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86七絶 9五律 1七律 1五排 1 9四言 61六言 1古體 250樂府 8 26 17辭賦 2 5其他 16 2
共250,分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续上)
张鸿 1867 - 1941 一首
张九钺 1721 - 1803 一首
张锡祚 一首
赵观彬 1691 - 1757 三首
周景涛 一首
近现代
陈三立 1859 - 1940 六首
郑孝胥 1860 - 1938 二首
黄浚 1891 - 1937 三首
李家煌 1898 - 1963 二首
梁鸿志 1882 - 1946 一首
施蛰存 1905 - 2003 一首
王昌麟 一首
当代
程滨 1978 - ? 二首
李达 1979 - ? 一首
汪茂荣 一首
朱东润 1896 - 1988 一首
徐子旷散人,簪组心不竞。
文辞刬春华,桑麻立圣性。
耦耕洵云乐,誓约君昔證。
虞山正苍然,相携遂啸咏(徐倚虹。)
与欢相期时,江如菱花镜。
不照侬容颜,但照欢情性。
一百五日倏复来,群阴尽剥阳气盛。
惠风出谷云雾开,霁色花光共辉映。
病夫寂寞卧蓬蒿,囊空莫与繁华竞。
忽逢朋辈遣长须,招我城南共游咏
林塘历尽入溪湾,到门始觉日影正。
满堂豪翰笔不停,猛气纷纭鼓已更。
曹郐浅陋真小邦,曷敢与抗惟禀命。
忆昔横山有遗老,海内独司《骚》《雅》柄。
良辰燕赏集嘉宾,泉流风发交相庆。
当时岂有文雅飞,但期不失门人敬。
诗坛十载沦荒芜,墓门草塞音容夐。
荒郊茅屋昼闭门,得句欣欣谓予圣。
那堪畏友今盈前,陈刘应徐四座并。
怵心刿目岂人工,文章窈渺出天性。
洪涛初过澄波鲜,平坡未尽奇峰横。
诸公才调皆掞天,如予只合遐荒迸。
奈何并辔得联镳,好丑妍媸同一镜。
雕虫小技不足豪,正变源流那能政?
由来天物忌刻削,万事终须蓄馀劲。
日斜投笔酌深杯,束手高斋听号令
⑴ 中一段感阳述怀,悼横山先生已亡,无人主持风雅也。一气卷舒,略无痕迹。○连上一章,皆三十岁时作。
栖息洞壑幽,洒扫床几净。
雨色千村暗,花事一林竞。
乡邻犹世态,山野自天性。
麾客元非傲,吾人苦多病。
天下尊夫子,万古祀大圣。
斯文用不坠,人纪赖以正。
皇朝重儒道,圣庙尤致敬。
青衿换左衽,中国佛法盛。
浑然兜率界,无复棫朴咏。
东儒拜庙门,满心悲愤并。
奇證未委席,清衔辄逋命。
人忧余则否,笑谓隐于病。
许多昔所期,戢木事已竟。
患疮阻一哭,题诔泪双迸。
摵摵复摵摵,败叶檐阶迸。
冻蝇见火舞,候虫切身劲。
寒气登床帏,裘被莫与竞。
缩猬听晨鸡,更点未可竟。
偶然披衣坐,斜月入窗映。
是时心转空,一室见白净。
旬月不出门,已适适懒惰性。
会当齐彭殇,安问贫耶病。
跏趺数鼻息,耸肩索苦咏。
醒眼直到明,玄鬓应满镜。
晦雨淹江湖,快晴脱陷阱。
委楫就篮舆,醉眼始一聘。
春气袭四维,槎檗换明靓。
糁红缀众绿,桃柳千村映。
野水乱无次,陇陌浩已并。
艇子俨浮卮,飘危此寄命。
稍入冈纷披,转瞥影寥夐。
西山端向人,芒寒而色正。
烟翠从摆落,沁染肝膈净。
晨昏悬雏心,但有涕交迸。
百年依松楸,老死孰使令。
襜隙偷自娱,照耀岩岫盛。
峥庐在其下,还我麋鹿性。
平生师友间,闽峤特称盛。
相望几何年,独子阙将迎。
初口子译篇,奥丽见孤映。
勇蒐瀛海遗,斧荒而烛阱。
采风闾巷语,国俗归自镜。
往往摅幽忧,助以声泪迸。
今代凿空功,视严洵季孟(谓几道。)
船灯佐别录,班柳识究竟。
获野垂典册,天方授子柄。
世变如逸马,孰可挽奔横。
食籍百瓮齑,孤拥肺腑圣。
老愈不自憙,旁与画手竞。
饷我水石幅,俨敌文句净。
咏叹悬江声,所质屈众评。
中兴将相三四公,天启文忠继文正。
当年勋绩迭驱驾,要竭智勇基笃敬。
末流人物稍衰歇,运会亦失周宣盛。
旋斡乾坤又一时,晚节犹堪誇后劲。
事往雄图复安在,祇博帝右痛枭獍。
黄侯破肆拾墨迹,沆瀣两贤依性命。
眼中绰约立人豪,联贯珠玑白月映。
我衰披视涕泗俱,留诱健者起考评。
巍巍文肃烈,九土归彦圣。
家有千里驹,公才信后劲。
谈兵捭阖场,等閒树佳政。
出补父兄处,绩并庆州盛。
照影东湖漪,豚韭察利病。
绸缪苞桑计,郑重流水令。
官阁百步廊,休暇昵朋咏。
龃龉去卧虎,坐纵狐貉横。
至今谈父老,风度想辉映。
题松月居士印集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周汉而还垂玺印,儒学摹辑转相竞。
颇阙元明迄当代,失宝遗珠亦其病。
成哲亲王雅嗜古,列诒晋斋最称盛。
保延敷叶遘崩坼,渐易盐米辱题评。
居士声名老画师,目睹散落泪欲迸。
购收抉取增未备,绝艺奇能迭辉映。
文何家法沿革存,天壤流传此后劲。
论世应怜别怀抱,摩挲孤躅百灵盟。
兴亡细事耳,人气延天命。
吾乡有文谢,万靡挽使正。
谢像藏退庐,竦瞻缀微咏。
二妙开图幅,奇表嵩华映。
附上府里札,出处痛执政。
作事随天去,一语公自评。
错落敷百宇,肝胆写豪横。
我欲饮其气,吐以斫枭獍。
压寐魔重重,造劫盟非圣。
狼藉蹄迹间,孤攀血泪迸。
秋气虽宜诗,鬼语乃诗病。
君诗转西江,驾浪极奔劲。
云何弄细碎,意属秋坟夐。
四灵若灵鬼,底足托高咏。
人间匪佳味,孤唱泪暗迸。
故交去堂堂,关张等无命。
共君伴残岁,后死聊自圣。
既以断为连,复以斜为正。
字字巧相衔,得之法当圣。
注:欧阳信本草书千文。
柬夏吷庵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连春无好怀,风霾郁馀横。
闭门数瘦竹,愁对妻子病。
寸心复何期,诗诣谓可圣。
官粗才亦退,内馁卒难竞。
平生夏吷厂,四海熟名姓。
神亲交甚淡,论简味殊正。
于诗拓大国,出语极隽夐。
西江有真源,佳处岂犷硬。
君独哜其胾,扫涤天宇净。
过存赠词卷,珂雪莹相映。
腾腾尘土中,薢茩此高咏。
微花耿清明,街柳绿初盛。
联游幸未晚,世事付青镜。
投篇贡所疾,引领待良诤。
终恐摩坚城,曳兵丧权劲。
我方跰跹君示病,起视天容叹春盛。
梦中小桃红欲坼,高柳弥天郁相映。
此时西陌讨春人,蹀躞连钱与花竞。
谁知是梦不关春,丈室埋头事篇咏。
我诚蹇足不病心,能辨斯文色犹正。
世风下如丸走坂,欲起兹衰恐难更。
毁经反常生倖期,顾恺何因论定命。
向来士气如太阿,孰纵狂童司其柄。
逝当劝君歌五噫,穷岁攀寻敩禽庆。
山泉甚泚石甚确,草木乘春解相敬。
美哉丘壑有平秩,乱世经纶在荒夐。
京西诸山虽培塿,杰起神皋倍能圣。
离宫苍苍接琳宇,晚落贵游恣吞并。
年时与君玩泉石,麋鹿匏瓜孰成性。
平生正坐造化弄,下笔无端迫豪横。
青山红袖定何预,不救衰时泪波迸。
况今不乐闭房闼,抛撇春光怕临镜。
广除回暖清明过,阑药莳花自为政。
量腰莫诧带眼宽,扑面已消风力劲。
会思彊起从君游,敷榻绿阴期夏令。
留髭良清苍,刬去愈瘦劲。
城东双栝庐,实表君子性。
问君日何慕,高论矫媮政。
置之勿尔劳,兴废有定命。
平生梁沧江,雾豹晚堪敬。
析津昨相过,念君独危行。
自言附姻亚,择女得谢咏。
同浮海西槎,干莫炯交映。
兹辰定东望,再拜当温凊。
君闻必开颜,明德比馀庆。
一夜万瓦明,乍喜浊世净。
尘劳濯旧岁,酬我拂心镜。
先春为解秽,真宰尚持正。
纷纷投户急,冉冉逐风劲。
胡笳冻亦歇,电炬撤还映。
楼迥白生虚,敷坐物我圣。
小儿弄檐溜,引盏烹劝敬。
清洌宜舌喉,云足已诸病。
始参冰水喻,妙悟穷湿性。
千棂琢玉宇,灯火狎寒夐。
际海无崇山,杰阁别成盛。
高低带数州,绝唱谷口郑。
奇怀慕此老,天末有新咏
涪翁卧长安,密尔冬心盟。
偶旷龙鸾音,益憎郊岛硬。
安能集杖履,盐絮侈谈柄。
携嬉洁白界,觞饮敷善政。
时日勿吐芒,醉倒扶相庆。
⑴ 海藏翁昔有「残雪高低带数州」之句。
陈君任丈索题病树宧图(辛未) 现当代 · 李家煌
髯丈雄文章,厥味葩而正。
歌诗如其髯,神态美尤靓。
流人尊气类,沤海同寄命。
不随桃李春,种树诡言病。
江郎能写意,矮屋丑枝迸。
非栎亦非松,排闼势交映。
何不点叶苔,意或妨瘦硬。
支离欠此髯,笔外想无竟。
烂柯感都市,梦得心犹竞。
何如髯坐忘,落木一镫净。
立锥尚有地,得句且相庆。
罡风撼大千,树下真自圣。
石门潭(蒋叔南自沈处。)(丙子)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水色不厌绿,此潭兼缘净。
束之以两山,波澄湍不竞。
无言阅人鬓,闵默见水性。
绿波如静女,白发与相映。
蒋侯泉下人,平日酒为命。
自沈真独醒,灵均吾所敬。
之子好颜色,膏泽难为政。
凉风动翠袖,牵萝发高咏。
贾生六太息,弇州九薄命。
怀芳不自媚,浮云安足竞。
煎兰香不歇,折玉有馀映。
道丧甘曳尾,物变犹存性。
何不下珠帘,当窗握金镜。
莫惜露华滋,独照明妆靓。
德明美须眉,忧国出天性。
著书三巨轴,精心研利病。
徙步走行在,风疾草逾劲。
谁使陈少阳,千载独标映。
道家玄之玄,其实唯保命。
霄壤视吾儒,超凡而入圣。
弱者老与庄,强者孔与孟。
徘徊在两间,只因穷年病。
其四 (戊寅)
气盛则言宜,言宜气始盛。
曲士逞小辩,安足破大圣。
彼倡人道者,率以情为性。
答咏馨见寄(壬辰) 当代 · 李达
疑义固未析,因疑我得病。
穷居能学道,莫吊须相庆。
沈侯作诗究声病,此事唐人意转盛。
拥鼻浩浩讽洪流,风度才情交相映。
梁公岂得不传传,造诣动与古人竞。
绝代稼轩豪放词,纷纷羸尪那得咏。
元气淋漓推公能,叔世高吟堪矫正。
南渡英雄敌曹刘,北望抚髀时难更。
响遏行云弥六合,唾壶击碎讵委命?
末路转以才人鸣,千古一例资谈柄。
弥天悲愤藉谁宣,泣下数行为公庆。
固知声音能入人,感物翻生桑梓敬。
海峰论文重诵哦,因声求气入幽夐
此意惜抱殊广之,法门不二自作圣
湘乡画像礼惜翁,雄伟深远得还并
先正遗法嬗后学,公其承之抑天性
从来声音与政通,理乱何知觇气横。
方今大圜厄阳九,举世滔滔滑欲迸。
礼崩乐坏为物役,簠簋不饬孰自镜?
乱世之音怨以怒,桑间濮上征乖政。
一扫淫哇岂无时,颓风当挽角弓劲。
公力倡之吾其从,黄钟大吕终当令。
⑴ 桐城派倡“因声求气”之说。据长老所传,刘大櫆绝丰伟,日取古人之文,纵声读之。以为学文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则思过半矣。
⑵ 姚鼐虽患气羸,然亦不废哦诵,但抑其声使之下耳。以为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⑶ 曾国藩亟许于姚鼐,至列之《圣哲画像记》,以为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也。承姚鼐绪论,曾亦认为学古人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
⑷ 梁老语余,抗战时曾就读安徽二临中,其时该校设置黄甲山区,任教者多桐城派文人。
期我一丘壑,相与忘名姓。
不饥亦不寒,晤对成啸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