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8,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近现代(续上) 叶恭绰 1881 - 1968 一首俞陛云 1868 - 1950 一首 喻蘅 1922 - 2012 一首 袁克文 1891 - 1931 五首 袁荣法 1907 - 1976 一首 袁思古 1882 - 1942 二首 袁思亮 一首 张昭汉 1884 - 1965 一首 张中行 1909 - 2006 一首 赵尊岳 1895 - 1965 二首 周岸登 1872 - 1942 二首 当代 程坚甫 1899 - 1987 一首陈振家 1941 - 2022 一首 程滨 1978 - ? 一首 崔荣江 1957 - ? 一首 谷海鹰 一首 黄绮 1914 - 2005 三首 刘峻 1930 - 1995 一首 王悦笛 1991 - ? 二首 吴未淳 1920 - 2004 一首 俞平伯 1900 - 1990 一首 | 零露残蝉消溽暑,祓愁那得清尊。 素衣难浣旧缁痕。 华年空误掷,乡梦不成温。 回首椿庭凋大树,风霜憔悴兰荪。 吴鸿杳杳月黄昏。 凄怀如碎锦,理乱待天孙。 短梦临愁总不温,深情一往认钗痕,小楼春雨几黄昏。 已分关山添白发,尽收欢怨入离尊,天涯谁更与销魂? 约到黄昏,打叠温存。 便相从、缓步秋风里。 试循行曲道,暗寻深巷,轻叩閒门。 此地帘重窗锁,正依约、隔灯痕。 算当时、亦有人如玉,且分金索笑,解衣催梦,灭烛销魂。 天涯春远,梦底花迟,归车催破征魂。 欢醉都如昨,挥弦管、微语试记停尊。 几回携手怜颦笑,翻愁绝、轻度黄昏。 任风雨、江楼百尺,镜鸾且共温存。 腰围料应柔损,正歌散珠落,舞并香屯。 凤袖鸳钗,今宵何处,多少绪叠离痕。 禁寒知否人憔悴,黯芳草、咽断王孙。 便吹到、杏花开了,马嘶可许当门。 云黯三湘,哀沉七泽,苍茫莫慰忠魂。 先朝往事了无痕。 水流碧,孤臣血,鞠躬尽瘁,无补乾坤。 最可惜、徒拚一死,未报君恩。 江声呜咽,沙沉折戟,荒冢空存。 任骚人凭吊,惆怅黄昏。 剩一片、寒烟衰草,千载下、凄绝江村。 幸田父、岁时伏腊,奔走荐鸡豚。 无数菰蒲乱绕门。 虚堂人去几黄昏。 客来留梦待重温。 三面好山都到枕,一湾流水自成村。 此中消得是诗魂。 澹沱烟光媚古村,茫茫碧海梦无垠。 心头长此贮秋痕。 涧底青松高士传,山中修竹美人魂,一般傲骨在乾坤。 参差流艳御香繁,不赋华林赋小园。 草木无情岂蠲忿,忘忧何事树金萱。 风怀桃叶伴桃根,衣袂啼痕间酒痕。 毕竟不关惆怅事,十年花月别青门。 又见新镰割夜昏,晴光乍泻拟倾盆。 依肩宫桂花无语,吻颊娥唇月有痕。 情理理,意仑仑。 无由消受美人恩。 便邀花下浮清酌,两处冰心一酒温。 疑窦不应醉复论。 临风饮恨奠清樽。 镌余断石钩残帖,读罢空亭卧后村。 怜故土,砸圆盆。 黄花移活竹篱根。 西山暮绕残红水,秋雨马嘶冷国魂。 才升云雾失朝暾,渐起东南吠赤盆。 古蜀由来立街制,欹斜元不为秦尊(老城斜向街道)。 注:成都府南河以内的老城,除中央的“皇城”外,街道基本都是东偏南30度及其垂直方向。原因众说纷纭,有说四川多雾,看见太阳时已在东南,所以街道倾向早晨见日的方向;有说先民重视冬至,以冬至日出的东南方向为正;有说蜀国灭于秦后,街道倾斜是为了指向秦国所在的关中方向。后一说当不实,考古发现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其街道即已倾斜,可见这是古蜀由来已久的本土习惯。 腊风拂站送霜轮,开往春天旅思温。 蜀道无难绿皮慢,一厢枕藉簸乡魂(火车北站)。 注:火车北站是成都人口头的俗名,学名叫成都站,是成都最早的火车站。印象中的火车北站永远都挤满了编织袋、拉杆箱和乌泱泱的外来务工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