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7,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明(续上) 李春英 1563 - 1606 一首李蓘 1531 - 1608 一首 李渭 1513 - 1588 一首 李瑀 1542 - 1609 一首 梁应龙 1597 - 1677 一首 林悌 一首 茅瑞徵 一首 阮大铖 1587 - 1646 二首 申佳允 1602 - 1644 一首 宋寅 1517 - 1584 一首 孙绪 1474 - 1547 二首 陶益 1520 - 1600 一首 王夫之 1619 - 1692 一首 魏冲 二首 文洪 一首 吴竣 1587 - 1666 二首 徐夜 1617 - 1688 一首 张吉 1451 - 1518 一首 清 查慎行 1650 - 1728 二首钱载 1708 - 1793 二首 王闿运 1833 - 1916 一首 朱彝尊 1629 - 1709 一首 查元鼎 1804 - ? 一首 弘历 1711 - 1799 三首 | 山势巉岩如虎踞,佳气葱葱鸾凤翥。 五更开襟望北辰,烟霭䑃胧天渐曙。 日上扶桑气高褰,分明指点神京处。 雨来君亦来,春去君随去。 隔岁方握手,暂向残花语。 诗兴自萧索,韶光坠何处。 长堤万条柳,离愁惹飞絮。 君言采黄精,且向山中去。 山中黄精有也无,露湿芒鞋知何处。 兀然土室中,仰视寒空语。 饱食而曲肱,少壮倏已去。 高轩何误人,忧患莫予恕。 悔不蚤荷锄,耕馀事箕踞。 遥视城市间,烟海浩无曙。 吾友寒岁松,亭亭表森著。 一身备川岳,巍然九州誉。 拯时策若屯,安禅性长豫。 蔼蔼春山云,荫我支床处。 何不巾车来,炉灰剥残蓣。 灯昏夜檐雨,鸟唤春窗曙。 索居病相仍,兀坐纷万虑。 怀哉松月客(愚庄又自号松月轩),天马非庸御。 高情寄烟霞,馀兴牵花絮。 挥尘无倦听,落笔有神助。 自视即缺然,宁复要时誉。 松林属有行,赆赠烦妙语。 传示慰愁寂,领略会心处。 关西与湖右,岂有近远与⑴。 连环入梦频,何日归宁去(君与余皆拟以来月往觐)。 ⑴ 景裕椿府为成川府使。家君作牧洪州。 古人重循良,仁恩在黔庶。 今人重循良,瑰奇在声誉。 羡君道术奇,不爱名实著。 把手问饥羸,低头理沮洳。 德化甫三月,歌谣闻处处。 往年锥并无,今得饔飧饫。 熠熠鹰鹯群,忽睹祥鸾翥。 简书昨日下,别我欲何去。 清漳溯新流,黄堂归旧署。 习习风徐来,窅窅天方曙。 望望北天云,百忧复千虑。 受来非彼来,应去亦不去。 云行而雨施,皆予措躬处。 落叶千峰黑,篮舆问何处。 犬吠知有村,石蹲疑虎踞。 童子数相失,前后遥相语。 望望渔火生,还归石湖去。 杨侯不去乡,端思钓游处。 一丘何足多,当年共容与。 鱼鸟亦会心,良能供暇豫。 春曲着牢睡,报曙禽先语。 青山沐野雨,翠眉浮远处。 腊雪无点白,玄冥暗中去。 聚星罢白战,诗体禁盐絮。 春花得人怜,飘荡尚苦遽。 天公肯汝惜,狼籍等败絮。 从来择庇群,多在成蹊处。 君看西家叶,又过东家去。 此来为游遨,忽迫失足虑。 中情一恇怯,进退两失据。 隤云如奔逃,片片掠面去。 霞标尚天半,欲到苦难遽。 松根络崩岩,怒石虎蹲踞。 随身赖竹杖,将伯倘予助。 移时陟层颠,鸾鹤似可御。 眼前少行辈,坐长丈人倨。 登顿方自兹,休矜最高处。 山高十三丈,泉名十一处。 脉流藓壁阴,甘冷此云庶。 绍兴淘复出,见底清无淤。 倘来绣领人,照影不能去。 溪回凡几折,早已涤尘虑。 静看三树松,深阴且箕踞。 客去鹤飞来,客来鹤飞去。 精舍高低翠岑据,老松虬张石虎踞。 虽称仿古各体俱,却是自家得力处(王原祁画盖自大痴法得悟入)。 北魏称贤君,恭已勤临御。 其初定武业,帝以崇文著。 崇文固已佳,衣冠改无据。 智者之所嗤,迂者之所誉。 试看北魏祀,四世遂斩遽。 祖宗其忍忘,艰难可弗虑。 摛词戒后人,叮咛听斯语⑴。 ⑴ 魏室创业经世咸尚威武至孝文帝始崇文教虽亦润色太平之一端乃改易衣冠亲服衮冕朝飨四传而国社遂墟足为忘祖背本之鉴而辽金及元之末季皆踵其失凡改汉衣冠者不再世而辄亡益足深警矣昔我无忘太宗文皇衣帝因阅金世宗纪见其有禁约子孙祖宗为训服语言悉遵旧制曾且远命侍臣宣读金史什等谕诫大臣圣虑至深然彼时达海巴克即有应效汉人服饰制度之请我当达海巴克什乃满洲世仆且太宗斥而不从夫略立国之初徒以习汉字即怀见异而迁之意可见满洲臣子专习文墨无有不染汉人习气者惟在上之人力挽其弊而无为所惑余益用是深惧昔年恭读器图实录因敬述衣冠圣训勒石垂示后亲制皇朝礼式序于勿改一事谆切中警我世世子孙臣庶惟当敬守勿渝永延亿万载丕丕基故不能已于丁宁告戒耳兹咏魏孝文事因复阐发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