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馀年漫读书,发人阴事杀其躯。 当时负戴相随者,泉下翻成笑故夫。 我留皖国子归吴,客里情怀分外孤。 不识椒花新颂献,举杯忆及旅人无。 虞山文物半榛芜,神护樛枝桂二株。 展卷忽然成感慨,东皋还有草堂无? 注:曾退庵:清常熟人,于宅旁购地营造明瑟山庄,并请画师绘《山庄课读图》。至光绪初,其子君表游宦京师,携图卷遍请亲朋题咏。 ① 此组诗又载台银本《半崧集简编》。 航海当年险海隅,盖棺今尽道真儒。 也知正寝蒙天报,其奈椎心怙已无⑴。 ⑴ (作者注:「乾隆乙酉(1765)科,父闱毕,归泊澎。飓作,恍见神光,舟覆时救脱登岸,人称善报云。」)。(江宝钗编校) 流水空山自爱吾,清时有味与谁俱。 解人道子心同素,画我红尘半点无(江宝钗编校)。 绝顶名岩结佛区,诸峰罗列势全趋。 云中楼阁烟中树,一幅天生万变图(江宝钗编校)。 闹红一霎雨声粗,水汽如烟黯镜湖。 催得诗成偏受赏,绿盘擎出万明珠。 快释文衡与武符,黄冠依旧卧江湖。 始知老病还为福,多谢中书厚饷吾(闻有指使者云。末句及之。)。 一退终为三字符,旧盟鸥伴在东湖。 苦心欲向明神质,未忍忘君天鉴吾。 昔公别我山南榭,今我思公十里铺。 岁暮峥嵘冰路恶,可堪穷辙独踟蹰。 海外青山入版图,红毛遗迹属模糊。 峰头雨暗怨鸯岭,有客来寻打鹿埔(吴福助编校)。 脉络分明记大乌,山形指掌考成图。 亲经足迹今输我,能补修书一字无⑴。 ⑴ (作者注:「旧志以木冈山为府少祖山,退谷辨正之,谓少祖山当属草山,而大乌其祖山也。初约同游,今不果行。」)。(吴福助编校) 江汉高人兴不孤,慢将楚些变吴歈。 此閒山水清空境,三十年前眼底无。 身后君无封禅书,回文老去底须摹。 他时留与儿孙看,此是安人绣字图。 朝天万笏山容古,一线攀登饮钵盂。 似燕身材舆妇喜,每因肥瘠哭啼殊。 ① 文石〖作者注:「产西屿外堑。石有璞,剖璞始辨。五色交错,自然成文,以有眼者为贵。琢为念珠、扇坠,闽人宝之。惜质脆,经风易裂。」〗 曾向黄州探怪石,又看文石到澎湖。 磨砻半借人工巧,笑问坡翁入供无(廖振富编校)。 澎湖未解作湖呼,如此名湖天下无。 君向君山曾泛棹,量来几个洞庭湖(廖振富编校)。 澎湖闻说似蓬壶,排列山峦入画图。 帆到未教风引去,神仙只是太清癯(廖振富编校)。 屈指何人先琢句,算来惟有施肩吾。 黑皮年少红毛种,那见燃犀照采珠⑴。 ⑴ (作者注:「唐施肩吾〈集题澎湖屿诗〉:『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廖振富编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