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唐 白居易 772 - 846 一首陈陶 803 - 879 一首 成彦雄 一首 吕温 772 - 811 一首 邵谒 一首 元阳子 一首 张籍 767 - 830 一首 宋 高彦竹 一首高照 一首 李邴 1085 - 1146 一首 李吕 1122 - 1198 一首 林希逸 1193 - ? 一首 刘敞 1019 - 1068 一首 吕徽之 一首 释法具 一首 释文珦 1210 - ? 一首 释心月 ? - 1254 一首 释永颐 一首 苏舜钦 1008 - 1049 一首 童宗说 一首 薛季宣 1134 - 1173 一首 张献民 一首 元 陈秀民 一首马臻 一首 明 杨慎 1488 - 1559 一首祝允明 1460 - 1527 一首 成浑 1535 - 1598 一首 郭武 一首 洪贵达 1438 - 1504 一首 姜希孟 1424 - 1483 一首 李孙宸 1576 - 1635 一首 | 欲(一作「要」)识丹砂是木精,移来西位与金并。 凡(一作「迷」)人何处寻踪迹(一作「龙虎」),恍惚中(一作「之」)间在(一作「是」)杳冥(此首又见《金液还丹百问诀》。)。 避俗渊明心会景,祇咏孤松秀冬岭。 争识槎牙竹外枝,月上空阶间金影。 大雨溪涨。不可徒涉。与诸贤隔绝数日。良用深念。比日读书勤苦。诸况何似。恶句甚陋。本不可以相赠。但愿各垂和答。使我得以观诸君之志也。 书生岁暮抱遗经,静榻那堪霜夜永。 西山啖荠是何人,叹息于焉发深省。 按:西山先生蔡季通。登西山绝顶读书。忍饥啖荠。荠者山菜。其根似沙参。盖以粮乏。故啖荠以读书耳。诸君非但食有馀。又将肉食于山寺。则与古人饥困远矣。又何为而不读书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