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1897七絶 15639五律 9152七律 15440五排 870七排 117 1051四言 121六言 295古體 2236樂府 235 4 274 58辭賦 7琴操 1 51其他 343 315
一东平声  鸿 [丰收] [鼓声] [崆峒] [深远、淡泊] 窿 [音蒙] [艨艟,战船] [竹筒] [姓也] [目不明] [倥侗] [懵懵,无知貌] 罿 [音聋。理也] [雨泷泷] [惺愡] [缝也] [鼓声] [缕也,緵罟也] [同叿,言语嘈杂] [音虫。稚也] [水声] [毂铁] [热貌] [鱼名] [音冯。亦浮也] [充实] [肥貌] [木名] [釜属] [更多…]
漢語字典
拼音:tóng  韵部:
〈名〉
    (形声。从水,童声。本义:潼水)
  • 同本义
  • 在四川省梓潼县境内,南流注入垫江
    • 潼,潼水也,出广汉梓潼北界,南入垫江。——《说文》
  • 在安徽省五河县境
  • 在陕西省潼关县境
  • 关隘名 。在陕西省潼关县
〈形〉
  • 云起的样子。引申为盛多
    • 潼滃蔚荟,林木来会,津液下降,流潦霈。——·焦赣《易林》
  • 高貌
康熙字典

  •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 (東韻)
  • 水名。《說文》水出廣漢梓潼北界。
  • 又水名。《水經注》潼水,出江夏郡之曲陵縣西北潼山。
  • 又水名。《潘岳·西征賦》愬黃巷以濟潼。《註》潼水,在華隂縣界。
  • 又海名。《王子年·拾遺記》北極之外,有潼海之水。
  • 又潼潼,高貌。《宋玉·高唐賦》沫潼潼而高厲。
  •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他東切,音通。 (東韻)
  • 義同。
  • 又《廣韻》尺容切《集韻》昌容切,𠀤音衝。 (冬韻)
  • 義同。一曰水壞道。
  • 又潼容,車裳也,見《周禮·巾車註》。
  • 又《集韻》《類篇》𠀤諸容切,音鍾。 (冬韻)
  • 溼貌。
  • 考證:〔《潘岳·西征賦》愬黃卷以濟潼。〕
  • 謹按文選註車駕東行到黄巷亭。卷改巷。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潼水。出廣漢梓潼北畍。南入褺江。褺各本作墊。今正。廣漢郡梓潼、前後二志同。前志曰。樟潼五婦山、馳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應劭注云。潼水所出。南入墊江。水經曰。樟潼水出其縣北畍。西南入於涪。又西南至小廣魏南。入於墊江。按馳水、潼水、梓潼水異名同實。五婦山卽今四川保寧府劒州州西北五十里之五子山。今劒州及綿州之梓潼縣、葢漢梓潼地。潼水出五子山之西大山。東南流、經今梓潼縣。又經潼川府之鹽亭縣。又至射洪縣東南之獨坐山。入涪江。今謂之潼江、射江、瀰江。許云南入褺江。卽謂今射洪東南入涪江。涪江下流至重慶府之合州、合嘉陵江也。漢志墊江、應劭音徒浹反。孟康音重曡之曡。許書衣部云褺、重衣也。巴郡有褺江縣。此縣爲嘉陵江、渠江、涪江會合之地。水如衣之重複。故曰褺江。其字音曡。淺人乃譌作昏墊之墊。觀應、孟之音。則知漢書字固從衣也。云入褺江者、其縣其水通名也。今四川忠州之墊江縣、則漢巴郡臨江縣地。與漢褺江相歫甚遠。○又按涪下曰南入漢者、言至褺江而入西漢水也。潼下曰南入褺江者、言入西漢水𡉈褺江境也。錯見互相足。○又按地理志、水經之羌水下。合白水。又合西漢水。卽今四川保寧府昭化縣城北合嘉陵江之白水也。羌水亦謂之墊江者、葢昔人以其委名其源。魏書吐谷渾阿豺登其國西彊山。觀墊江源。今洮州衞西南三百四十里西嵹山。羌水所出。从水。童聲。徒紅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