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721七絶 21883五律 13059七律 22133五排 1215七排 248 925四言 258六言 309古體 3236樂府 228 86 364 49辭賦 28 110其他 433 560
共3236,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南北朝(续上)
萧统 501 - 531 三首
萧衍 464 - 549 一首
虞羲 一首
裴让之 一首
谢惠连 397 - 433 二首
谢晦 390 - 426 一首
谢朓 464 - 499 五首
谢灵运 385 - 433 二首
费昶 一首
贺彻 一首
郑鲜之 364 - 427 一首
释亡名 一首
释智藏 458 - 522 一首
阴铿 二首
陆凯 ? - 504 一首
陆厥 472 - 499 一首
陆山才 509 - 566 一首
陆瑜 一首
陈叔宝 553 - 604 一首
陈暄 一首
颜之推 531 - 597 一首
颜延之 384 - 456 一首
三妇艳 南梁 · 萧统
大妇舞轻巾,中妇拂华茵。
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
良人且高卧,方欲荐梁尘
⑴ ○本集一。《乐府诗集》三十五。《诗纪》六十六。
孝若信儒雅,稽古文敦淳
茂沿实俊朗,文义纵横陈。
佐公持方介,才学罕为邻。
灌蔬实温雅,摛藻每清新。
余非狎异者,惟旧且怀仁。
绸缪似河曲,契阔等漳滨。
如何离灾尽,眇漠同埃尘。
一起应刘念,泫泫欲沾巾(○本集二。《诗纪》六十六。)
昔闻孔道贵,今睹释花珍。
至理乃悟寂,承禀实能仁。
示教虽三彻,妙法信平均。
信言主鄙俗,延情方慕真。
庶兹祛八倒,冀此遣六尘。
良思大车道,方愿宝船津。
长延永生肇,庶廗谅徐陈。
是节朱明季,灼烁治渠新。
霏云出翠岭,凉风起青蘋。
既餐甘露旨,方欲书诸绅
⑴ ○本集二。《诗纪》六十六。又《类聚》七十六引尘、津、绅三韵。
挥霍变三有,恍惚随六尘。
兰园种五果,雕案出八珍。
对见不可信,熟视事非真。
空生四岳想,徒劳七识神。
著幻是幻者,知幻非幻人
⑴ ○《类聚》七十六。《诗纪》六十五。
春郊诗 南梁 · 虞羲
光风转蕙亩,香雾郁兰津。
暄迟蝶弄葩,景丽鸟和春。
樵歌喧垄暮,渔枻乱江晨。
山中芳杜若,依依独思人
⑴ ○《初学记》三。《诗纪》九十一。
嵩山表京邑,钟岭对江津。
方域殊风壤,分野各星辰。
出境君图事,寻盟我恤邻。
有才称竹箭,无用忝丝纶。
列乐歌钟响,张旃玉帛陈。
皇华徒受命,延誉本无因。
韩宣将聘楚,申胥欲去秦。
方期饮河朔,翻属卧漳滨。
礼酒盈三献,宾筵盛八珍。
岁稔鸣铜雀,兵戢坐金人。
云来朝起盖,日落晚摧轮。
异国犹兄弟,相知无旧新
⑴ ○《类聚》五十三。《初学记》二十。文苑英华二百九十六。《诗纪》百十。
读书诗 南朝宋 · 谢惠连
贲园奚足慕,下帷故宜遵。
山成由一篑,崇积始微尘。
虞轩虽眇莽,颜隰亦何人
⑴ ○《类聚》五十五。《诗纪》四十九。
四坐宴嘉宾,一客自远臻。
九言何所戒,十善故宜遵
⑴ ○《类聚》五十六。《诗纪》四十九。
彭城会诗 南朝宋 · 谢晦
《宋书》曰:晦为宋武帝太尉主簿。从征关洛。帝于彭城大会。命纸笔赋诗。晦恐帝有失。起谏帝。即代作曰:
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
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
⑴ ○《宋书》本传。《御览》五百九十一作宋高祖。《诗纪》五十三。
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
方衢控龙马平路骋朱轮。
琼筵妙舞绝,桂席羽觞陈。
白云丘陵远,山川时未因。
一为清吹激,潺湲伤别巾
⑴ 《类聚》作神。○本集二。《乐府诗集》二十。《诗纪》五十八。又《类聚》四十二引人、轮、陈、神四韵。
实相薄五礼,妙花开六尘。
明祥已玉烛,宝瑞亦金轮(同上)
炎光缺风雅,宗霸拯时伦。
龙德待云雾,令图方再晨。
岁远荒城思,霜华宿草陈。
英威遽如是,徘徊歧路人(同上)
齐乐志曰:依汉来郊歌三言。宋明堂迎神八解。○每四句一解。
清明畅,礼乐新。
龙景,练贞辰
警七曜,诏八神。
排阊阖,渡天津。
怀人行千里,我劳盈十旬。
别时花灼灼,别后叶蓁蓁
⑴ ○《类聚》二十九。《诗纪》四十八。
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燕。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时。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昭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其辞曰:
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照灼烂霄汉,遥裔长津
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
区宇既涤荡,群英必来臻。
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
况值众君子,倾心隆日新。
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
罗缕岂阙辞,窈窕究天人。
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
急弦飞听清歌拂梁尘。
莫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
⑴ 六臣本《文选》注云。五臣作皇。三谢诗作皇。
⑵ ○《文选》三十。三谢诗。《诗纪》四十八。
芳郊拾翠人,回袖卷芳春。
金辉起步摇,红采发吹纶。
阳阳盖顶日,飘飘马足尘。
薄暮高楼下,当知妾姓秦
⑴ ○○玉台新咏六、《类聚》十八并作春郊望美人。《诗纪》九十二。
薄暮高堂上,调琴召美人。
伯喈声未尽,相如曲复新。
点徽还转弄,乱爪更留宾。
聊持一弦响,杂起艳歌尘
⑴ ○《类聚》四十四作贺澈。《诗纪》百六。
七雄裂周纽,道尽鼎亦沦。
长风晦昆溟,潜龙动泗滨。
紫烟翼丹虬,灵媪悲素鳞
⑴ ○《类聚》三十八。《诗纪》五十三。
《诗纪》云。佛书有五阴譬喻。谓以聚沫喻色。水中泡喻痛。热时欿喻想。芭蕉喻行。幻喻识言。皆空虚也。
先去非长别,后来非久亲。
新坟将旧冢,相次似鱼鳞。
茂陵谁辨汉,骊山讵识秦。
千年与昨日,一种并成尘。
定知今世土,还是昔时人。
焉能取他骨,复持埋我身
⑴ ○广弘明集三十。《诗纪》百十三。
广弘明集云。梁开善寺藏法师。
心源本无二,学理共归真。
四执迷丛药,六味增苦辛。
资缘良杂品,习性不同循。
至觉随物化,一道开异津。
大士流权济,训义乃星陈。
周孔尚忠孝,立行肇君亲。
老氏贵裁欲,存生由外身。
出言千里善,芬为穷世珍。
理空非即有,三明似未臻。
近识封歧路,分镳疑异尘。
安知悟云渐,究极本同伦。
我皇体斯会,妙鉴出机神。
眷言总归辔,回照引生民。
顾惟惭宿植,邂逅逢嘉辰。
愿陪入明解,岁暮有攸因
⑴ ○广弘明集三十。《诗纪》九十四。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馀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⑴ ○本集。《类聚》二十九。文苑英华二百六十六。《诗纪》九十九。
秩满三秋暮,舟虚一水滨。
漫漫遵归道,凄凄对别津。
晨风下散叶,歧路起飞尘。
长岑旧知远,莱芜本自贫。
被里恒容吏,正朝不系民。
惟当有一犊,留持赠后人
⑴ ○本集。《类聚》五十。《诗纪》九十九。
《荆州记》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诗》曰: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⑴ ○岁华纪丽一。《御览》十九、四百九、九百七十。事类赋梅赋。万花谷七。《诗纪》五十四。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春华与秋实,庶子及家臣。
王门所以贵,自古多俊民。
离宫收杞梓,华屋富徐陈
平旦上林苑,日入伊水滨。
南史曰:张彪为东阳州刺史。征剡。遣沈泰等助谢岐居守。泰反与岐迎陈文帝入城。彪因其未定。逾城而入。陈文帝遂走。彪复城守。沈泰复说陈文帝遣章昭达领兵购之。彪被劫杀。彪友吴中陆山才嗟泰等翻背。刻吴阊门为诗一绝云。
田横感义士,韩王报主臣。
若为留意气,持寄禹川人(○南史张彪传。《诗纪》九十二。)
《诗纪》云。曹子建仙人篇。仙人揽六箸。对博泰山隅。
九仙会欢赏,六著且娱神。
戏谷闻馀地,铭山忆旧秦。
避敌情思巧,论兵势重新。
问取南皮夕,还笑拂棋人
⑴ ○《乐府诗集》六十四作齐陆瑜。升庵诗话。《诗纪》百一。
陇头 陈朝 · 陈叔宝
陇头征戍客,寒多不识春。
惊风起嘶马,苦雾杂飞尘。
投钱积石水,敛辔交河津。
四面夕冰合,万里望佳人
⑴ ○《乐府诗集》二十一。《诗纪》九十八。
洛阳道 陈朝 · 陈暄
洛阳九逵上,罗绮四时春。
路傍避骢马,车中看玉人。
镇西歌艳曲,临淄逢丽神
欲知双璧价,潘夏正连茵
⑴ ○文苑英华百九十二。《乐府诗集》二十三。《诗纪》百六。
① 《诗纪》云。梁词人丽句作惠慕道士诗。题云犯虏将逃作。
北史本传曰:荆州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穆送之推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旧翰。遇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奔齐。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侠客重艰辛,夜出小平津。
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
露鲜华剑彩,月照宝刀新。
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
⑴ ○文苑英华二百八十九。《诗纪》百十。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⑴ ○《文选》二十一。文章正宗二十九。《诗纪》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