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郑东门,古今共所知。 长袖暂徘徊,驷马停路歧。 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 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 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 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本集六。《诗纪》五十一。)。 幽居属有念,含意未连词。 会客从外来,问君何所思。 澄神自惆怅,嘿虑久回疑。 谓宾少安席,方为子陈之。 我以筚门士,负学谢前基。 爱赏好遍越,放纵少矜持。 专求遂性乐,不计缉名期。 欢至独斟酒,忧来辄赋诗。 声交稍希歇,此意更坚滋。 浮生急驰电,物道险弦丝。 深忧寡情谬,进伏两暌时。 愿赐卜身要,得免后贤嗤(○本集五。《诗纪》五十一。)。 参差生密念,踯躅行思悲。 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 岁时多阻折,光景乏安怡。 以此苦风情,日夜惊悬旗。 登山临朝日,扬袂别所思。 浸淫旦潮广,澜漫宿云滋。 天阴惧先发,路远常早辞。 篇诗后相忆,杯酒今无持。 游子苦行役,冀会非远期(○本集六。《诗纪》五十一。)。 欲宦乏王事,结主远恩私。 为身不为名,散书徒满帷。 连冰上冬月,披雪拾园葵。 圣灵烛区外,小臣良见遗(○本集四。《诗纪》五十二。)。 回首观涛处,极望沧海湄。 流波去无限(文苑作恨。),乔木不胜悲。 蓬莱虽已变,池塘尚所思。 归飞路穷此,怅望情难持。 吾生乃民季,畴日佐藩维。 尚想西园夕,犹怀北固时。 城邑才辨处,风烟忽何(文苑误作所。)之。 跂予未能已,顾叹空迟迟⑴。 ⑴ ○文苑英华二百八十九。《诗纪》百二十五。 闻欢大养蚕,定得几许丝。 所得何足言,奈何黑瘦为(同上)。 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 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碑(同上)。 执手与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同上)。 闻乖事难怀,况复临别离。 伏龟语石板,方作千岁碑(同上)。 蜀门郁遐阻,燕碣远参差。 独标千丈峻,共起百重危。 镜峰(文苑作峰镜。)含月魄,盖岭(文苑作领。)逼云枝。 徒然抱贞介,填海竟谁知⑴。 ⑴ ○《初学记》五作虞茂。文苑英华百六十一作虞茂赋得石。《诗纪》百二十四。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阳乌有二类⑴,觜白者名慈。 求食哺慈母,因以此名之。 饮啄颇廉俭,音响亦柔雌。 百巢同一树,栖宿不复疑。 得食先反(一作返)哺,一身常(一作长)苦羸。 缘知五常性⑵,翻被众禽欺。 其一觜大者,攫搏性贪痴。 有力强如鹘(鹘:见本卷《兔丝》注。),有爪利如锥。 音响(一作声)甚㕭嗗(㕭嗗:恶鸟鸣声。),潜通妖怪词。 受日馀光庇⑶,终天无死期。 翱翔富人屋,栖息屋前枝。 巫言此乌至,财产日丰宜。 主人一心惑,诱引不知疲。 转见乌来集,自言家转孳。 白鹤门外养,花鹰架上维。 专听乌喜怒,信受若神龟⑷。 举家同此意,弹射不复施。 往往清池侧,却令鹓鹭随⑸。 群乌饱粱肉,毛羽色泽滋。 远近恣所往,贪残无不为。 巢禽攫雏卵,厩马啄疮痍。 渗沥脂膏尽,凤皇那得知。 主人一朝病,争向屋檐窥。 呦鷕呼群鵩⑹,翩翻集怪鸱(鸱:即鸱鸮,参卷1《赛神》注。)。 主人偏养者,啸聚最奔驰。 夜半仍惊噪,鸺鹠⑺逐老狸。 主人病心怯,灯火夜深移。 左右虽无语,奄然皆泪垂。 平明天出日,阴魅走参差。 乌来屋檐上,又惑主人儿。 儿即富家业,玩好方爱奇。 占募能言鸟,置者许高赀(置:购置。高赀:优厚之酬劳。)。 陇树巢鹦鹉⑻,言语好光仪。 美人倾心献,雕笼身自持。 求者临轩坐,置在白玉墀(白玉墀:白玉石铺就之台阶。)。 先问鸟中苦(鸟:蜀本作“乌”。),便言乌若斯。 众乌齐搏铄(搏铄:搏击,即群起而攻之。),翠羽几离披⑼。 远掷千馀里,美人情亦衰。 举家惩此患,事乌踰昔时。 向言池上鹭,啄肉寝其皮。 夜漏天终晓,阴云风定吹。 况尔乌何者⑽,数极不知危(数极:谓寿数已尽。)。 会结弥天网,尽取一无遗。 常令阿阁上(阿阁:见卷1《桐花》注。),宛宛宿长离⑾。 ⑴ 阳乌:鸟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阳乌》【集解】引陈藏器曰:“阳乌出建州,似鹳而殊小,身黑,颈长而白。” ⑵ 五常:古代五种伦理道德。《尚书·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孔颖达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⑶ “受日”句:古人以乌为阳鸟,故云。《春秋元命包》:“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 ⑷ 神龟:古人以为龟长寿,能占卜,可通神明,故谓神龟。 ⑸ 鹓鹭:鹓与鹭,鸟中品位之高者,常喻有才德之人。 ⑹ 呦鷕:鸟鸣声。鵩:鸟名,似鸮。汉贾谊《鵩鸟赋》序:“鵩似鸮,不祥鸟也。”李善注引《巴蜀异物志》:“有鸟小如鸡,体有文色,土俗因形名之曰鵩。不能远飞,行不出域。” ⑺ 鸺鹠:鸱鸮之一种,羽棕褐色,有横斑,尾黑褐色,腿部白色,外形与鸱鸮似,古人以为不祥之鸟。《太平御览》卷二七引《庄子·秋水》:“鸺鹠夜撮蚤,察毫末;昼瞑目,不见山丘,言殊性也。” ⑻ “陇树”句:陇山绵延于陕甘交界地区,出产鹦鹉。三国祢衡《鹦鹉赋》:“命虞人于陇坻。” ⑼ 几: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差不多”、“几乎”。离披:衰残貌。 ⑽ 况:蜀本、卢本作“咒”,似是。 ⑾ 宛宛:盘旋屈曲貌。长离:凤凰之别称。《后汉书·张衡传》:“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李贤注:“长离,即凤也。”比喻有才德之人。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风行自委顺,云合非有期。 神哉心相见,无眹安得离。 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氂⑴。 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 研几未淳熟⑵,与世忽参差。 意气一为累,猜仍良已随。 昨来窜荆蛮,分与平生隳。 那言返为遇,获见心所奇。 一见肺肝尽,坦然无滞疑。 感念交契定,泪流如断縻。 此交定生死,非为论盛衰。 此契宗会极,非为同路岐⑶。 君今虎在柙⑷,我亦鹰就羁。 驯养保性命,安能奋殊姿。 玉色深不变,井水挠不移。 相看各年少,未敢深自悲(悲:蜀本、卢本作“非”。)。 ⑴ 毫氂:后作毫釐。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三:“十毫曰氂,今皆作釐。”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二二:“按豪氂本权度之数。《孙子算术》:‘蚕吐丝为忽,十忽为杪,十杪为豪,十豪为氂,十氂为分,十分为寸。’后人又移之于称,是权度皆以毫毛起数,其字本应从毛。” ⑵ 研机:亦作“研几”,穷究精微之理。《易·系辞上》:“夫易,圣人所以极深知研几也。”韩康伯注:“极未形之理则曰深,动适微之会则曰几。” ⑶ 同路歧:指自己与李景俭均被贬江陵。李景俭元和三年贬为江陵户曹参军。 ⑷ (一作匣)。(虎在柙:关押猛兽之木笼。《说文·木部》:“柙,槛也,以藏虎兕。”《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放鹤在深水,置鱼在高枝。 升沈或异势,同谓非所宜。 君为邑中吏,皎皎鸾凤姿。 顾我何为者,翻侍白玉墀⑴。 昔作芸香侣⑵,三载不暂离。 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 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 祗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 多君岁寒意⑶,裁作秋兴诗。 上言(一作有)风尘苦,下言时节移。 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 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⑷。 ⑴ “翻侍”句,谓在朝中任左拾遗。白玉墀:宫殿前之白石台阶。 ⑵ 芸香侣:指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元白二人同校书秘省。芸香,花叶香气浓郁,可用之驱蠹书之虫,故以之称富于藏书之秘书省。 ⑶ 多:赞赏,赞同。岁寒意:环境改变而能保持旧有节操之意。《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⑷ 天之垂:犹天涯。垂,边缘,后作陲。《说文·土部》:“垂,远边也。”朱骏声通训定声:“书传皆以陲为之。” ① 元和五年至九年作于江陵,时为江陵士曹参军。杨子华:北齐世祖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尝画马于壁,夜听蹄齧长鸣如索水草;图龙于素,舒卷辄云气萦集。世祖使居禁中,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天下号为“画圣”。事详《历代名画记》等。三首:蜀本无,杨本、董本作小字。 杨画远于展⑴,何言今在兹。 依然古妆服,但感时节移。 念君一朝意,遗我千载思。 子亦几时客,安能长苦悲。 ⑴ 展:指展子虔,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历北齐、北周、隋,善画道释人物故实。所画人物意度俱足,神采如生,为唐代绘画之祖。事详《历代名画记》等。 我年三十二,鬓有八九丝。 非无官次第,其如身早衰。 今人夸贵富,肉食与妖姬。 而我俱不乐,贵富亦何为。 况逢多士朝⑴,贤俊若布棋。 班行次第立,朱紫相参差⑵。 谟猷密勿进⑶,羽檄纵横驰⑷。 监察官甚小⑸,发言无所裨。 小官仍不了,谴夺亦已随。 时或不之弃,得不自弃之。 陶君喜不遇⑹,顾我复何疑。 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⑺。 ⑴ 多士:众多贤士。《尚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 ⑵ 朱紫:红色官服与紫色官服。唐制,服色以散阶论,五品以上服绯,三品以上服紫。《旧唐书·舆服志》:“贞观四年又制,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绯。”绯即朱色。此代指高官。 ⑶ 谟猷:谋略。密勿:见卷2《阳城驿》注。 ⑷ 羽檄:《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裴骃集解:“魏武帝《奏事》曰:‘今边有小警,辙露檄插羽,飞羽檄之意也。’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 ⑸ “监察”句:《唐六典·御史台》:“监察御史十人,正八品上。” ⑹ 陶君:指陶渊明,古代著名隐士,因不为五斗米折腰,遂挂冠而去。 ⑺ “白云”句:意谓归隐有日。南朝齐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孔稚桂《北山移文》谓周颙离开钟山后,使“青松落荫,白云谁侣?” 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⑴。 长安最多处,多是曲江池。 梅杏春尚小,芰荷秋已衰。 共爱寥落境,相将偏此时。 绵绵红蓼水⑵,飏飏白鹭鸶⑶。 诗句偶未得,酒杯聊久持。 今来云雨旷⑷,旧赏魂梦知。 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⑴ 七:蜀本作“六”。镇:经常。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诂笺九》:“镇,有常之义,约略用之代常字。” ⑵ 红蓼:蓼之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 ⑶ 飏飏:迎风飞舞貌。《说文·风部》:“飏,风所飞扬也。”鹭鸶:水鸟名,因其头顶、胸、肩、背皆长毛如丝,故称。其中以白、苍二色为最常见。 ⑷ 云雨:汉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因以之比喻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