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787七絶 23815五律 13008七律 20677五排 975七排 154 1723四言 313六言 332古體 5562樂府 410 14 422 88辭賦 26琴操 10 102其他 434 423
四支平声  姿 [作为] [饿也] [参差] [系累] [委迤,自得貌] [顺迁也,类推] [跨马,动词] [理也] [蔫也] [水索也] [鼻液] [恨声] [委蛇] [衣下曰齐。又与荠通] [比邻] [水中高地] [高丽] [语助辞] [音兹] [音诗] [音夷] [月氏] [群飞貌] [牛驳] [九嶷] [生息] [呜戏,叹辞] [以箸取物] [犛牛尾也。又与釐通。] [相欺也。遗也] [重也。又与累同] [谷蠡。瓠勺] [蹇也] [与逵同] [节也] [举目貌。又县名] [口声] 觿 [偲偲,相切责也] [梓也] [我也。悦也。] [下也] [木名] [委蛇] [牛黑色] [剪齐也] [克也,任也] [荷衣] [蕲茝也。求也] [捕鱼具] [㠁嵯] [山足] [木名]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yí  韵部:
〈名〉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 夷有九种。——《後后汉书东夷传》
    • 宅喁夷。——《书饶典》。注:“萊夷也。”
    • 四夷八蠻。——《周礼职方式》
  • 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蠻(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稱)
  • 旧时往往用以稱外囶或外囯人
  • 又如:夷场(即“洋场”。旧时上海人指租界地);夷馆(清代称外囯人在中囯的馆舍)
  • 倚輩;同輩
    • 在醜夷不争。——《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夷,猶倚也。”
    • 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候世家》
  • 又如:夷等(同列,同辈)
  • 古囯名 。在今山东省即墨市西
〈形〉
  • 平坦
    •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老子》
    • 驰骋夷道。——《淮南子原道》
    • 船背稍夷。——魏学洢《核舟記》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則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記》
  • 又如:夷延(地势平坦而广阔);夷阻(平坦和险阻)
  • 太平 。如:夷一(太平統一);夷世(太平之世)
  • 平和;平易
    • 与之辩解,言和而色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又如:夷坦(平和坦蕩);夷伍(平易而放达);夷易(平易,平正);夷泰(平和闲靜);夷淡(性情平和淡泊);夷雅(平和闲雅);夷道(平易之道);夷远(平和而高远);夷为(平和通达);夷粹(平和纯正);夷澹(平易恬靜);夷简(平易質人)
  • 平正 。如:夷姡(公平美好);夷陂(平正和偏頗);夷易(平易,平正);夷庭(平正,平直)
  • 经常,常道
    • 王极之传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順。——《史記》
  • 傲慢
    • 由礼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违,庸众而野。——《荀子》
  • 安闲 。如:夷由(从容自得);夷白(安于清贫,洁身自好);夷坦(安祥自若的样子)
  • 通“怡”。喜悅
〈动〉
  • 使平,拉平;铲平
    • 将塞井夷竈而为行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 往而夷夫。——《吕氏春秋.似顺》
    • 芟夷大乱。——《资治通鉴》如:夷为平地;夷岳;夷拔(鏟平攻破)平定 [put down]
    • 乱生不夷,靡囯不泯。——《诗.大雅.桑柔》
    • 实靖夷我邦。——《诗.大雅.召》
    • 芟荑大难,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 又如:夷难(平定祸乱)
  • 伤,受伤
    • 夷于左股。——《易.明夷》
    • 芟夷我农功。——《左传.成公十三年》
  • 又如:夷伤(创伤;死伤)
  • 攻破 。如:夷拔(攻破);夷破(攻破)
  • 铲除;消灭;诛灭
    • 是以人夷其宗庙。——《囯语.周语下》
    • 夷灭者数十家。——《汉书.李广苏建传》
    • 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三囯演义》
  • 又如:夷三族(古代的酷刑。一人犯罪,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同坐)
  • 毁灭 。如:夷毁(毁灭)
  • 犹豫,迟疑 。如:夷由(犹豫;迟疑不前);夷与(迟疑不前)
  • 锄草
    • 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周礼.秋官》
康熙字典古文:𡰥

  • 唐韻》《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𠀤音姨。 (支韻)
  • 平也,易也。《詩·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 又大也。《詩·周頌》降福孔夷。
  • 又安也,悅也。《詩·鄭風》旣見君子,云胡不夷。
  • 又等也,儕也。《禮·曲禮》在醜夷不爭。《史記·張良傳》諸將陛下等夷。
  • 又陳也。《禮·喪大記》男女奉尸夷於堂。《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冰,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皆依尸爲言。
  • 又夷俟,展足箕坐也。《論語》原壤夷俟。
  • 又誅滅也。《前漢·𠛬法志》戰國時,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
  • 又傷也。《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 芟也。《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夏日至而夷之。
  • 又陵夷,言凡事始盛終衰,其頺替如丘陵漸平也。《前漢·成帝紀》帝王之道,曰以陵夷。
  • 又地名。《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註》國在城陽莊武縣。《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註》采地。《僖二十三年》楚伐陳,遂取焦夷。《註》焦,譙縣,夷,城父,𠀤陳地。
  • 又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
  • 又嵎夷,東表之地,在今登州。《書·堯典》宅嵎夷。
  • 又馮夷,河伯也。《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郭璞·江賦》冰夷倚浪。《𥠇天子傳》河伯無夷之所都居。《註》冰夷,無夷,𠀤卽馮夷。又《淮南子·原道訓》馮夷,泰丙之御也。《註》二人名,古之能御隂陽者。《容齊隨筆》此別是一馮夷。
  • 又女夷,風神名。《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吹,以司天和。
  • 又山名。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勝。相傳籛鏗之子,長曰武,次曰夷,隱此得道,故名。
  • 又水名。夷水,出襄陽及康狼二山之閒。《水經》漢水過宜城,夷水注之。
  • 又鴟夷,酒器。《揚雄·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壷。《吳越春秋》吳王取子胥尸,盛以鴟夷,而投之江。《史記·貨殖傳》范蠡變名易姓,爲鴟夷子皮。
  • 又辛夷,花名。《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又留夷,香草。《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 又《諡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靜,𠀤曰夷。
  • 又姓。周齊大夫夷仲年之後,見《統譜》。
  • 又人名。伯夷,舜秩宗之官。又孤竹君之長子曰伯夷。
  • 又優婆夷。《梵書·翻譯名義》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所云淸淨男女也。
  • 又與彝同。《孟子》詩云:民之秉夷。詩本作彝。
  • 又叶羊吏切,音異。 (寘韻)
  • 《馮衍·顯志賦》攢射干雜蘼蕪兮,結木英與新夷。光扈扈而揚耀兮,紛郁郁而暢美。美音媚。新夷卽辛夷。
  • 本作𢓡。一曰古遲夷通。
  • 考證:〔《易·說卦》坤上離下明夷。〕
  • 謹按說卦無此語,謹照原書改: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郭璞·江賦》冰夷舞浪。〕
  • 謹照原文舞改倚。〔相傳籛〈下堅〉之子,長曰舞,次曰夷。〕
  • 謹照列仙傳原文〈下堅〉改鏗。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東方之人也。从大。从弓。各本作平也。从大从弓、東方之人也。淺人所改耳。今正。韵會正如是。羊部曰。南方蠻閩从虫。北方狄从犬。東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西南僰人、焦僥从人。葢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惟東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按天大、地大、人亦大。大象人形。而夷篆从大。則與夏不殊。夏者、中國之人也。从弓者、肅愼氏貢楛矢石砮之類也。以脂切。十五部。出車、節南山、桑柔、召旻傳皆曰。夷、平也。此與君子如夷、有夷之行、降福孔夷傳夷易也同意。夷卽易之叚借也。易亦訓平。故叚夷爲易也。節南山一詩中平易分釋者、各依其義所近也。風雨傳曰夷悅也者、平之意也。皇矣傳曰夷常也者、謂夷卽彝之叚借也。凡注家云夷傷也者、謂夷卽痍之假借也。周禮注夷之言尸也者、謂夷卽尸之叚借也。尸、陳也。其他訓釋皆可以類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