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23,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近现代(续上) 吴寿彭 1906 - 1987 一首吴玉如 1898 - 1982 二首 夏承焘 1900 - 1986 三首 萧劳 1896 - 1996 一首 萧萐父 1924 - 2008 二首 惺伯民 1865 - ? 一首 徐树铮 1880 - 1925 一首 徐震堮 1901 - 1986 一首 杨圻 1875 - 1941 六首 杨杏佛 1893 - 1933 一首 杨秀先 一首 姚光 1891 - 1945 一首 姚鹓雏 1892 - 1954 三首 叶恭绰 1881 - 1968 五首 俞陛云 1868 - 1950 一首 喻蘅 1922 - 2012 十首 | 为有桥南笛一枝。 筇边又费几篇诗。 来从野水兼天处,吟到秋河近地时。 拚独往,负深期。 自开襟袖任风吹。 眠鸥与我同明月,受尽新凉却不知。 梦饱只成暂喜,肠鸣合是真饥。 自家口舌自家知,盂钵本无二味。 念起斋厨相夺,盟成香积同炊。 生天成佛有何奇,粥饭原来是米。 沫水苍茫画梦痴。 月塘课业谱新词。 先生眉笑许心知。 彤管殷殷传朴学,幽兰默默塑人师。 楚天风雨动哀思。 共和人物半如斯,权利争来不自持。 我亦馀生逃虎口,拈毫痛写竹枝词。 骑鹤烟花,听鹂柑酒,暮风吹袅杨枝。 对惊春鼙鼓,懒问归期。 南楼月上寒犹重,荐翠樽、浓压鹅儿。 曲阑干畔,笛声暗起,醉里寻诗。 可惜局外观棋。 怕九州閟怨,续命无丝。 任邻家娇女,齧笑唇饴。 芳洲一夜生香草,寄素心、玉手亲诒。 儿孙催老,情怀未歇,何似天随。 寻常为著天涯事,两个一堆痴。 而今思想,伤离怨别,总是欢时。 早知如此,还宁拚著,两地相思。 输他牛女,年年离恨,岁岁佳期。 此恨年年无尽,今年没计支持。 雨前风后费沉思。 伤春无气力,含泪看花时。 有意流莺宛转,无情乳燕参差。 独眠人起下楼迟。 捲帘红瘦尽,惆怅惜空枝。 打起流莺梳洗迟。 明眸骀荡艳阳枝。 烟花三月捲帘时。 西塞山前红浪急,大堤风满绿杨丝。 伤心不独为相思。 花里逢君把玉卮。 江南风物异前时。 落花深处诉相思。 遮莫怜深翻避面,转因语重未通辞。 更无人地更无词。 锦帐灯明,银屏香暖,如今不用相思。 弯笺重叠,分明煞费支持。 桃花红了还重数,到菊花、黄了枝枝。 莫嫌迟,觅觅寻寻,我早先知。 那时早證红丝。 记得花开逢闰,三月佳期。 举案人来,这回上下床时。 纵教豪气难除尽,笑元龙、蘸上些儿。 寄新词,可许刘桢,平视芳姿。 左列诸君子,彊老、鹤老、湛翁仅得奉手,彦通陈君尚悭一面,其余皆投分有素,劘切相期者,卅余年来存殁参半,怀人感逝,凄结弥襟,岂独寻揽篇章,怀味芳华而己。至于薄殖寡闻,甄搜苦隘,其有遗缺,无关爱憎,大雅亮之。 荆驼泪,侍从最忧时。 隔阔沧江青琐梦,凄迷锦瑟玉溪诗。 一代大家词(朱彊村)。 痼疾繁忧两不支。 余霞空似夏云奇。 由来骚怨杂然疑。 匪石心情坚孰语,呼天残泪老犹诗。 此情倘许故人知。 苕霅风流依旧在,忍寒滋味谁知。 传衣心事忆当时。 砚池承雨露,桃李灿燕支。 校勘铅丹酬语业,词肠宛转奚疑。 兰成萧索益凄其。 冰弦凝玉柱,疏蕊发琼枝(万载龙师榆生传授倚声学门径。)。 ① 《艺文随笔》题作“赠荣远四首,丁亥冬日作”。 憎命文章夙有知。 君犹委婉⑴惜华词。 朅来冷月凄风夜,吟到回肠荡气时。 今旧感,费沉思。 论心往往又矜持。 依违荐尔低声语,冷眼何曾圣得知。 ⑴ 《艺文随笔》作“宛”。 ① 《艺文随笔》无题,有 序作“樱花初放,倏尔将阑,独步校园,偶成二阕。时戊戌春日”。 似锦如荼雪满枝。 八重浅澹绰冰姿。 倾囊合贮冶春词。 唾地缤纷经雨后,绣天绚烂放花时。 芳心唯有峭⑴寒知。 ⑴ 《艺文随笔》作“嫩”。 病院归来惘惘思。 天荒地老此何时。 难言沧海桑田事,且读明珠翠羽词。 夏已尽,暑犹迟。 铄金流火涸天池。 晚来莫怪金风吝,聒耳烦蝉响万枝。 曲径云栖绰筱枝。 筛烟拥绿近亭池。 小园春尽惜芳时。 冥色催诗仍默默,山容孕雨尚迟迟。 杜鹃声老晚风痴。 葭岸蛙歌彻,清波鸭队嬉。 香飘菡萏晚风欹。 恰似六郎沉醉舞腰支。 绮藻流光采,澄塘贮梦丝。 王乔星眼最相思。 妒煞若耶溪畔小西施。 退老驰书题帖砚,吟怀遥系鹅池。 云鸿绛豆伴蛟螭。 安亭多雅韵,末学夙钦之。 前代词人宗两浙,四明更擅华辞。 永嘉春草祀崇祠。 彊村吾未识,愧受道场词⑴。 ⑴ 民初,林铁尊官永嘉,见两浙词人祠于春草池畔,朱彊村太老师集联云:词客有灵应识我,西湖虽好莫题诗。癸未秋榆生师授我《彊村语业》三卷,憾未及见道场山风范。 苦忆驹乡幽胜地,凤桥画齿澄池。 文宫武庙列碑螭。 希文与朱子,遗迹孰知之⑴。 今岁中秋水浒会,八方荟集宏辞。 揭牌荣典耐庵祠。 幽光终炳焕,刍议纪吾词⑵。 ⑴ 吾乡苏北白驹,为文化古镇。关庙、文昌宫、凤凰桥、画齿潭皆当地名胜。庙有参天之千年银杏树,望气如山。廊庑有天圣范仲淹重修碑记,庙侧紫竹林洞门上有“朱晦翁读书处”石额,惜皆毁于戊寅【1938】寇火矣。 ⑵ 白驹有“施氏宗祠”,祀“施彦端,字耐庵”为当地施氏第一世祖。白驹西乡又有施耐庵墓。民间流传之《施氏族谱簿》数种及传抄之《淮安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铭》等,皆指彦端字耐庵,为《水浒》作者。1947年5月31日,余曾在《申报》撰文详述其事,当时为国内先声。美国哈佛大学艾尔温教授【Richard·G·Irwin】闻讯,曾函赵景深先声索取剪报,摘载入其新著《TheEvolutionofaChineseNovel》中。迄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学者对此公案展开争论,余亦有五篇论文参加。经十余年之论证,终于取得共识。九十年代初,施祠已改建为施耐庵纪念馆。2001年8月定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