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质入声 日 笔 室 一 失 疾 术 密 術 实 逸 律 毕 出 匹 膝 帙 瑟 漆 述 吉 溢 七 栗 秩 必 诘 恤 橘 蜜 跸 质 乙 悉 栉 虱 慄 秫 蟀 黜 荜 唧 弼 潏 戌 叱 汩 谧 嫉 昵 嵂 朮 轶 率 窒 骘 怵 节 镒 篥 驲 卒 [终也]侄 壹 苾 锧 绌 釰 佚 鹬 崒 姪 茁 抶 蛭 霱 疋 铚 桎 肸 遹 泌 繘 繂 凓 飶 䫻 韠 罼 筚 獝 泆 咥 帅 鳦 飋 尼 [近也,止也]佾 訹 堲 宲 袐 聿 衵 桼 銊 鴥 厔 䣛 蟋 蒺 姞 佶 紩 礩 妷 耴 溧 翐 袟 蔤 比 [比次也]觱 珌 沏 挃 䟆 柒 拮 沭 㮚 鞸 踤 秷 䁥 熚 駜 馝 鷅 饆 窋 庢 瀄 膟 眣 驈 晊 㤕 沕 鉥 滭 傈 铋 璱 佖 胵 柣 鴄 䘌 㗚 䭿 䬄 鬻 摔 捽 矞 㮿 楖 窸 齣 䬆 祑 荗 祇 [适也,仅仅也]㘉 䵒 瓆 䜉 眰 茟 䎉 䤉 䢖 㧒 䋖 [更多…]
|
漢語字典匹繁体或异体字:疋 拼音:pǐ 韵部:质 疋 〈名〉
康熙字典匹
説文解字匹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四丈也。按四丈之上當有布帛二字。襍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鄭曰。納幣謂昏禮納徴也。十箇爲束。貴成數。兩兩合其卷。是謂五兩。八尺曰尋。五兩、兩五尋、謂每兩五尋則每卷二丈也。合之則四十尺。今謂之匹。猶匹偶之云與。周禮。凡嫁子、娶妻。入幣䊷帛無過五兩。鄭曰。五兩、十端也。每端二丈。按二丈爲一端。二端爲兩。每兩爲一匹。長四丈。五兩則五匹爲一束也。凡古言束帛者、皆此制。凡言匹敵、匹耦者、皆於二端成兩取意。凡言匹夫、匹婦者、於一兩成匹取意。兩而成匹。判合之理也。雖其半亦得云匹也。馬稱匹者、亦以一牝一牡離之而云匹。猶人言匹夫也。○按字之本義有難定者。如襍記注今謂之匹、猶匹偶之云與。是以匹偶爲本義。而帛二兩爲引申之義也。與許說迥異。四丈爲匹之云。三代時經傳不見。其字从八。八者、別也。夫婦有別。故謂之匹。从匚。亦取別嫌明微意與。鄭意或當如是。从匸八。謂八之數隱其中。會意。八揲一匹。說从八之意。揲者、閱持也。閱持者、更迭持之而具數也。筮者揲之以四。此揲之以八。八尺者五而得四丈。故其字从八。所以揲之以八者、度人之兩臂爲尋。今人於布帛猶展兩臂度之也。八亦聲。古音八讀如必。普吉切。十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