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曰: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齐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 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⑴。 ⑴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诗纪前集》一。○《诗纪》云。刘知几史通曰:田常见在而遽呼以谥。此之不实。昭然可见。○逯案。此歌自是后世所传。故有成子之说。然亦仍为周末之作。观下歌可知。 《汉书》曰:是时侍中董贤爱幸于上。遂下诏封贤等。下丞相御史。益封贤二千户。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曰:高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主威已黜。府藏已竭。唯恐不足。财皆民力所为。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云云。臣常为之寒心。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⑴。 ⑴ ○《汉书》王嘉传。全唐文二百七十七柳泽上睿宗书。 《华阳国志》曰:泰瑛。南郑杨相妻。大鸿胪刘巨公女也。有四男二女。相亡。教训六子。动有法矩。长子元玲。次子仲玲。兄弟为名士。泰瑛之教。流于三世。四子才官。隆于先人。帮时人为之语曰: 三苗不止。四珍复起⑴。 ⑴ ○华阳国汉中士女志。古谣谚三十三。○逯案。《华阳国志》十二刘巨公为后汉人。 《后汉书》曰:桓典。字公雅。灵帝时为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政。典执正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 行行且止。避骢御史⑴。 ⑴ ○《后汉书》本传。《书钞》六十二引续《汉书》。《类聚》九十三引东观《汉记》。《初学记》十二。《御览》二百二十七、四百二十七。又八百九十四引东观《汉记》。《诗纪》九作避骢。 《后汉书》曰: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⑴。 ⑴ ○《后汉书》本传。《御览》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二。《诗纪》九作杨伯起。 巴郡葛,当下美(○《华阳国志》八大同志。)。 《晋书》曰:元康中。天下商农通著大鄣日。时童谣云云。及赵王伦篡位。其目实眇焉。 屠苏鄣日覆两耳。当见𥈎儿作天子⑴。 ⑴ ○《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御览》六百八十七引晋八王故事。《诗纪》四十四。 《晋书》曰: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云云。鲲闻之曰:犹不废我啸歌 任达不已。幼舆折齿⑴。 ⑴ ○《晋书》谢鲲传。《御览》三百六十八作谣。《诗纪》四十四作幼舆谣。 高僧传曰:昙爽立寺。名新亭精舍。后孝武帝南下伐凶。銮旆至此寺。及登禅。复幸禅堂。故元嘉末童谣云云。乃禅堂之谓。故中兴禅房犹有龙飞殿焉。 钱唐出天子⑴。 ⑴ ○高僧传竺法义传。○逯案。《宋书》符瑞志云。元嘉中谣言钱唐当出天子。与此小异。今以僧传为主。 南《齐书》曰:宋泰始中童谣云云。故明帝杀建安王休仁。苏侃云。后顺帝自东城即位。论者谓应之。乃是武进县上所居东城也。 东城出天子⑴。 ⑴ 南史作天子出。○南《齐书》祥瑞志。南史齐高帝纪。 南史曰:沈麟士隐居馀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人为之语曰: 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⑴。 ⑴ ○南史沈麟士传。《御览》五百五。《诗纪》六十三。 南史曰:临贺王正德与侯景同逆。其后梁室倾覆既由正德。百姓至闻临贺郡名亦不欲道。童谣云云。其恶之如此。 宁逢五虎入市。不欲见临贺父子⑴。 ⑴ ○南史临川王宏传附正德传。《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九十七并作梁童谣。 《隋书》曰:武平元年童谣。按其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谋遣刺客杀和士开。事露。反为士开所谮而死。 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⑴。 ⑴ ○隋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九。《诗纪》百十一。 北史曰:宋世轨。齐天保中为大理少卿。执狱宽平。多所全济。大理正苏珍之以平干知名。时人以为二绝。寺中语曰: 决定嫌疑苏珍之,视表见里宋世轨⑴。 ⑴ ○《北齐书》宋世轨传。北史宋世轨传。《诗纪》百十一。又《北齐书》苏琼传引上一句。 《隋书》曰:炀帝嗣位。萧琮以皇后之故。甚见亲重。拜内史令。改封梁公。尝与贺若弼深相友善。弼既被诛。后有童谣曰云云。帝由是忌之。遂废于家。未几卒。 萧萧亦复起(○隋书萧琮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