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书·乐志》曰:“景龙三年,亲祀昊天上帝,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作用《凯安》。” 悠哉广覆,大矣曲成。 九玄著象,七曜贞(一作甄)明。 圭璧是奠,酝酎斯盈。 作乐崇德,爰畅咸英。 ① 《唐书·乐志》曰:“开元十一年,祀昊天于圜丘,降神用《豫和》,六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献天神、酌献配座、饮福酒并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礼毕送神用《豫和》,皇帝还大次用《太和》。” 至矣丕搆,烝哉太平。 授牺膺箓,复禹继明。 草木仁化,凫鹥颂声。 祀宗陈德,无愧斯诚。 ① 《唐书·乐志》曰:“睿宗太极元年,祭皇地祇于方丘。迎神用《顺和》,八变,加金奏。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及酌献用《雍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太和》、《凯安》词同贞观《冬至圜丘》,《肃和》、《雍和》辞同贞观《太庙》,《舒和》词同《皇帝朝群臣》。” 坤元至德,品物资生。 神凝博厚,道协高明。 列镇五岳,环流四瀛。 于何不载,万宝斯成。 ① 《唐书·乐志》曰:“中宗神龙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严和》,九变,词同。皇帝行用《升和》。登歌、祼鬯用《虔和》。迎俎用《歆和》。光皇帝酌献用《长发》,景皇帝酌献用《大基》,元皇帝酌献用《大成》,高祖酌献用《大明》,太宗酌献用《崇德》,五室舞词并同贞观。高宗酌献用《钧天》舞,词同光宅。孝敬皇帝酌献用《承光》。皇帝饮福用《延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同和》。武舞用《宁和》。撤俎用《恭和》。送神用《通和》。皇后助享、皇后行用《正和》,词同贞观中宫朝会。登歌、奠鬯用《昭和》。皇后酌献、饮福用《诚敬》。撤俎用《肃和》,送神用《昭感》。” 礼周三献,乐阕九成。 肃承灵福,悚惕兼盈。 ① 《唐书·乐志》曰:“昭德皇后庙,迎神用《永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用《坤元》。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撤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词内出。” 我将我享,尽明而诚。 载芬黍稷,载涤牺牲。 懿矣元良,万邦以贞。 心乎爱敬,若睹容声。 ① 《唐书·乐志》曰:“太乐旧有《隐太子庙迎送神辞》二章,不详所起。” 苍震有位,黄离蔽明。 江充祸结,戾据灾成。 衔冤昔痛,赠典今荣。 享灵有秩,奉乐以迎。 ① 《唐书·乐志》曰:“神龙初《享章怀太子庙乐章》,第一《迎神》,第二《登歌酌鬯》,第三《迎俎及酌献》,第四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五武舞作,第六《送神》,词同隐庙。” 忠孝本著,羽翼先成。 寝门昭德,驰道为程。 币帛有典,容卫无声。 司存既肃,庙享惟清。 ① 《唐书·乐志》曰:“神龙初《享章怀太子庙乐章》,第一《迎神》,第二《登歌酌鬯》,第三《迎俎及酌献》,第四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第五武舞作,第六《送神》,词同隐庙。” 通三锡胤,明两承英。 太山比赫,伊水闻笙。 宗祧是寄,礼乐其亨。 嘉辰荐俎,以发声明。 ① 《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黄彝将献,特牲预迎。 既修昭事,潜达明诚。 ① 《唐馀录》曰:“周宗庙乐,降神奏《肃顺》。皇帝行奏《治顺》。献信祖室奏《肃雍》之舞。僖祖室奏《观成》之舞。太祖室奏《明德》之舞。世宗室奏《定功》之舞。酌献、登歌奏《感顺》。迎俎奏《禋顺》。饮福奏《福顺》。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武舞奏《善顺》。撤俎奏《礼顺》。送神奏《肃顺》。” 旨酒既献,嘉殽乃迎。 振其鼗鼓,洁以铏羹。 肇禋肇祀,或炮或烹。 皇尸俨若,保飨是明。 ① 缄,大中进士,削发修道,至后周显德中犹在。伪蜀举子王处厚尝叩之,言其必捷,但泰山举为司命,当食幽府禄,留四句示之。后成名者八士,内处厚与王慎言策名为二王,而一百二十日后,处厚竟亡,皆验焉。 周士同成,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百日为程。 ① 开元中,漳、泉二州分疆界不均,互讼于台,不能断。州官焚告山川以祈神应,俄而雷雨大至,崖壁中裂,所竞之地,拓为一径,高千尺,深五里,因为官道。壁中有古篆,六行、二十四字,皆广数尺。虽约此为界,人莫能识。贞元初,流人李协辨之。永安、龙溪者,两郡界首乡名也。 漳泉两州,分地太平。 永安龙溪,山高气清。 千年不惑,万古作程。 月以阴德,自西而生。 积水之气,作金之精。 丽天成像,配日为明。 三光显耀,万古作成(《大唐郊祀录》卷六。)。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闿阳播气,甄曜垂明。 有赫圜宰,深仁曲成。 日丽苍璧,烟开紫营。 聿遵乾享,式降鸿祯。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其《太和》、《寿和》、《凯安》三章,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阴祇协赞,厚载方贞。 牲币具举,箫管备成。 其礼惟肃,其德惟明。 神之听矣,式鉴虔诚。 戊辰岁。尚书韦公授钺之四年也。初尚书以陇殊勋。拜执金吾。天子犹以为功重而报轻。俾作镇于蜀。得自开幕府。延纳贤隽焉。韦公虚中下体。爱敬士大夫。故四方文行忠信豪迈倜傥之士。奔走接武。麇至幕下。搢绅峨峨。为一时伟人。时符子客于成都。叹其盛美。又咸得众君子之欢。而尝思欲赞颂之。事无由缘。殆似行佞。蕴蓄浩思。殊郁郁不快也。适会有沙门义全者。善丹青。尤工写真。诸公博雅好事。皆使图画之。山客由是得书曩意。因述写真赞十三章。使士林才彦。不独仰大府得贤之盛。抑亦欲属词比迹。各明其为人也。 河目犀额,材为国桢。 干局方大,质文光明。 霞出海峤,鸾翔玉京。 式瞻冠绂,褊吝不生。 云摩气英,百战知名。 莲花剑利,骍角弓鸣。 临敌有勇,奉身以诚。 志清淮海,材冠戎兵。 皎皎素壁,雄雄华精。 每游秦苑,翻疑柳营。 居上处深,在察微萌。 虽有谗慝,不能蔽明。 汉之孝昭,睿过周成。 上书知诈,照奸得情。 燕盖既折,王猷洽平。 百代之后,乃流淑声。 ① 《唐书·礼仪志》曰:“明皇天宝二年三月,追尊皋繇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其庙乐,第一《迎神》,第二《登歌奠币》,第三《迎俎》,第四《酌献》,第五《亚献终献》,第六《送神》。乐章并吏部侍郎李舒撰。” 盛牲实俎,涓选休成。 鼎煁阳燧,玉盥阴精。 有飶嘉豆,既和大羹。 侑以清乐,细齐人情。 祀盛体荐,礼协粢盛。 方周假庙,用鲁纯牲。 捧彻祗敬,击拊和鸣。 受釐归胙,既戒而平。 坤元载物,阳乐发生。 播植资始,品汇咸亨。 列俎棋布,方坛砥平。 神歆禋祀,后德惟明。 仁君御宇,环海谧清。 运符武德,道协文明。 九成式叙,百度惟成。 金门积庆,玉叶传荣。 ① 长宁公主,韦庶人所生,下嫁杨慎交。皇帝制曰:门下特进行右散骑常侍驸马都尉观国公杨慎交,分荣戚里,藉宠公门,恭肃著于立身,协勤效于从政。凤皇楼上,宛符琴瑟之欢;乌鹊桥边,载协松萝之契。宜覃茅土,式广山河,因造第于东都,府财几竭。又取西京高士廉第,左金吾卫废营,改为宅,作三重楼。筑山浚池,帝及后数临幸,令昭容赋诗,群臣属和。 檀栾竹影,飙䫻松声。 不烦歌吹,自足娱(一作怡)情。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