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5,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下一页 清(续上) 南有容 1698 - 1773 一首潘耒 1646 - 1708 一首 裴景福 1854 - 1924 一首 祁寯藻 1793 - 1866 六首 钱澄之 1612 - 1693 四首 钱大昕 1728 - 1804 一首 权斗经 1654 - 1725 一首 权万 1688 - 1749 一首 任埅 1640 - 1724 一首 申纬 1769 - 1845 一首 沈钦韩 1775 - 1832 一首 沈树本 1671 - 1743 一首 沈彤 1688 - 1752 一首 汤右曾 1656 - 1722 一首 田霢 1652 - 1729 一首 王文治 1730 - 1802 三首 王先谦 1842 - 1917 一首 文廷式 1856 - 1904 二首 翁方纲 1733 - 1818 二首 | 仆夫自知津,休马青松岸。 出峡始登舟,意欲冲河汉。 鸣鸥拂客衣,分带夕阳半。 白衲解摇橹,何用黄帽唤。 四仙空有亭,丹书亦已漫。 婵娟六六峰,随舟屡合散。 洞箫倚清歌,步虚以为乱。 惆怅竟何有,临风发长叹。 忆昔舣舟青草岸,褰衣涉雪泥至骭。 白马祠前一回首,玉龙喷欱银山烂。 三声铁笛裂清梦,听鼓趋朝旦复旦。 长沙送客曾几日,鬓发星星看已半。 人生到处逐鸿爪,离合无端等冰泮。 彩虹镜下佩环入,花絮桥边车骑散。 独开南閤召僚友,欲祭新诗以酒祼。 闻君石鼓證奇字,鷇彀冰斯能不毈。 更研画理迈虔岳,楚水黔山叠几案。 方今朝廷重儒术,不使贾生忧绛灌。 兵销河复官事简,万卷坐拥扶风幔。 破腊天方雨珠玉,美年谁更占星汉。 君才甚大足济时,馀事放笔为直干。 会须一麾弥九野,鞭策风云谢羁绊。 纷吾羸蹇适何所,僵卧烦君问炊爨。 不辞白战乏寸铁,他日相从雪堂畔。 ① 《唐语林》《邵氏闻见录》以《寿阳驿》诗「园花巷柳」、《镇州初归》诗「杨柳桃李」为公寄意二姝而作,臆说荒唐,不可不辨。顷与元甫谈及,所见适合,属为长句纪之。 马头团月及春半,花柳边城冷未断。 常山归来春已深,小桃著花柳条乱。 诗人感物赋于役,柳往雪来同此叹。 不知语林何所据,牵引二姝供一粲。 宋碑完好今尚存⑴,唐跋传闻毋乃谰⑵。 韩公自是磊落人,文字不受红裙绊。 香山小诗目方笑,东野惊才走且汗。 即有筝琶侍休沐,岂闻鼙鼓生悽惋。 朝廷大体待筹策,方镇群情正骄悍。 公去屹如山岳重,公归再睹日月旦。 嘲桃谑柳歌不类,蟋蟀嘉禾义堪玩。 当时副使亦有人,旅馆题成应共看⑶。 惜哉驾部诗已佚,赖有侍郎句可案。 我侯好古事探讨,暇日城东集童冠。 文党石室隤复新,昌黎木主朽重焕⑷。 知公精灵留山阿,为我穷乡施砺锻。 寒林斜日几登眺,古驿停车见词翰。 虫吟啾唧空自诉,赝说荒唐谁为窜。 我侯诗品能淹贯,特为韩碑发璀璨。 更砻片石索我诗,添写山亭秋一段。 ⑴ 宋元祐癸酉,孟天常刻韩诗二石,今尚在书院驿馆中,当即渔洋所见者。 ⑵ 《闻见录》所载寿阳发地得二诗石,有唐跋云云,士人从无传说,可决其诬。 ⑶ 此诗题吴郎中诗后。公使镇州,吴丹以驾部郎中副行,今平定老君洞厓石有「转愈吴丹过此」六字题名。 ⑷ 邑侯重修受川书院,复祀昌黎先生于讲堂。 圣学尚多识,吾道一以贯。 义理出训诂,两合无分判。 获麟微言绝,逐鹿群书散。 狂澜厄暴秦,馀烬掇炎汉。 师承各有自,墨守不敢畔。 江都得其醇,袖然西京冠。 儒术盛东都,许郑具大观。 危行见党锢,峻节凛厓岸。 题桥与投阁,对之滋惭汗。 清谈始东晋,庄老恣诞谩。 一变入彫刻,再衰成涂墁。 隤波起昌黎,唐哉日复旦。 其言大非夸,本末有枝干。 譬彼酂侯律,义简绪不乱。 落落三章法,何事纷例案。 宋承五代弊,纲纪久糜烂。 自非警聋瞆,无由发严惮。 南渡益沦替,国步濒危难。 大道在天壤,夫子责奚逭。 仰溯濂洛源,近侍延平幔。 六经翳复明,群言淆则断。 词繁未敢杀,理融犹待锻。 所冀古训式,必戒文囿窜。 百家竞腾跃,豁然谢羁绊。 渊源汉诸儒,如冰得日泮。 乃知极研说,不在侈词翰。 沧洲古精舍,建溪流奂奂。 乐道忘时穷,著书甘岁晏。 高坚孔之卓,钻仰回也叹。 循循事博约,了了致怡涣。 夫子为其难,后学失之谚。 至今读遗书,厥功敩学半。 再拜展仪象,周行接里闬。 缅思游夏徒,终愧一词赞。 天门凤阙云霞烂,尘世何繇睹神翰。 传闻二十八骊珠,宝笈收藏此为冠。 三希精鉴屡标题,万本临模发璀璨。 每从毡蜡见精神,何况琼瑶亲几案。 云端林表动佳想,茧纸晴窗雪花粲。 银钩铁画数行字,风骨端庄趣怡涣。 仰瞻天藻丽奎壁,浩若沧溟纳江汉。 云林两帧更传神,抚景拈吟写清宴。 唐宗好古力搜求,祗为书家留传赞。 岂知渊衷周品物,游艺原非事珍玩。 我皇握符契先揆,万卷图书一诚贯。 几馀考镜到石渠,简册䌷寻出东观。 山阴妙墨即兰亭,诏许传观共惊叹。 心正笔正真谛存,肥瘦何须苦分判。 溯源王氏逮颜柳,一脉相承静可按。 意窥秘府苏米迹⑴,逸气纵横恣汗漫。 细参此帖独圆劲,钟张未远存质干。 中秋伯远亦希珍,晋代风流思运腕⑵。 世间鸡鹜徒纷纭,天上星云自糺缦。 小臣眼福一何幸,圣学心传末由赞。 雨旸应律休徵符,干羽舞阶文德焕。 万方安善慰宸怀,珥笔摅诚答宵旰。 谨案:《石渠宝笈》首载此帖,素笺本,行书二十四字,后有「山阴张侯」四字,又「君倩」二字,幅前有「廷」字印。(明吴廷馀清斋。)元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均奉敕跋,明王稚登跋,明汪道会、文震亨、吴廷均有跋。册首高宗御笔「神乎技矣」四字。又以装册,副纸莹洁,仿云林画二幅,题诗于册首。册凡十四幅,古锦护帙,素绫裹幅,上有董邦达水墨山水册,末幅张若霭画梅石。册中题诗数千百言,咏雪喜晴,每岁拈吟寄兴,多书诸册,并附臣工诸跋。 按:此帖自金、元已入御府,王稚登跋。朱太傅所藏二王真迹共十四卷,惟右军《快雪》、大令《送梨》二帖乃是手墨,馀皆双钩廓填耳。咸丰元年七月二十四日,赐南书房翰林同观墨迹,并命臣寯藻赋七言古诗一篇,曷胜荣幸之至。谨记。 ⑴ 宋苏轼《武昌西山》诗、米黻《天衣禅师碑》墨迹皆行书。 ⑵ 三希堂以此帖及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得名。 我年十五初入泮,君年差长甫弱冠。 我方从师(芸阁夫子。)游晋阳,君与吾师同里闬。 与我同游复同处,以兄事君交非漫。 君家绩学本庭训,经济文章一以贯。 五经纷纶得秘传,群书卓荦归柔翰。 看君壮志淩九霄,宜与诸儒侍东观。 五十年来老箸书,一第蹉跎须发换。 湛思奥句文品峻,彝鼎自古非俗玩。 若令庸听惊妙响,何至枯桐付焦爨。 嗟余登科辱高位,愧乏嘉谋备襄赞。 而今衰病抱幽忧,旧雨凋零独悲惋。 闻君龙蛇梦先兆,颇讶鲤鱼书久断。 练裙葛帔彼何人,落月屋梁同一叹。 孝标辩命有危论,未见西华已扼腕。 因君挥涕望师门,书带离披冷帷幔(谓环五明经。)。 俗以柴米油盐酱醋茶为开门七事,年来钱贱物贵,亦近市者所宜知也。若龊龊问生计,则吾岂暇? 用为爨下焦,弃即沟中断。 大雪闭门卧,空山斧柯烂。 愿从鹤鹿游,不愿充兽炭(柴。)。 夙昔同枝鸟,猋如浮尘散。 何意天涯身,与子复同难。 念我掌中娇,对面相糜烂。 咫尺不得救,空使肝肠断。 馀命锋刃残,分飞互零乱。 我寻闽峤烟,子矫越水翰。 冉冉孤云行,杳杳子规唤。 相望不相闻,因风发长叹。 吏部武肃裔,通籍甫弱冠。 请养旋居庐,风雅窥周、汉。 岂意永嘉徒,顿召戎狄乱。 家世荷深恩,誓与国同难。 破产壮士归,努力相国赞⑴。 诸将非战才,财匮师亦散。 独有三儒生,对泣汾湖畔(君与余及鉴在三人。)。 田税蠲勿收,家书烧不看。 震泽仓卒行,死生俄顷判。 我来号其尸,从容出湍澜。 小竖死持裾,截流随登岸(有童子从死,挽之并起。)。 市人相聚观,啧啧发长叹(嘉善钱吏部柄,字仲驭。)。 ⑴ 尊公相国书有云:「吾老矣,不能报国,成吾志者,子也。子必勉之!」 我命宿何宫,频年遭祸难。 儿女既凋残,兄弟亦零散。 二竖苦纠缠,昼夜寒暑换。 肌肤渐消毁,魂魄忽迷乱。 十梦九到家,所亲殊漫漫。 觉来呻喑声,等之秋虫唤。 同舍弃我行,野人还见叹。 夜分与鬼邻,所愿天常旦。 春风吹我游,闭门真痴汉。 最近数虎邱,而无猛虎窜。 平平转多奇,小小颇堪玩。 陈生今云卿,肯伴元结漫。 舟系青山桥,人行绿杨岸。 剑池水清浅,讲台石零乱。 摩娑题名字,残缺巳失半。 俗生不好古,遗文日放散。 安能呼蜉蝣,与之语昏旦。 日高花坼房,雨过禽刷翰。 抚景良可咍,学道迟自叹。 皈心普门品,合掌人天赞⑴。 ⑴ 石观音殿壁閒刻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蕯普门品一部下方列衔者自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曾公亮而下凡九十馀人不署年月以宋史宰辅表公亮除授次第推之当在熙宁初矣 世道日趋漓,淳源久已散。 幽幽太古心,不受浇风乱。 希音脱淫哇,大朴辞雕钻。 含真蕴质素,巧伪自羞窜。 始知颓流中,离波有登岸。 早春雪微消,杖策登湖岸。 于焉得小梅,眷之兴一叹。 摧残有数枝,剥落馀古干。 怜汝积困悴,标格犹可玩。 携锸斸孤根,手自移山馆。 瓦盆置床头,土培仍水灌。 枯查春意回,病柯芳魂唤。 最爱寒影疏,澹月窥窗畔。 莫言众所弃,自是百花冠。 芳兰昔被锄,老桐曾遇爨。 怀奇未见识,古今同一贯。 而余亦畸人,譬若沟中断。 离居苦幽独,喜得赏心伴。 恨乏广平手,赋汝一挥翰。 白门杨柳街侧畔,路人皆识诗人闬。 诗人埙篪日相唤,苦吟不出寒暑换。 端砚清池上几案,对如黄鹄相映看。 砚官废后真赝半,上品谁辨岩坑岸。 但爱割下紫云乱,一泓暖玉晴虹贯。 巧匠铁笔出手腕,禊帖缩作砚背赞。 何年取充贡锦段,不然何人权贵钻。 兰亭聚讼苦难按,肥本瘦本各珍玩。 双钩填廓杜鹃炭,妍媸散入千家翰。 此疑升山风雨沜,瘦影落木青不断。 㳯妃媚妩捲书幔,宝气足以压秦汉。 嗟余百无砚奚但,读君砚诗惊璀璨。 不遇尤物不须惋,兴来墨竹移题判。 玩好囚人似牢犴,古器何贵三代焕。 怪君寒饿官又散,汰乎宝砚供点窜。 钜公情赠玉齿粲,此事罕有吾所叹。 金声玉德来相伴,二十八宿心胸烂。 我田荒恶笔耕捍,鲍谢钟王两无惮。 士也失职四民冠,不能上裨忧宵旰。 有砚可作金丸弹,捕雀日逐田夫汗。 永日湖山中,径复胜抚玩。 往景神未怛,新眺赏屡换。 崇岩若碍眉,绝磴每振腕。 积水层云缝,芳林隙风窜。 皛皛白银阙,亭亭青玉案。 披香递高下,点黛时聚散。 川霓吸冥濛,山鸟度凌乱。 澄鲜帆色开,皓皓屐齿断。 荆班真坐忘,笋将告日旰。 清泉聊复濯,尘颜久自叹。 松梢有余青,炊烟起山半。 小邑枕房山,连蜷青不断。 县斋捲帘坐,山色如帷幔。 去京才百里,已觉风景换。 吏退鸟鸣庭,琴清月当案。 嗟君旷世姿,下笔泻银汉。 三年两把袂,贫病多羁绊。 秋深枫桕寒,霜重葭苇乱。 明发又分携,西风暮萧散。 努力事吏材,霖澍沾里闬。 湖形今已迷,池水犹可玩。 信知斯园地,仅割清机半。 春深桃柳喜,人到鹅鸭乱。 吾师杜陵意,此景雪边看。 古来名家言,得失亦参半。 白马非马欤,语变资笑粲。 微闻核名实,抚卷独兴叹。 求成谓之和,徒令武臣玩。 割地讳言租,民气愈消散。 饰词安其危,何以起衰愞。 越朝非真王,缅贡由互换。 百年多失计,二事可并案。 豪伯名楙材,上高人。精算术,又言舆地之学。曾为丁文诚探印度事,官弥勒县知县。与岑襄勤不合,乞归。会典馆开,奏调入都,居一年,乞假归省,卒于上海。余与交十六年矣,于其卒也,诗以吊之。 豪伯嵚奇人,亦复非近玩。 商高有遗术,往往能淹贯。 中年忽别我,万里游汗漫。 莲叶大如船,野人黑如炭。 可證释迦说,兼补郭璞赞。 尤恨缅甸事,每述必三叹。 当时贰师罪,甘受迦叶谩⑴。 终为白里灭,信符智士算。 吏事非所宜,焦桐乍入爨。 仍绘吕温图,惜哉功未半。 我尝戏君言,神锋百回锻。 精如隐山豹,貌似垂头鹳。 犹期著作成,胡为去恒干。 新知殊未得,旧侣忽星散。 颓然自叹息,欲作无生观。 ⑴ 豪伯在缅甸,闻乾隆间傅文忠贿和事,与国史异,存之以参异闻。 纪传四百六十卷,淮阴刘家录其半。 史表史志用力殊,班昭刘昭孰一贯。 徒令横云题作集,体例依然无论赞。 当年矻矻蒐废坠,想披实录为三叹。 旧家文献浩谁徵,平日稗官纷不算。 千秋不少野史亭,几个无欺青竹汗。 贮瓢班叙自奇古,索米丁仪非点窜(万表传与王氏刻本不同。)。 不知初稿经几削,今者烟煤况焦爨。 依稀黜陟纪九边,零落章奏争三案。 传闻更有明通鉴,恨不同兹勤手盥。 石经考存石鼓亡,彼书录者徒供玩(季野有《书学汇编》二十四卷。)。 楷势略似梨洲老,挑灯恍在华亭馆。 如此手腕继南雷,不得翱翔上东观。 吾辈汗颜何以报,日日虚縻大官粲。 东旸冠诸峰,云台及其半。 石鼓左昂首,叠嶂攒几案。 逦迤作开合,神工划剖判。 大石环若扉,众皱青不断。 何年金精名,侈彼丹青焕。 炫晃玉几间,翕赩瑶草散。 居人来艺耨,羽客闻栉盥。 萧寥万古心,谁托羲爻彖。 鸾鹤不可回,伫此斋心馆。 道人煮茶熟,桃实红已烂。 石檐滴乳声,为客催午爨。 两厓枨闑张,报余锦绣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