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纪》云。吴都赋。楠榴之木。注曰:楠榴。木之盘结者。材理坚邪可作器。然则楠榴即所谓木瘿。榴字瘤字假借通用耳。故曰因病成妍也。 端木生河侧,因病遂成妍。 朝将云髻别,夜与蛾眉连(○玉台新咏十。《诗纪》五十四。)。 出关登陇坂,回首望秦川。 绛水通西晋,机桥指北燕。 奔流下激石,古木上参天。 莺啼落春后,雁度在秋前。 平生屡此别,肠断自催年⑴。 ⑴ ○文苑英华二百九十六。《诗纪》百六。 前溪流碧水,后渚映青天。 登台临宝镜,开窗对绮钱。 玉颜光粉色,罗袖拂金钿。 春风散轻蝶,明月映新莲。 摘花竞时侣,催指及芳年⑴。 ⑴ ○文苑英华百九十三作会乐歌。《乐府诗集》七十四。《诗纪》九十三。 《唐书》乐志曰:杨叛儿。本童谣歌也。齐隆昌时。女巫之子曰杨旻。少时随母入内。及长为何后宠。童谣云。杨婆儿。共戏来所欢。语讹。遂成杨叛儿。古今乐录曰:杨叛儿送声云。叛儿教侬不复相思。 截玉作手钩,七宝光平天。 绣沓织成带,严帐信可怜。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 摘花还自插,照井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 宝钗于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 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⑴。 ⑴ ○玉台新咏八。《类聚》七十作渫井得金钗。《初学记》七作深井得金钗。《御览》七百十八作梁阳济泄井得金钗诗。《诗纪》九十四。 数年共栖息,一旦各联翩。 莫论行近远,终是隔山川。 长波漫不极,高岫郁相连。 急风乱还鸟,轻寒静暮蝉。 扁舟已入浪,孤帆渐逼天。 停车对空渚,怅望转依然⑴。 ⑴ ○《类聚》二十九作朱超道。文苑英华二百六十六作道别席中兵。《诗纪》九十三。 六宗禋配岳,五畤奠甘泉。 整跸游九阙,清箫开八埏。 锵锵玉銮动,溶溶金障旋。 郊宫光已属,升柴礼既虔。 福响灵之集,南岳固斯年⑴。 ⑴ ○本集二。《乐府诗集》二十。《诗纪》五十八。 出车长洲苑,选族朝夕川。 络络结云骑,奕奕泛戈船(同上)。 借问下车日,匪直望舒圆。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 威纡距遥甸,巉岩带远天。 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 怅望心已极,惝恍魂屡迁。 结发倦为旅,平生早事边。 谁规鼎食盛,宁要狐白鲜。 方弃汝南诺,言税辽东田⑴。 ⑴ ○本集三。《文选》三十。《类聚》六。三谢诗。《诗纪》五十九。 念深冲照广,业阐清化玄。 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 船湛轻帷蔼,磬转芳风旋。 卷辔栖道树,方津棹法舷。 归兴凭大造,昭途良易筌(同上)。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岝崿既崄巇,触石辄芊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⑴。 ⑴ ○《初学记》五。岱史。《乐府诗集》四十一。《诗纪》四十七。又《初学记》十三引天、然二韵。 佳人遍绮席,妙曲动鹍弦。 楼似阳台上,池如洛水边。 莺啼歌扇后,花落舞衫前。 翠柳将斜日,俱照晚妆鲜⑴。 ⑴ ○本集。《类聚》四十二。《初学记》十五。文苑英华二百十三。万花谷三十二作阴铿诗。《诗纪》九十九。 大妇爱恒偏,中妇意常坚。 小妇独娇笑,新来华烛前。 新来诚可惑,为许得新怜(同上)。 广席多才俊,重合引珠妍。 管弦檐外响,罗绮树中鲜。 举针还向月,上舞复依筵。 度河将阙殿,相看并是仙⑴。 ⑴ ○古今岁时杂咏二十五。《诗纪》九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