [衣下曰齐。又与荠通] [比邻] [水中高地] [高丽] [语助辞] [音兹] [音诗] [音夷] [群飞貌] [牛驳] [月氏] [九嶷] [生息] [以箸取物] [呜戏,叹辞] [犛牛尾也。又与釐通。] [相欺也。遗也] [重也。又与累同] [谷蠡。瓠勺] [蹇也] [与逵同] [节也] [举目貌。又县名] [口声] 觿 [偲偲,相切责也] [梓也] [我也。悦也。] [下也] [木名] [委蛇] [牛黑色] [剪齐也] [克也,任也] [荷衣] [蕲茝也。求也] [捕鱼具] [㠁嵯] [山足] [木名] [更多…]
组词: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漢語字典
多音字辨析:
比 纸韻,上声 (bǐ):音匕。校也,并也。又类也,方也。《礼·学记》比物丑类。寘韵同。
比 支韻,平声 (pí):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比 寘韻,去声 (bǐ):音避。《尔雅·释诂》比,辅也。《郭注》辅,犹辅。又亲也,近也。又和也。又近邻之称。《周礼·地官》五家为比,使之相保。纸韵同。
比 质韻,入声 (bì):音邲。比次也。《增韵》比比,犹总总也。《顾况·持斧章》榱之斯密,如鳞栉比。皆读如邲。

拼音:bǐ  韵部:纸、寘
〈动〉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 同本义
    •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 连接,接近
    •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 比较;考校,核对
    •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 及,等到
    • 比至定陶,再破军。——《史记·项羽本纪》
  • 比拟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 勾结;偏爱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 等同
    •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司马迁《报任安书》
  •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 通“庀”。具备
    • 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
    •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 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
  •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
  •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形〉
  • 接近;亲近
    •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 密(与“稀”、“疏”相对)
  • 又如:比甲(马甲)
  • 和谐
〈名〉
  • 比喻,比方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副〉
  • 皆,都,同等地
    •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 连续,频频
    •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 近来
    • 臣比在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
  • 比起
    •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 曹操比于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 又如:他比你高
  • 为;替
    •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 及,等到
    • 比至,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 比至南郡,而已降。——《资治通鉴》
    • 比去,以手阖门。——·归有光《项脊轩志》
康熙字典古文:夶𣬅

  • 廣韻》𤰞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匕。 (紙韻)
  • 校也,𠀤也。《周禮·天官》凡禮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註》比,校次之,使知善惡足否也。《儀禮·大射儀》遂比三耦。《註》比,校也。《齊語》比校民之有道者。
  • 又類也,方也。《禮·學記》比物醜類。《疏》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則學乃易成。《韓詩外傳》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挾行也。比於善,自進之階。比於惡,自退之原。
  • 又《》有比體。《毛詩序》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鄭司農云:比者,比方於物,諸言如者,皆比詞也。比之與興,同附託外物,比顯而興隱。
  • 又比例。《禮·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鄭註》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後漢·陳忠傳》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𠛬者。未施行,寵免,後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爲决事比。《註》比,例也。
  • 又綴輯書史曰比。《前漢·儒林傳》公孫弘比輯其義。《唐藝文志》𤣥宗命馬懷素爲修圖書使,與褚無量整比。
  • 又諡法之一。《左傳·昭二十八年》擇善而從之曰比。《詩·大雅》王此大邦,克順克比。《註》比,必里反。正義引服䖍云:比方損益古今之宜而從之也。
  • 又比部,官名。取校勘亭平之義。卽今𠛬部。《正韻》音皮,誤。
  •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比陽縣。應劭曰:比水所出,東入蔡。
  • 又《集韻》《正韻》𠀤普弭切,音諀。 (紙韻)
  • 與庀同。治也,具也。《周禮·春官》大胥比樂官。《註》錄具樂官也。與庀通。
  • 又《廣韻》《韻會》毗至切《集韻》毗義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避。 (寘韻)
  • 爾雅·釋詁》比,俌也。《郭註》俌,猶輔。《易·比卦·彖辭》比,輔也,下順從也。《卜氏傳》地得水而柔,故曰比。
  • 又親也,近也。《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註》比,猶親也。
  • 又和也。《周禮·春官》𥰫人辨九𥰫之名,六曰巫比。《註》巫讀爲筮,比謂筮與民和比也。
  • 又近鄰之稱。《周禮·地官》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
  • 又案比。《周禮·地官》小司徒掌九比之數,乃頒比法於六鄕之大夫,及三年,則大比。《又》鄕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疏》三年一閏,天道有成,故每至三年則大案比。
  • 又及也。《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註》比于,至于也。《前漢·高帝紀》自度比至皆亡之。
  • 又頻也。《禮·王制》比年一小聘。《漢志》比年,猶頻年也。又比比,猶言頻頻。《前漢·成帝紀》郡國比比地動。
  • 又𠀤也。《書·牧誓》比爾干。《正義》楯則𠀤以扞敵,故言比。《史記·蘇秦傳》騎不得比行。
  • 又齊也。《詩·小雅》比物四驪。《註》比物,齊其力也。
  • 又偏也,黨也。《書·洪範》人無有比德。《正義》人無阿比之德,言天下衆民盡得中也。《論語》君子周而不比。《鄭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
  • 又從也。《論語》義之與比。《朱註》比,從也。《晉語》事君者比而不黨。《註》比謂比義。
  • 又合也。《禮·射儀》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註》比,親合也。《漢·劉歆·移太常博士書》比意同力,冀得廢遺。《師古註》訓合。
  • 又密也。《詩·周頌》其比如櫛。
  • 又比余,櫛髮具。《史記·匈奴傳》漢文帝遺單于比余。《漢書》作比疎。《廣雅》比,櫛也。《蒼頡篇》靡者爲比,麤者爲疏。今亦謂之梳。《顏師古·急就篇註》櫛之大而麤,所以理鬢者,謂之疏,言其齒稀疏也。小而細,所以去蟣蝨者,謂之比,言其齒密比也。皆因其體以立名。
  • 又矢括曰比。《周禮·考工記》矢人爲矢,夾其隂陽以設其比,夾其比以設其羽。《鄭司農註》比,謂括也。
  • 又《揚子·方言》比。代也。
  •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必至切,音畀。 (寘韻)
  • 近也。倂也,密也。義同。
  • 又《正韻》兵媚切,音祕。 (寘韻)
  • 先也。《禮·祭義》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鄭註》比時,猶先時也。比,必利反,又甫至反。
  • 又《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𠀤音毗。 (支韻)
  • 和也。一曰次也,𠀤也。比鄰,猶𠀤鄰。《杜甫詩》不敎鵝鴨惱比鄰。
  • 又比蒲,地名。《春秋·昭十一年》大蒐于比蒲。
  • 又臯比,虎皮也。《左傳·莊十年》蒙臯比而先犯之,後人以爲講席。《戴叔倫詩》臯比喜接連。《朱子·張載銘》勇撤臯比。
  • 又師比,胡革帶鉤也。《戰國策》胡服黃金師比。通作毗紕。
  • 又《唐韻》毗必切《集韻》《韻會》簿必切《正韻》簿密切,𠀤音邲。 (質韻)
  • 比次也。《增韻》比比,猶總總也。《張九齡荔枝賦》皮龍鱗而騈比。《顧况·持斧章》榱之斯密,如鱗櫛比。皆讀如邲。又《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是矣。李軌讀。
  • 說文》二人爲从,反从爲比。
  • 考證:〔《左傳·莊十年》蒙臯皮而先犯之。〕
  • 謹照原文臯皮改臯比。
説文解字   古文比。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密也。今韵平上去入四聲皆錄此字。要宻義足以?之。其本義謂相親密也。餘義俌也、及也、次也、校也、例也、類也、頻也、擇善而從之也、阿黨也。皆其所引伸。許書無篦字。古衹作比。見蒼頡篇、釋名、漢書匈奴傳。周禮或叚比爲庀。二人爲从。反从爲比。猶反人爲匕也。毗二切。按四聲俱收。其義本一。其音強分耳。唐人詩多讀入聲者。十五部。古文比。按葢从二大也。二大者、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