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534七絶 5100五律 3787七律 5228五排 305七排 60 208四言 51六言 87古體 637樂府 53 1 31 8辭賦 5 14其他 96 124
共5100,分135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续上)
萧泰来 一首
萧澥 二首
谢枋得 1226 - 1289 一首
谢薖 1074 - 1116 二首
谢逸 1068 - 1112 一首
徐玑 1162 - 1214 一首
徐积 1028 - 1103 一首
徐钧 三首
徐鹿卿 1189 - 1250 四首
徐侨 1160 - 1237 一首
徐瑞 1255 - 1325 二首
徐照 ? - 1211 一首
许必胜 一首
许棐 ? - 1249 三首
许及之 ? - 1209 五首
许景衡 1072 - 1128 四首
亭坐 宋 · 萧泰来
七言绝句
公馀终日坐閒亭,看得梅开梅叶青。
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宋《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二四)
读秦纪 南宋 · 萧澥
七言绝句
筑了连云万里城,春风弦管醉中听。
凄凉六籍寒灰里,宿得咸阳火一星。
雪晴 南宋 · 萧澥
七言绝句
一雪晓来旋放晴,瓦沟馀滴响中庭。
开窗已上三竿日,满岭松梢醉未醒。
代上杜按察 其二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七言绝句
庆历诸公开太平,选贤按察救生灵。
当时只有一杜杞,岂若先生真福星。
⑴ 杜杞:宋人,字伟长,以荫补作监,累官至京西转运按察使,历任广南西路安抚使,他博览群书,通阴阳术算之学。
多谢清风日扫庭,与君同种菊青青。
开花烂熳君何在,莫忘萧条我独醒。
其四
七言绝句
机事都捐忆大庭,茅檐相对眼俱青。
期君别后文章健,往吊沅湘屈子醒。
哭胡民望 其二 北宋 · 谢逸
七言绝句
翻手成文同舍惊,长安日饭五侯鲭。
只因太史多饶舌,曼倩方知是岁星。
新春喜雨 南宋 · 徐玑
七言绝句
农家不厌一冬晴,岁事春来渐有形。
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垄最先青。
悟仙 北宋 · 徐积
七言绝句
昔日闻人说上清,如今高步太元庭。
有时却忆红尘事,恰似梦回并酒醒。
周亚夫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
自是君王多任刻,非关许负相书灵。
夏侯胜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精推洪范罚常阴,一语知几耸在廷。
却道取青如拾芥,是贪利禄始明经。
臧宫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电扫风驱寇已平,雄心又向幕南庭。
君王自守苞桑戒,不侈边功纪汗青。
爱君标格碧峰清(四库本作青),为辍床头竹叶瓶。
想得醉馀锋颖健,群鹅端欲博黄庭。
玉妃围坐簇娉婷,勾引阳和媚德星。
洗尽凡花脂粉气,月香亭是雪香亭。
再续前韵 其一 南宋 · 徐鹿卿
七言绝句
莺谷声喧雨乍晴,邦人引领望屏星。
阳和一气元无际,小为寻花到野亭。
城南烟雨趁春耕,遥指屏星是福星。
肯学晋人耽燕乐,只因修禊会兰亭。
题六和塔 南宋 · 徐侨
七言绝句
慈恩昔日寄题名,此作江头长短亭。
潮去潮来知几恨,酣歌渔父许谁听。
舟行书感(壬午) 南宋 · 徐瑞
七言绝句
断崖斗绝小舟行,烟树崔嵬草一汀。
宛是钓台台下路,杨梅、卢橘正青青
⑴ 自注:余甲戌三月登钓台,杨梅卢橘青青两山间。
瘦树枯枝藓晕青,嫩寒清晓雨冥冥。
道人不管花开落,独爱残香绕砚屏。
洪州城下作 南宋 · 徐照
七言绝句
野霭初收见远汀,数株杨柳是官亭。
渔人向晚各归去,一阵风来钓具腥。
题画 南宋 · 许必胜
七言绝句
傍岸参差筑小亭,山深树暗水泠泠。
此间应有神仙语,先向图中试一听
⑴ 以上清吴定璋《七十二峰足徵集》卷三
醉归 南宋 · 许棐
七言绝句
半醉归来卧不成,月华霜彩烂中庭。
茶铛冻结香匜冷,只把梅花嗅得醒。
书北庵门 南宋 · 许棐
七言绝句
十度来敲九不应,隔篱空见竹青青。
不知池里黄金鲫,听讲楞伽几卷经。
赠墨僧 南宋 · 许棐
七言绝句
老砚磨穿事不成,万书堆里鬓星星。
愿随君去柯山下,收拾残烟写佛经。
仙家乐事有常程,不写羲经即道经。
春日渐和风渐暖,不妨排比冷泉亭。
自入春来少见晴,雨愁花思共冥冥。
浮红吹却浑閒事,正要秧针出水青。
蜀山亭 南宋 · 许及之
七言绝句
千里肥川掌似平,崔嵬只有蜀山青。
兹亭巧与山相对,不惜名堂更揭亭。
我山垒土仍栽石,下有嵌岩上有亭。
石少阙边添种树,种时须要树长青。
每爱孤山静思凝,岁寒不脱柏青青。
暗中参得横斜趣,不费陶潜影答形。
斗野亭 宋 · 许景衡
七言绝句
得得来寻斗野亭,亭今已作镇官厅。
壁间多少新诗句,见说当年聚德星。
醉柳亭 宋 · 许景衡
七言绝句
忆在河间醉柳亭,十年南北叹漂萍。
举头河上如相识,多谢逢人眼更青。
楼前湖水与堤平,湖上周遭翡翠屏。
徙倚阑千聊寓目,知公教我醉时醒。
杖履寻常行乐处,不论小径与幽亭。
谁知苍莽千峰外,尚有仙山一点青(以上《横塘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