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623七絶 22926五律 12536七律 19898五排 941七排 142 1718四言 312六言 329古體 5475樂府 409 9 422 88辭賦 26琴操 10 102其他 428 422
四支平声  姿 [作为] [饿也] [参差] [系累] [委迤,自得貌] [顺迁也,类推] [跨马,动词] [理也] [蔫也] [水索也] [恨声] [鼻液] [委蛇] [衣下曰齐。又与荠通] [水中高地] [比邻] [语助辞] [高丽] [音兹] [音诗] [音夷] [群飞貌] [牛驳] [九嶷] [月氏] [生息] [以箸取物] [呜戏,叹辞] [犛牛尾也。又与釐通。] [相欺也。遗也] [重也。又与累同] [谷蠡。瓠勺] [蹇也] [与逵同] [节也] [举目貌。又县名] [口声] 觿 [偲偲,相切责也] [梓也] [我也。悦也。] [下也] [木名] [委蛇] [剪齐也] [牛黑色] [克也,任也] [荷衣] [蕲茝也。求也] [捕鱼具] [㠁嵯] [山足] [木名]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多音字辨析:
飢 支韻,平声 (jī):音肌。《玉篇》饿也。《书·舜典》黎民阻饥。
饑 微韻,平声 (jī):音机。《说文》谷不熟为饥。从食几声。馀详饥字注。
繁体或异体字:饑飢
拼音:jī  韵部:支、微

〈名、动〉
    (形声。从食,幾(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 同本义
    • 饑,谷不熟为饑。——《说文》
    • 五谷不熟谓之饥。——《墨子·七患》
    • 降丧饥馑。——《诗·小雅·雨无止》
    • 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 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孟子·梁惠王下》
    • 四时不出,天下大饥。——《淮南子·天文》
    • 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汉书·翼奉传》
  • 又如:饥荒;饥馁(饥饿);饥时得一口(紧要处得人救济,恩德深厚);饥氓(逃荒的人);饥岁(荒年)
  • [动]:通“飢”。吃不饱,饿

〈名、动〉
    (“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
〈动〉
  • 吃不饱
    • 飢,饿也。从食,几声。——《说文》
    • 可以乐饥。——《诗·陈风·衡门》。笺:“饥者,不足于食也.”
    •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 或受之饥。——·贾谊《论积贮疏》
    • 军兼以饥疫。——《资治通鉴》
  • 又如:饥火(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饥殍(饿死的人。同饿莩);饥驱(为饥饿所迫,出外奔波谋生);饥火中烧(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
  • 通“饑”。荒年,五谷无收
    • 饥岁之春。——《韩非子·五蠹》
    • 比年不登,人用饥匮。——《后汉书·张奋传》
  • 古国名
    • 西伯饥国,灭之。——《史记·殷本纪》
康熙字典古文:𩜆𩚮

  • 玉篇》紀衣切,音機。 (微韻)
  • 說文》穀不熟爲饑。从食幾聲。餘詳飢字註。


  • 唐韻》《集韻》居夷切《韻會》居狋切,𠀤音肌。 (支韻)
  • 玉篇》餓也。《書·舜典》黎民阻飢。《爾雅·釋天》穀不熟爲飢。《註》五穀不成。《又》仍飢爲荐。《註》連歲不熟。《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飢。
  • 又《正字通》國名。西伯伐飢國,滅之。
  •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飢氏。又漢有大豪飢恬。
  • 按:說文》飢、饑二字,飢訓餓,居夷切,饑訓穀不熟,居衣切。汪來虞方伯說,饑饉之饑从幾,飢渴之飢从几,諸韻書俱分列支微兩韻,止《集韻》飢字訓或从幾,經傳頗通用。《長箋》云:近代喜茂密者通作饑,趨𥳑便者通作飢,遂成兩謬。經傳不誤,恐傳寫之譌也。
  • 集韻》別作𩚮。
  • 《龍龕》同𩚚。
  • 考證:〔《左傳·定二年》殷人七族,有飢氏。〕
  • 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殷人改殷民。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榖不孰爲饑。釋天文。又曰。仍饑爲荐。按論語年饑、因之以饑饉。鄭本皆作飢。从𠊊。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餓也。與饑分別。葢本古訓。諸書通用者多有。轉寫錯亂者亦有之。从𠊊。几聲。居夷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