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40七絶 2411五律 1033七律 2473五排 113七排 39 131四言 5六言 86古體 387樂府 24 4 39 5辭賦 1 10其他 23 45
共2473,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续上)
李睟光 1563 - 1628 四首
李孙宸 1576 - 1635 二首
李廷馣 1541 - 1600 十首
李廷龟 1564 - 1635 一首
李廷馨 1549 - 1607 一首
李廷仪 一首
李荇 1478 - 1534 一首
李宜茂 1449 - 1507 二首
李昱 二首
李裕 1424 - 1511 一首
李之世 六首
赠琉球国使臣近体 其九 (辛亥) 明 · 李睟光
七言律诗
曾从舆地志中参,风俗山川已熟谙。
日月并明天内外,波涛不隔海东南。
间关水陆炎程万,辛苦梯航象译三。
邂逅今朝真自幸,使还他日足奇谈。
簉贺彤墀幸共参,得闻风土饱相谙。
乾坤界别中华外,日月光分北户南。
跋涉溟涛应过万,来庭岁律已经三。
欲将彩笔图王会,归与东人作异谈。
按:(识)壬子正月。仆等在北京。与琉球国使臣相见。五月还朝。至七月。济州牧使李玹驰启。本月十二日。有异样船一只停泊于本州么罗岛港口。卸下八个人。自说琉球国使臣。进贡回还。遭风缺食。要乞水米以归。牧使领进军兵。将欲接应。坐船人等疑恐。却弃卸下人口。挂帆还走。不知去向。其八人中有姓名马喜富者。稍解华语。供称俺随长史蔡坚进贡天朝。与贵国使臣某某相见。今年正月二十三日离北京。五月到福建。七月初一日开船。十二日在海遇风。来泊贵国地方云。即将马喜富等来京译审。官给衣帽盘缠。押送天朝。夫琉球距我国隔海窅远。自北京而福建。由福建而我国又益远。水陆所经。不知其几许万里。而仆等与其国人相遇于北京仅数月间。又漂到于我国。吁亦异哉。 按续文献通考曰。暹罗国方千馀里。本暹与罗斛二国地。暹乃赤眉遗种。元至正间。始合为一国。万历二十年九月。经略侍郎宋应昌奏。暹罗国正使握叭哩等。愿督兵荡剿倭巢。奉圣旨。夷使所称。具见忠义。事关重大。另选一能事官员。同往彼国。宣谕朝廷德意。取有回文。方可举事云。夫暹罗距日本累万里。而奋愿举兵纾难。事虽不行。其志气可尚也。又按琉球在外夷。最小而险。自福建梅花所开洋。顺飙利舶。七日可至。其国自古不通中国。元遣人招谕不从。皇明洪武初。中山王遣子弟入学。自后夷习稍变。被服冠带。著作篇什。有华风焉。又吾学编曰。琉球赋法。略如井田。王及臣民。各分土为禄食。上下无征敛。用刑甚严。兵甲坚利。好争狠斗。辄刃杀人。度不能脱。即剖腹自毙云。盖其俗。与倭相类耳。 按高丽时。洪武二十二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使玉之。奉表称臣。献方物。刷还被倭掳人口到顺天府。乃遣迎接使以待之。差典客令郑允厚等报聘于琉球国云。余顷年遇琉球使臣蔡坚等游北京。则坚等屡言洪武时通聘之事。盖谓此也。又慵斋丛话言。成庙朝琉球遣使求贡。本集中有琉球国进白鹦鹉表。今琉球使臣接待事例。载在宪典。而成庙朝以后遂绝不通。至先王朝庚寅。琉球国人要宇等漂到本国地方。押解辽东。转奏刷还。所谓其人尚在北山生住者此也。范至能桂海志曰。南人喜食槟榔。用蚬灰并扶留藤同咀则不涩。又曰。以槟榔蛤灰奉宾客。土人作小合为三室。一贮灰一贮藤一贮槟榔云。余赴京时。见暹罗国人常吃石灰槟榔。意甚怪之。今得是书。始知所吃非石灰。乃蛤灰也。李睟光书。
帝泽随春域外覃,九天纶綍映芝函。
河清庆会千年一,华祝欢呼万岁三。
心切子牟思魏阙,病同司马滞周南。
龙墀此日违趋贺,歌颂无能只自惭。
重九(乙巳) 明 · 李睟光
七言律诗
一秋无兴事幽探,向老羁怀转不堪。
山菊映衣黄欲染,岸枫当面赤疑酣。
愁边令节逢重九,病里深杯负两三。
却忆去年高会处,西风吹帽洛城南。
西来五叶法初南,遗蜕千秋尚在龛。
心到空时真不二,教从归处更无三。
山前香雾长疑雨,林里幽花并是昙。
京洛悠悠成底事,何如此地一皈参。
得覃韵 明 · 李孙宸
七言律诗
文酒经时事事谙,西山还共访名蓝。
盟同泉石宁终负,歌到骊驹便不堪。
谁以去天誇尺五,繇来赋芋总朝三。
扶摇九万鹏程在,六月从君暂徙南。
鹤唳三更月正南,松梢露滴湿青岚。
考槃有所谁能共,真味无言独自含。
樽里圣贤将作伴,卷中糟粕不须探。
五年投笔论兵地,习气因君又一谈。
其二
七言律诗
奔走东西与北南,乱馀踪迹似飘岚。
羡君佳处方栖托,愧我何时得哺含。
世上尘劳心上息,峡中幽趣静中探。
残年菽水当荣养,此外悠悠不足谈。
其三
七言律诗
此生终是恋终南,万死归来对碧岚。
草没羊场遗址失,台空禹榭夕阳含。
追思往事肠堪断,默想前游梦亦探。
白首相逢天幸耳,仆更难尽少时谈。
其四
七言律诗
虚警频传自岭南,夕峰明灭隔烟岚。
妙方皆曰走为上,苦胆谁知卧则含。
休道兴亡元有数,可怜虚实敌能探。
半生多口今无用,说与哥哥莫浪谈。
其五
七言律诗
千载神都华岳南,倚天楼观拂晴岚。
锦袍公子欢何极,珠翠佳儿笑半含。
人竞刀锥忘远虑,祸藏安乐孰冥探。
黍离麦秀须臾事,惨目伤心未忍谈。
其六
七言律诗
僦居容膝近城南,朔吹萧萧带冻岚。
少日就冰欢自得,如今卧雪痛难含。
三杯浊酒浇肠煖,百沸汤盘信手探。
赖有西邻同气味,拥衾时复共心谈。
其七
七言律诗
休官去岁卧湖南,清梦时时绕䌽岚。
雪里香梅邀客赏,春初绿酒劝人含。
诗题十咏留馀兴,病㤼千岩懒往探。
问舍求田嗟已晚,祗今归计付空谈。
其八
七言律诗
谁唤山人起水南,空馀蕙帐挂浮岚。
微诚恋阙头先白,老眼看云泪欲含。
出处有时宁自断,安危关命岂容探。
西晖苦短风吹急,此事惟应共我谈。
其九
七言律诗
弊庐何处觅山南,兵燹遗墟锁暮岚。
说到旧情长耿耿,算来时事只含含。
城中车马空相遂,物外天游未易探。
梦罢五更窗吐月,幽怀郁郁与谁谈。
其十
七言律诗
少年鹏击志图南,老去飞鸢跕瘴岚。
蜀犬何妨逢日吠,射工元自见沙含。
三冬卧病鸡窗伴,万里无心虎穴探。
十首诗成资一噱,从今闭口不多谈。
秋来多病懒朝参,悄悄离怀转不堪。
曾是金门老学士,今持墨绶小江南。
身更左宦方为味,老寄危班只太憨。
别后柴门掩寥落,几时归雁过湘潭。
北山之北南山南,长对朝云与暮岚。
卜筑盘中同李愿,结庐江上慕罗含。
心轻绂冕怀遐举,与逸岩峦得纵探。
何日办身从子去,鹿裘藜杖打农谈。
午饭琉璃寺次韵 明 · 李廷仪
七言律诗
沙路逶迤东复南,午阴僧寺驻羸骖。
黄韰淡饭随时饱,土俗民情到处谙。
西峤迎眸青霭霭,晚风吹鬓影毵毵。
驿亭一夜萧萧雨,宦况离怀两不堪。
秋风萍梗各西南,万里情怀已不堪。
旅馆新诗编一一,故园荒径忆三三。
生涯到此何劳问,世故多违已饱谙。
短发更从湖海谪,也知随处等虚庵。
黑头持节按天南,一代繁华到自谙。
恩出九门知礼重,忧分方面见才堪。
桑麻村巷春无事,弦管楼台兴亦酣。
我有新诗三百首,为君先颂召棠甘。
争道风流李校勘,壮心磊落压朋簪。
节旄原隰秋光好,诗酒楼台逸兴酣。
伯乐一过空冀北,信臣遗泽在河南。
行行好展平生志,留与南人作美谈。
宿山庵 元末明初 · 李昱
七言律诗
初夏日长夜渐短,客子颇爱青莲庵。
明月皎皎鹤在树,凉风萧萧龙起潭。
小簟琅玕破幽梦,深杯琥珀凝馀酣。
关河千里暗芳草,与尔一曲歌江南。
岁莫俄惊十日冻,天风吹雪满江南。
穷阴积数花应六,丰岁标祥白已三。
出土麦苗还自秀,傍岩梅蕊为谁含。
此时安得池徵士,茗碗新诗夜剧谈。
登九龙山 明 · 李裕
七言律诗
龙山高出鲁城南,暇日登临一驻骖。
万壑声寒飞远瀑,九峰云尽蔼晴岚。
崇冈环抱先贤庙,小径斜通古佛庵。
喜有邹人孟博士,相随坐石纵清谈。
三生缘事可谁谈,影里前身嘿自参。
珠海寺门閒乞子,石钟山畔老瞿昙。
肩头明月诗千首,床上葫芦易一函。
莫道此生忙未了,因君借宿古那庵。
其二
七言律诗
浪说浮生六十三,休将泡影恋虚潭。
颠毛秃尽那堪祝,卧胆尝来亦自甘。
果腹半飘黄麦饭,盖头一把白茆庵。
身前身后茫茫事,共剔寒灯五夜谈。
莫是千年老白蟫,前身蠹却几琅函。
吐来赤水疑成字,纳尽玄霜岂为贪。
尚想片云浮玉沼,也随圆魄下金潭。
多情不似传书鲤,满腹螺香一味憨。
七字投来珠满函,频思剖腹未云贪。
半窗红雨阶前坠,昨夜青灯榻畔谈。
山抱湿岚供稳睡,花啼晓露洗馀酣。
春光岂为游人驻,何事相逢说解骖。
乘风破浪我何堪,却向南溟又更南。
海舶有时夷互市,官邮半是草为庵。
餐多瑶柱如常馔,饮试椰浆亦觉酣。
苍屹间云金栗月,也曾狂笔扫晴岚。
疏柳为衙草结庵,门开荒径亦三三。
诗催击钵飞毫和,辩送悬河捉麈谈。
儗介名山凭两屐,从酣巧鸟唤双柑。
风流转觉随波去,韵事于今遍海南(孟与曾和余草堂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