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476七絶 91五律 5七律 2五排 4 116四言 87六言 9古體 1131樂府 58 1 105 39辭賦 2 20其他 62 28
四寘去声  [车骑,名词] [鼓吹] [容易] [连累] [惠也,与也] [因为] [馈遗] [记也] 使 [待也] [覆也,及也] [与智同] 诿 [音备,本作絥。] [未已也] [槌也。又通置] [倾也,邪也。] [直视也] [乳化也。] [已也。辞也] [声也] [语已辞] [同喂] [亦水索也] [有庳,国名] 岿 [积也] [称锤]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bí  韵部:
〈名〉
    (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 鼻,主臭者也。——《说文》
    •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 肤灭鼻。——《易·噬》。注:“艮为鼻。”
    •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 初始,发端
    •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 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隅。——《汉书·扬雄传》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寘韻)
  •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 又炊鼻,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杜註》炊鼻,魯地。
  •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師古註》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註》相習以鼻飮也。
  • 又反鼻,蝮蛇別名。
  •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李時珍》曰卽豨薟。
  •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 考證:〔《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陽。〕
  • 謹照原文汾陽改汾隅。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所㠯引气自畀也。所以二字今補。口下曰所以言食也、舌下曰所以言別味也是其例。老子注曰。天食人以五氣。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白虎通引元命苞曰。鼻者肺之使。按鼻一呼一吸相乗除。而引氣於無竆。自讀如今人言自家之自。自本訓鼻。引伸爲自家。从自畀。以義爲形也。父二切。十五部。

  𦣼 古文自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鼻也。象鼻形。此以鼻訓自。而又曰象鼻形。王部曰。自讀若鼻。今俗以作始生子爲鼻子是。然則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而用自爲鼻者絕少也。凡从自之字、如尸部㞒、臥息也。言部詯、膽气滿聲在人上也。亦皆於鼻息會意。今義從也、己也、自然也皆引伸之義。疾二切。十五部。此亦自字也。省自者。䛐言之气从鼻出。與口相助。䛐者、意内而言外也。言从口出、而气从鼻出。與口相助。故其字上从自省、下从口。而讀同自。疾二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