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叠璧凝影皇坛路,编珠流彩帝郊前。 已奏黄钟歌大吕,还符宝历祚昌年。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祭太社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顺和》词同《夏至方丘》,《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神道发生敷九稼,阴极乘仁畅八埏。 纬武经文隆景化,登祥荐祉启丰年。 引用典故:杖头钱 君不见岩下井,百尺不及泉。 君不见山上蒿(集作苗),数寸凌云烟。 人生相(集作赋)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忧煎。 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莫吝(集作不乏)杖头钱。 寒夜邀欢须秉烛,岂得空(集作常)思花柳年。 灵沼萦回邸第前,浴日涵天(一作春)写曙天。 始见龙台升凤阙,应如霄汉起神泉。 石匮渚傍还启圣,桃李初生更有仙。 欲化帝图从此受,正同河变一千年。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 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集作唯)算日(集作月),书远每题年。 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恨凌辱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 生得胡儿欲弃捐,及生母子情宛然。 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 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 鱼戏莲叶北,澄阳动微涟。 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镂碗传绿酒,雕炉熏紫烟。 谁知苦寒调,共作白雪弦。 良人昨日去,明日又不还(一作明月又不圜)。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 始看鱼跃方成海,即睹龙飞利在天。 洲渚遥将银汉接,楼台直与紫微连。 休气荣光常不散,悬知此地是神仙。 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 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 镂玉留新诀,雕金(集作龙)得旧编。 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 羽卫一何鲜,香云起莫烟。 方朝太素帝,更向玉清天。 凤曲凝犹吹,龙骖俨欲前。 真文几时降,知在永和年。 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 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 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一物周天至(一作至周天),洪纤尽晏然。 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奇技皆归朴,征夫亦服田。 君王故不有,台鼎合韦弦(一作贤)。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 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祈连。 陆离横宝剑,出没骛征旃。 蒙轮恒顾敌,超乘忽(一作总)争先。 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 龙城含宿雾,瀚海接(一作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 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① 《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律迓气,音入玄。 依玉几,御黼筵。 聆忾息,僾周旋。 九韶遍,百福传。 ① 《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 止笙磬,撤豆笾。 廓无响,窅入玄。 主在室,神在天。 情馀慕,礼罔愆。 喜黍稷,屡丰年。 寒气宜人最可怜,故将寒水散庭前。 惟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亿岁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