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云缭绕,萍路(一作合)水分离。 云去有归日,水分无合时。 春芳(一作芳景)役双眼(一作目),春色柔四支。 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 青青树中草,托根非不危。 草生树却死,荣枯君可知。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一作曲)池。 风摧寒棕(一作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引用典故:远山眉 两绶 苏辛 田窦醉 袖金锤 云台 官为骏马监,职帅羽林儿。 两绶藏不见,落花何处期? 猎敲白玉镫,怒袖紫金锤。 田窦长留醉,苏辛曲护(集作让)岐。 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捷报云台贺,公卿拜寿卮。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 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恶(集作日),不并汉宫时。 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 美人旷延伫,万里浮云思。 园桃(一作槿)绽红艳,郊叶(一作桑)柔绿滋。 坐看长夏晚,秋月生(一作照)罗帷。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 月明无叶树,霜滑有风枝。 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红裙(集作裾)明月夜,碧殿(集作簟)早秋时。 好向昭阳宿,天凉玉漏迟。 ① 《唐书·乐志》曰:“皇太子亲释奠,迎神用《诚和》,亦曰《宣和》。皇太子行用《承和》。登歌、奠币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圜丘》。送神用《诚和》,词同《迎神》。”《通典》曰:“开元中又造三和乐,一曰《祴和》,三公升降及行则奏之;二曰《丰和》,享先农则奏之;三曰《宣和》,祭孔宣父、齐太公则奏之。” 隼集龟开昭圣烈,龙蹲凤跱肃神仪。 尊儒敬业宏图阐,纬武经文盛德施。 ① 《唐馀录》曰:“晋天福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十一月冬至,遂奏之。于时二舞久废,众喜于复兴,而乐工舞员杂取教坊以满之,声节靡曼,缀兆合节,而无远促迟速之累。及明年正旦再奏,声容蹈厉,进退无列,议者非之。”《五代史·乐志》曰:“文舞六十四人,左手执籥,右手执翟,冠进贤冠,服黄纱袍,白纱中单,皂领褾,白练𧞔裆,白布大口裤,革带,乌皮履,白布袜。武舞六十四人,左手执干,右手执戚,服弁平巾帻金支,绯丝布大袖,绯丝布裲裆,甲金饰,白练𧞔裆,锦腾蛇起梁带,豹文大口布裤,乌皮靴。” 淮海干戈戢,朝廷礼乐施。 白驹皆就絷,丹凤复来仪。 德备三苗格,风行万国随。 小臣同百兽,率舞贺昌期。 ① 《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本在正宫调中,有大遍、小遍。至贞元初,康昆崙翻入琵琶玉宸宫调,初进曲在玉宸殿,故有此名。合诸乐,即黄钟宫调也。段和尚善琵琶,自制《西凉州》,后传康昆崙,即道调《凉州》,亦谓之《新凉州》。 汉家宫里柳如丝,上苑桃花连碧池。 圣寿已传千岁酒,天文更赏百僚诗。 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 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 寂寂苍苔满,沈沈绿草滋。 荣(一作繁)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 雪霁长杨苑,冰开太液池。 宫中行乐日,天下盛明时。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 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故(一作旧)枝。 风归花(一作声)历乱,日度影参差。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交甫怜瑶佩,仙妃难重期。 沈沈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贱妾裁纨扇,初摇明月姿。 君王看舞席,坐起秋风时。 玉树清御路,金陈翳垂丝。 昭阳无分理,愁寂任前期。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