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舡发兮趁早潮,锦帐明兮彩旗飘。 纷击金而打鼓兮,更鸣螺而吹箫。 蛮艘泛泛而先驱兮,指前路之遥遥。 心若警而秋与挠兮,叶将堕而发与彫兮。 委吾情而不可以要兮,风雨之萧兮,羌四顾而寥寥兮。 树密午生翳,嘒嘒鸣一蜩。 万山方战云,此院独无嚣。 深楼篁匝帏,壁影皆凉潮。 婑媠倚窗石,蒙藓如垂髫。 去春来寻梅,泥酌听晚箫。 画城初月痕,媚之新柳条。 今年秋已中,旧柳瘦将凋。 柳底残蕖红,避风亦愁飘。 空钟催雨来,渐过苏堤桥。 烟气未到门,在耳先萧萧。 致我梦思沈,俯见池萍漂。 天痕抹萍心,翠重低不漻。 腻径颇思屐,急迅闻回飙。 湖日浮碎金,一展轻黄绡。 三两菱湾船,揎袖重移桡。 乍闻鸥尾歌,唤出田田娇。 ① 山有府君庙祀唐崔子玉相传子玉乘白马来此 蓟门以北遵溪桥,青松夹道风萧萧。 乱石荦确草痕碧,霜蹄腾蹋我马骄。 崆峒咫尺足游眺,壁立千仞真岧峣。 于役得从方外乐,扶筇载酒非无聊。 是日乍霁阳气盛,盘礴顿拟抛狐貂。 扪萝攀葛穿涧壑,健如牛犊陵山椒。 黄帝问道或此地,遗踪莫辨千年遥。 府君旧骑白马至,其神何处不可招。 孝陵东望连碣海,峰峦合沓干云霄。 郁葱佳气龙虎抱,晴霞一道俨绛绡。 行逐佽飞随我后,匍匐远向幽宫朝。 杯倾绝顶沾仆御,斜阳回首横山腰。 会当解绶穷五岳,青鞋布袜分渔樵。 如猿离槛鱼脱饵,长歌起舞忧怀消。 我读丁卯集,辄思丁卯桥。 佳话偶然耳,流传年代遥。 访古润城南,曲港通江潮。 夹岸几家住,烟火晨萧条。 石梁跨其上,来往惟渔樵。 欹栏与坏柱,风物仍前朝。 吟魂不可接,绿水空迢迢。 酹尔一杯酒,为尔赋大招。 是日又丁卯,一笑羁愁消。 登舟对新月,掉头起长谣。 天衣归遐峰,银蕊辞寒条。 暅阳煦妪之,百昌熙春朝。 扇以明庶风,吹万不刁刁。 鳞塍深沃玉,润渍如培浇。 根荄已纽芽,昭苏半及韶。 富媪将侈富,行看物华撩。 代谢何圜转,一息而一消。 处其噫欠间,恒春安可要。 及时披古编,席珍延大僚。 三惧铭在心,得志毋或骄。 如彼服田农,时时勤耘苗。 井干与丽谯,华矣干云霄。 胜名空籍籍,追赏久寥寥。 此地尚存台,高楼想驭飙。 近连解犊馆,远瞩飞虹桥。 问俗思艰深,考古兴怀遥。 所愿敦诗书,庶可化浮嚣。 长吟云卿诗,穆如以为谣。 旧迹传崇谯,如蜃楼逼霄。 但期佳名垂,安问胜赏寥。 当时谪居人,傲睨凌云飙。 不见百步台,仍经几曲桥。 首春跸重过,前岁景非遥。 几多感衷曲,谁能蠲尘嚣。 望古怀彼才,言志为兹谣。 昔人垒木谯,逸气固凌霄。 何以楼无存,胜迹久寂寥。 云卿此吟望,轩意结飞飙。 芳音亦已歇,烟柳惟荒桥。 瀛驿过已屡,瀛洲谅匪遥。 每来必赓韵,结习馀清嚣。 却笑昭容评,胡逊考功谣。 何年废重谯,旷景澄烟霄。 修文掞鸿词,赓和何寥寥。 而我三继唱,逸兴飞清飙。 言巡江南境,复过瀛西桥(瀛西第三桥为往来通衢)。 爱此诗书邦,文献诚非遥。 觐光来老幼,宁厌腾尘嚣。 如伤周王怀,为度夏代谣。 二月十九雪,数千里而遥。 偏南则沾雨,齐豫歌渥饶。 近北雨继雪,盈寸旋亦消。 甘抚今奏至,同日六花飘。 西北边寒地,本无秋麦苗。 此泽利春耕,深慰吾望翘。 天恩何修得,乾惕励旰宵。 云卿咏华谯,绮句辉丹霄。 至今锦绣文,不随楼寂寥。 泽国事时巡,春昼扬和飙。 鸣銮古瀛州,短亭复长桥。 缅彼遗迹处,沙野迷近遥。 因之悟千古,总资谈议嚣。 其人非所宗,论世为此谣。 福海一百顷(御园东池为福海也皇考时所命名),周遭十一桥。 卧波白鹅眠,戢浪赪鱼跳。 风从西北来,秋意已萧萧。 乘凉贵纡徐,何必催鸣桡。 金风入閒庭,忽见桐叶飘。 捣衣振纤手,就砧曲细腰。 怨意既已切,哀音那得调。 穷边寄凄凉,芳年孤冶姚。 古郡仍木谯,不见楼干霄。 藉问繁华地,几不归凄寥。 瀛州复经过,和铃鸣春飙。 缅彼盛唐代,度此第三桥。 比肩许宋近,游燕胜驩遥⑴。 亦可安命分,犹然怨哗嚣。 今读回波词,孰不鄙其谣。 ⑴ 佺期仕武后朝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遇恩复官复因内宴歌回波词以邀绯袍牙笏之赐其诗名虽著盛唐而谄媚希荣实为士林所鄙耳 我思虞廷去尧之世未曰遥,不识不知其民淳朴之风犹应饶。 云何舜帝挥五弦,尔日乃有南风谣。 愠者不平之气或致怨,而胡有于重华之际欲借薰风消。 是知昊代不如羲年非虚语,大禹下车泣罪心诚焦。 何况三千载递降于斯时也,岂可与古相较风俗之淳浇。 吁哉民碞实可畏愠,岂易解哉吾惟对此惭旰宵。 假山殊垒㠑,高阁诚岧峣。 率因弗恒登,登必兴会超。 湖水近秀挹,西山远翠招。 八窗风纳凉,谁知为暑朝。 晓蟾犹在天,游目极碧寥。 徘徊有所思,孤负是良宵⑴。 ⑴ 是阁虽云望蟾而从未于此赏月故戏及之云 丹枫带秋色,碧巘则后凋。 自然成绘画,而非笔墨描。 犹疑最深处,佺羡若可招。 品诗凭层谯,宋作意凌霄。 沈辞非不佳,末句诚凄寥。 胡兹南楼间,绝唱传扬飙。 韵仍叠六钵,境复度三桥。 观民惟务近,论古漫追遥。 扶携随轻舆,宁复厌喧嚣。 最宜田斯情,因重摛兹谣。 玉戏夫何如,改观神自超。 无圃不为悬,有林皆作瑶。 画图犹绝胜,弗虑见晛消。 何处寻旧谯,如隔云与霄。 千秋誇胜迹,阅久总寂寥。 幸哉斯南楼,楼颓付烟飙。 而竟以诗传,尚寻台与桥。 展义廑政实,叠吟论世遥。 尔时唐帝宴,倖进群臣嚣。 袍笏复牙绯,益鄙云卿谣。 楼即可称谯,吟兴缅干霄。 然而曾让宋,末句殊涩寥(用昭容品诗事)。 独此瀛州章,逸韵同清飙。 壮构今何在,烟村及野桥。 叠诗见其人,初唐原匪遥。 其人实热中,逐炎不厌嚣。 论世亦政方,重赓五字谣。 海疆杂处民风嚣,弹压乱后资大僚⑴。 迩来俗略减偷佻,正宜休养农务调。 其地候暖收更饶,兹称早稻中稔邀⑵。 旸雨时若协气昭,闾阎安堵盗贼消。 幸哉南顾慰远翘,此方望雨仍心焦。 ⑴ 台湾当逆匪林爽文等就擒之后馀匪窜匿尚须𠞰捕因命奎林为台湾总兵前往弹压并搜获馀党以绝根株迩年嚣风渐息各安耕穫兼之连岁有收闾阎元气可复 ⑵ 兹据奎林等奏台湾北路淡水一厅彰化一县雨泽调匀早稻颇为芃茂即中路之嘉义南路之凤山虽雨水少缺尚有内山水源可资灌溉复于四月廿一日南北二路均报得雨早稻正当结实之时更资饱绽现在陆续登场据各属分晰禀报除台湾一县土性浮松向不种稻外其馀全郡一厅三县匀算收成确有八分米价平减地方极为宁谧 夕云弥四山,夜雨霏初宵。 时疏时密间,止以子半饶。 五鼓起披衣,京兆报曙朝。 三寸有馀沾,允称时若调。 昨日历山田,禾黍种出苗。 麦或有结穗,高低弗齐条。 风沙恐致碍,视已心为焦。 此雨诚及时,旱象或可消。 时若岂易言,夏秋时尚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