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620七絶 5530五律 3494七律 5684五排 343七排 47 912四言 38六言 122古體 721樂府 95 4 59 37辭賦 1琴操 1 14其他 91 84
共721,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下一页
(续上)
僧福慧 1623 - ? 一首
刘大观 1753 - 1834 一首
南龙翼 1628 - 1692 一首
吴锡麒 1746 - 1818 一首
夏孙桐 1857 - 1941 一首
多隆阿 1818 - 1864 一首
姚燮 1805 - 1864 三首
姜再恒 1689 - 1756 一首
宋荦 1635 - 1714 三首
屠寄 一首
弘历 1711 - 1799 二十七首
有客来相访,正是春雪消。
共观云变化,始叹世谊嚣。
得意频书𦶝,閒时看石桥。
乐我平生事,千山入诗瓢。
吾乡李少鹤,诗似霍嫖姚。
探源祖四始,论格奴六朝。
常以太华石,与世镇浮嚣。
丹山立老凤,凡鸟岂敢骄?
其生秩未显,其死名方遥。
谅哉古所叹,贤人沈下僚。
楼舡发兮趁早潮,锦帐明兮彩旗飘。
纷击金而打鼓兮,更鸣螺而吹箫。
蛮艘泛泛而先驱兮,指前路之遥遥。
西风吹柳尽,无处挽长条。
且醉故人酒,送君乘暮潮。
言经梅福里,相访稽山樵。
隔江明月照,余梦亦迢迢。
山深溪渐狭,箯舆替轻𦨣。
陟冈赴脩径,度林拂横条。
诸巘时异色,万松如涌潮。
前趋蚁磨旋,后顾螺鬟招。
豁然见平楚,湖波相拱朝。
精蓝据地脉,飞宇淩峰椒。
名区识初祖,培塿皆废祧。
跻攀自兹始,萝磴风萧萧。
偷閒逐日理诗瓢,雅托名花慰寂寥。
浓绿酣红我兼取,阶前补种美人蕉。
心若警而秋与挠兮,叶将堕而发与彫兮。
委吾情而不可以要兮,风雨之萧兮,羌四顾而寥寥兮。
树密午生翳,嘒嘒鸣一蜩。
万山方战云,此院独无嚣。
深楼篁匝帏,壁影皆凉潮。
婑媠倚窗石,蒙藓如垂髫。
去春来寻梅,泥酌听晚箫。
画城初月痕,媚之新柳条。
今年秋已中,旧柳瘦将凋。
柳底残蕖红,避风亦愁飘。
空钟催雨来,渐过苏堤桥。
烟气未到门,在耳先萧萧。
致我梦思沈,俯见池萍漂。
天痕抹萍心,翠重低不漻。
腻径颇思屐,急迅闻回飙。
湖日浮碎金,一展轻黄绡。
三两菱湾船,揎袖重移桡。
乍闻鸥尾歌,唤出田田娇。
欢来风匆匆,欢去云迢迢。
来往有准期,不如江上潮。
感怀七首 其一 (辛卯) 清 · 姜再恒
朔风动地起,飞雪中庭飘。
我思何郁纡,悄然心不憀。
策马临长途,长途何迢遥。
红尘多翻覆,风波日摇摇。
君看弥子瑕,宠禄不可招。
愿采商颜芝,愿弃箕水瓢。
① 山有府君庙祀唐崔子玉相传子玉乘白马来此
蓟门以北遵溪桥,青松夹道风萧萧。
乱石荦确草痕碧,霜蹄腾蹋我马骄。
崆峒咫尺足游眺,壁立千仞真岧峣。
于役得从方外乐,扶筇载酒非无聊。
是日乍霁阳气盛,盘礴顿拟抛狐貂。
扪萝攀葛穿涧壑,健如牛犊陵山椒。
黄帝问道或此地,遗踪莫辨千年遥。
府君旧骑白马至,其神何处不可招。
孝陵东望连碣海,峰峦合沓干云霄。
郁葱佳气龙虎抱,晴霞一道俨绛绡。
行逐佽飞随我后,匍匐远向幽宫朝。
杯倾绝顶沾仆御,斜阳回首横山腰。
会当解绶穷五岳,青鞋布袜分渔樵。
如猿离槛鱼脱饵,长歌起舞忧怀消。
我读丁卯集,辄思丁卯桥。
佳话偶然耳,流传年代遥。
访古润城南,曲港通江潮。
夹岸几家住,烟火晨萧条。
石梁跨其上,来往惟渔樵。
欹栏与坏柱,风物仍前朝。
吟魂不可接,绿水空迢迢。
酹尔一杯酒,为尔赋大招。
是日又丁卯,一笑羁愁消。
登舟对新月,掉头起长谣。
径转地幽僻,有堂曰纬萧。
亢爽秀而野,颇足安渔樵。
廊虚备曲折,山小具嶕峣。
吟窝(斋名)美荫周,玉丛(万玉丛轩名)清响飘。
栏花纷点缀,洋茶带铁蕉。
架上千卷书,岁月藉以消。
云烟时过眼,怀抱何翛翛。
琴僧授指法,溪友共酒瓢。
知交遍海内,闾里乃寥寥。
南北两诗老(竹垞阮亭),怅望不可招。
儿孙半仕籍,幼子亦扶摇。
书来拟归养,云已理征轺。
家声日以振,所重非金貂。
且同遗腹孙,酬倡得逍遥。
画舫油𢅏紫玉箫,棹歌缓缓度红桥。
夫容落尽秋江阔,归去月明生夜潮。
食栗(乾隆癸亥) 清 · 弘历
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
大小得均熟,所恃火候调。
堆盘陈玉几,献岁同春椒。
何须学高士,围炉芋魁烧。
(乾隆癸亥) 清 · 弘历
天衣归遐峰,银蕊辞寒条。
暅阳煦妪之,百昌熙春朝。
扇以明庶风,吹万不刁刁。
鳞塍深沃玉,润渍如培浇。
根荄已纽芽,昭苏半及韶。
富媪将侈富,行看物华撩。
代谢何圜转,一息而一消。
处其噫欠间,恒春安可要。
及时披古编,席珍延大僚。
三惧铭在心,得志毋或骄。
如彼服田农,时时勤耘苗。
诣斋宫 其三 (乾隆癸亥) 清 · 弘历
翼忱此斋居,祝版视诘朝。
遵古诣坛宫,六龙亦已调。
警跸传千军,追陪肃百僚。
黄陌驾和銮,棽丽如鸣韶。
井干与丽谯,华矣干云霄。
胜名空籍籍,追赏久寥寥。
此地尚存台,高楼想驭飙。
近连解犊馆,远瞩飞虹桥。
问俗思艰深,考古兴怀遥。
所愿敦诗书,庶可化浮嚣。
长吟云卿诗,穆如以为谣。
夏日瀛台(乾隆庚午) 清 · 弘历
雨足旋清禁,诘旦将视朝。
勤政敢刻懈,典礼期时昭。
取便憩瀛台,波光漾绮寮。
涨添鱼鸟乐,地静松柏乔。
图云延阁迥,却暑凉风招。
补桐已森翠,团阴覆芳翘。
夏日读书处,景光昔匪遥。
再和沈佺期望瀛州南楼韵(乾隆辛未) 清 · 弘历
旧迹传崇谯,如蜃楼逼霄。
但期佳名垂,安问胜赏寥。
当时谪居人,傲睨凌云飙。
不见百步台,仍经几曲桥。
首春跸重过,前岁景非遥。
几多感衷曲,谁能蠲尘嚣。
望古怀彼才,言志为兹谣。
题张宗苍李白诗意图(乾隆癸酉) 清 · 弘历
宣城县即宣城郡,永安桥接凤凰桥。
谢朓李白两人物,前呼后应相逍遥。
会心何必定会面,秋朝端复胜春朝。
寄问高楼今在否,意存我独陵云标。
再和沈佺期望瀛州南楼韵(乾隆丙子) 清 · 弘历
昔人垒木谯,逸气固凌霄。
何以楼无存,胜迹久寂寥。
云卿此吟望,轩意结飞飙。
芳音亦已歇,烟柳惟荒桥。
瀛驿过已屡,瀛洲谅匪遥。
每来必赓韵,结习馀清嚣。
却笑昭容评,胡逊考功谣。
瀛州南楼三和沈佺期韵(乾隆丁丑) 清 · 弘历
何年废重谯,旷景澄烟霄。
修文掞鸿词,赓和何寥寥。
而我三继唱,逸兴飞清飙。
言巡江南境,复过瀛西桥(瀛西第三桥为往来通衢)
爱此诗书邦,文献诚非遥。
觐光来老幼,宁厌腾尘嚣。
如伤周王怀,为度夏代谣。
盘山花朝(乾隆庚辰) 清 · 弘历
花朝盘山亦屡度,盘山今岁真花朝。
千峰万壑总霞蔚,老松诡石还春韶。
雨后湿红露含朵,风前软绿珠垂翘。
剪䌽缀林却底藉,分棚张乐嫌喧嚣。
何如涧泉鸣处流锦片,声声色色堪悟空同条。
甘肃巡抚明德奏报得雪(乾隆辛巳) 清 · 弘历
二月十九雪,数千里而遥。
偏南则沾雨,齐豫歌渥饶。
近北雨继雪,盈寸旋亦消。
甘抚今奏至,同日六花飘。
西北边寒地,本无秋麦苗。
此泽利春耕,深慰吾望翘。
天恩何修得,乾惕励旰宵。
瀛州南楼四叠沈佺期韵(乾隆壬午) 清 · 弘历
云卿咏华谯,绮句辉丹霄。
至今锦绣文,不随楼寂寥。
泽国事时巡,春昼扬和飙。
鸣銮古瀛州,短亭复长桥。
缅彼遗迹处,沙野迷近遥。
因之悟千古,总资谈议嚣。
其人非所宗,论世为此谣。
福海一百顷(御园东池为福海也皇考时所命名),周遭十一桥。
卧波白鹅眠,戢浪赪鱼跳。
风从西北来,秋意已萧萧。
乘凉贵纡徐,何必催鸣桡。
金风入閒庭,忽见桐叶飘。
捣衣振纤手,就砧曲细腰。
怨意既已切,哀音那得调。
穷边寄凄凉,芳年孤冶姚。
瀛州南楼五叠沈佺期韵(乾隆乙酉) 清 · 弘历
古郡仍木谯,不见楼干霄。
藉问繁华地,几不归凄寥。
瀛州复经过,和铃鸣春飙。
缅彼盛唐代,度此第三桥。
比肩许宋近,游燕胜驩遥
亦可安命分,犹然怨哗嚣。
今读回波词,孰不鄙其谣。
⑴ 佺期仕武后朝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遇恩复官复因内宴歌回波词以邀绯袍牙笏之赐其诗名虽著盛唐而谄媚希荣实为士林所鄙耳
解愠书屋作歌(乾隆乙酉) 清 · 弘历
我思虞廷去尧之世未曰遥,不识不知其民淳朴之风犹应饶。
云何舜帝挥五弦,尔日乃有南风谣。
愠者不平之气或致怨,而胡有于重华之际欲借薰风消。
是知昊代不如羲年非虚语,大禹下车泣罪心诚焦。
何况三千载递降于斯时也,岂可与古相较风俗之淳浇。
吁哉民碞实可畏愠,岂易解哉吾惟对此惭旰宵。
绿帷舫(乾隆丙戌) 清 · 弘历
藉林为碧幔,结宇临清瑶。
似舫则舫之,面面开芸寮。
那计风顺逆,无虑水涨消。
然予有深意,宁云寄兰桡。
十思标名言,所以慎旰宵。
登望蟾阁(乾隆辛卯) 清 · 弘历
假山殊垒㠑,高阁诚岧峣。
率因弗恒登,登必兴会超。
湖水近秀挹,西山远翠招。
八窗风纳凉,谁知为暑朝。
晓蟾犹在天,游目极碧寥。
徘徊有所思,孤负是良宵
⑴ 是阁虽云望蟾而从未于此赏月故戏及之云
丹枫带秋色,碧巘则后凋。
自然成绘画,而非笔墨描。
犹疑最深处,佺羡若可招。
瀛州南楼六叠沈佺期韵(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品诗凭层谯,宋作意凌霄。
沈辞非不佳,末句诚凄寥。
胡兹南楼间,绝唱传扬飙。
韵仍叠六钵,境复度三桥。
观民惟务近,论古漫追遥。
扶携随轻舆,宁复厌喧嚣。
最宜田斯情,因重摛兹谣。
玉戏夫何如,改观神自超。
无圃不为悬,有林皆作瑶。
画图犹绝胜,弗虑见晛消。
瀛州南楼七叠沈佺期韵(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何处寻旧谯,如隔云与霄。
千秋誇胜迹,阅久总寂寥。
幸哉斯南楼,楼颓付烟飙。
而竟以诗传,尚寻台与桥。
展义廑政实,叠吟论世遥。
尔时唐帝宴,倖进群臣嚣。
袍笏复牙绯,益鄙云卿谣。
霞标亭(乾隆己酉) 清 · 弘历
凡据山之高,即可云霞标。
数典避暑庄,非殊亦岂遥。
彼吟昔难数(上声),此咏惟今朝。
咄哉忽自笑,拘墟意失超。
⑴ 避暑山庄内有景曰霞标皇祖所题额也每年驻跸必有吟咏
瀛州南楼八叠沈佺期韵(乾隆庚戌) 清 · 弘历
楼即可称谯,吟兴缅干霄。
然而曾让宋,末句殊涩寥(用昭容品诗事)
独此瀛州章,逸韵同清飙。
壮构今何在,烟村及野桥。
叠诗见其人,初唐原匪遥。
其人实热中,逐炎不厌嚣。
论世亦政方,重赓五字谣。
海疆杂处民风嚣,弹压乱后资大僚
迩来俗略减偷佻,正宜休养农务调。
其地候暖收更饶,兹称早稻中稔邀
旸雨时若协气昭,闾阎安堵盗贼消。
幸哉南顾慰远翘,此方望雨仍心焦。
⑴ 台湾当逆匪林爽文等就擒之后馀匪窜匿尚须𠞰捕因命奎林为台湾总兵前往弹压并搜获馀党以绝根株迩年嚣风渐息各安耕穫兼之连岁有收闾阎元气可复
⑵ 兹据奎林等奏台湾北路淡水一厅彰化一县雨泽调匀早稻颇为芃茂即中路之嘉义南路之凤山虽雨水少缺尚有内山水源可资灌溉复于四月廿一日南北二路均报得雨早稻正当结实之时更资饱绽现在陆续登场据各属分晰禀报除台湾一县土性浮松向不种稻外其馀全郡一厅三县匀算收成确有八分米价平减地方极为宁谧
夜雨(四月十五日)(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夕云弥四山,夜雨霏初宵。
时疏时密间,止以子半饶。
五鼓起披衣,京兆报曙朝。
三寸有馀沾,允称时若调。
昨日历山田,禾黍种出苗。
麦或有结穗,高低弗齐条。
风沙恐致碍,视已心为焦。
此雨诚及时,旱象或可消。
时若岂易言,夏秋时尚遥。
(六月晦日)(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廿二逮兹晦,已度八日遥。
中伏炽蕴隆,不可当炎歊。
望雨解郁蒸,其奈赤阳骄。
过午山云吐,𩂕□旋布霄。
西南送密澍(此间雨每自西南来),风凉暑顿消。
大田濯暵气,尺泽沃茂苗。
披爽心合慰,而忽惕为焦。
明当七月朔,更值立秋朝。
农谚畏雨零,复切愁无聊。
中夜或明晓,快霁希时调。
⑴ 农家以七月朔日晴则此一月可占时若又以立秋日小雨即晴为上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