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多音字辨析:下 马韻,上声 (xià):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
下 祃韻,去声 (xià):《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
下 麌韻,上声 (hù):
下
拼音:xià
韵部:作名词用时,属马韵;作动、形、量词用时,属祃韵
〈名〉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 下,底也。——《说文》
- 在南山之下。——
-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 君臣上下。——
- 阴山下。——
-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
-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 地
-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西山经》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 指下巴 。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颏)
- 臣下;百姓;群众
-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左传·昭公十八年》
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属下相互勾结)
- 方面
-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西游记》
又如:经过调解两下里都同意了
- 下一次 。如:下不为例
- 特指湖泽
- 地表之下
- 里面
-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三国演义》
- 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 指时间、处所、范围
- 位在下的人
- 不耻下问。——
-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上下齐同。——《资治通鉴》
- 与其群下
〈动〉
- 下来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
- 下车引之。——《世说新语·方正》
- 下见小潭。——唐·柳宗元
- 客驰下。——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下世(神仙到人间去);下山;下楼;下凡(神话中,神仙降至人间称“下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 落下;降下
- 下,落也。——《尔雅》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又如:下火(天气炎热);下雨;下雪;下雹子
- 离开 。如:下榻(下床);下翻(翻倒);下席(离开席位,表示恭敬);下番(犹下班);下饷(谓收工吃饭)
- 弯屈
又如:下头(低头);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 卸下
- 宾主下尘榻。——沈约《和谢宣城》
- 下担捋髭须。——
又如:下门(店铺卸下门板,谓开市)
- 放入;投入 。如:下采(下赌注);下埽(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下酿(将熟黍米投入曲液中发酵制酒)
- 施行;使用 。如:下火文(佛家火化尸体时念颂的祝告文)
- 完成;结束 。如:下架(典当期满);下稍头(结局;收场)
- 递送 。如:下插定(送订婚礼物);下小茶(女子纳受男家聘礼。又称下茶,吃茶);下究(犹下达);下话(犹言传话)
- 发表、宣告
- 令初下。——《战国策·齐策》
- 诏既下。——清·梁启超
- 谕旨将下
- 而卒不下
又如:下制(下诏;皇帝发布诏令);下指示;下令;下逐客令;下命令;下战书;下请帖
- 去;到
- 便下襄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顺江东下。——
- 水陆俱下
- 买舟而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常指从北到南、从上游到下游、从城市到乡下、从上层到基层。如:下番(到外国);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 做饭
- 等我里头赶着给你老炸点儿锅渣面筋,下点儿素面你吃。——《儿女英雄传》
又如:下饺子;下面条;下汤圆
- 指某些动物生产;养;生 。如:下仔;下小猪;下一窝狗崽
- 从事棋类活动时,举手着子 。如:下着(本谓下棋落子)
- 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 皆下之。——
- 乐毅抉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三国演义》
又如:连下数城
- 歇宿;收留
- 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
- 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西厢记》
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 以菜肴佐食 。如:下饭(配饭的菜肴);下口(下酒菜;饭菜);下酒物(下酒。用以佐酒的食品)
- 投降
-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
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 居人之下;谦让
- 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唐·韩愈
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 安扎
- 拍
-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薄暮下管键。——清·方苞《狱中杂记》
〈形〉
- 身分、地位低
又如:下役(仆役;差人);下一肩(次一等);下作(低贱;卑微);下次小的(下次孩儿。元代称仆役);下番(称少数民族);下人(下属)
- 幼小 。如:上下(长幼;尊卑)
- 次序或时间在后
- 上下同欲。——《孙子·谋攻》
- 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自王以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 上下颇惊。——宋·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 如:下稍头(后来;终了);下浣(下旬);下邻(右边的邻居);下古(近古);下半世(人的后半辈子);下回(下次)
- 低于,少于 。如:下节(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下中(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下考(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量〉
- 表示动作的次数。如:下子(表示动作次数);敲了几下门;摇了几下旗
- 表时间的单位,犹言点。如:下子(表示时间短暂)
説文解字丅 下 篆文丅。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底也。底當作氐。广部曰。底者、山凥也。一曰下也。許氏解字多用轉注。轉注者、互訓也。底云下也。故下云底也。此之謂轉注。全書皆當以此求之。抑此底字當作氐。广部一曰下也四字。疑後人所綴。何者。許書無低字。日部昏下曰从氐省。氐者、下也。正與此下者氐也爲轉注。上、高也。下、氐也。高氐亦正相反相對。今本氐篆解云至也。亦當本作下也。如是正之。乃見許氏發揮轉注之恉。有好學深思者。當能心知其意也。从反𠄞爲𠄟。有物在一之下也。此古文下本如此。如𨳌字從古文下是也。後人改𠄟爲丅。謂之古文。則不得不改丅爲。謂之小篆文矣。胡雅胡駕二切。古音在第五部。篆文下。今各本篆文作。後人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