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多音字辨析:夏 祃韻,去声 (xià):音暇。四时,二曰夏。《释名》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夏 马韻,上声 (xià):音下。中国曰华夏。《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诗·周颂》肆于时夏。
夏
拼音:xià
韵部:马、祃
〈名〉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 泛指中国
- 蛮夷猾夏。——。孔传:“夏,华夏。”
-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 朝代名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 始于虞夏。——蔡元培《图画》
-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虞夏以来。——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1)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2)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3)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4)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如:夏国;大夏
- 通“厦”。大屋
-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 姓
〈形〉
- 大
- 夏,大也。——《尔雅》
-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 [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 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 华彩,即五色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説文解字夏 𨂮 古文夏。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中國之人也。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从夊。从頁。从臼。臼、㒳手。夊、㒳足也。胡雅切。古音在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