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698七絶 23273五律 12762七律 20310五排 960七排 152 1720四言 312六言 332古體 5501樂府 410 13 422 88辭賦 26琴操 10 102其他 432 423
四支平声  姿 [作为] [饿也] [参差] [系累] [委迤,自得貌] [顺迁也,类推] [跨马,动词] [理也] [蔫也] [水索也] [恨声] [鼻液] [委蛇] [衣下曰齐。又与荠通] [比邻] [水中高地] [高丽] [语助辞] [音兹] [音诗] [音夷] [月氏] [群飞貌] [牛驳] [九嶷] [生息] [以箸取物] [呜戏,叹辞] [犛牛尾也。又与釐通。] [相欺也。遗也] [重也。又与累同] [谷蠡。瓠勺] [蹇也] [与逵同] [节也] [举目貌。又县名] [口声] 觿 [偲偲,相切责也] [梓也] [我也。悦也。] [下也] [木名] [委蛇] [剪齐也] [牛黑色] [克也,任也] [荷衣] [蕲茝也。求也] [捕鱼具] [㠁嵯] [山足] [木名]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漢語字典
多音字辨析:
犁 齐韻,平声 (lí):音黎。同犁。详后犁字注。
犁 支韻,平声 (lí):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又《集韵》一曰耕也。
繁体或异体字:
拼音:lí  韵部:支、齐

〈动〉
    (形声。从牛,利声。本义:牛耕)
  • 同本义
    • 犂,耕也。——《说文》。字亦作犁。
    • 犁其庭。——《汉书·匈奴传》。注:“耕也。”
    • 犂牛之子。——《论语》。疏:“或音梨,谓耕犂也。”
    •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 又如:犁耕(用犁耕田;耕田);犁花(犁翻的土块);犁春(春耕)
  • 摧毁,平毁 。如:犁穴;犁平(扫荡平定)
  • 割开,划开。通“剺” 。如:犁面(用刀割脸);犁舌(入犁舌狱割舌)
  • 通“黎”。及,等到
    • 犂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史记·晋世家》
〈名〉
〈形〉
  • 黑(在黑的意义上,黧、黎、犁实同一词)
    • 形容枯槁,面目犁黑。——《战国策·齐策一》
    • 犁旦。——《史记·南越列传》。索隐:“犁,黑也。天未明尚黑时也。”
  • 又如:犁眉驹(良马名。毛黄色,眉黑。犁,通“黧”);犁黑(黧黑,暗黑色。犁,通“犂”);犁老(指老人。老人面色黧黑,故称犁,通“黧”);犁明(犁曙黎明。犂,通“黎”)
  • 通“黎”。众多之意
    • 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书·泰誓中》
  • 又如:犁元,犁民(黎民百姓。犂,通“黎”)
康熙字典

  • 正韻》鄰溪切。 (齊韻)
  • 同犂。詳後犂字註。


  • 廣韻》郎奚切《集韻》《韻會》憐題切,𠀤音黎。 (齊韻)
  • 玉篇》耕具也。《廣韻》墾田器。山海經曰:後稷之孫叔均所作。魏略曰:皇甫隆爲燉煌太守,敎民作樓犂。《管子·乗馬篇》丈夫二犂,童五尺一犂。《正字通》宋淳化五年,武允成獻踏犂一具,不用牛,以人力運。
  • 又《廣韻》耕也。《前漢·匈奴傳》犂其庭。《註》師古曰:犂,耕也。
  • 又《史記·呂后紀》犂明。《註》徐廣曰:犂猶比也,將明之時。又《南越傳》犂旦,城中皆降伏波。《註》徐廣曰:呂靜云:犂,結也。結猶連及逮至也。又《史記·犂旦註》索隱曰:犂,黑也。天未明而尚黑也。
  • 又《史記·歷書》祝犂協洽。《註》祝犂,巳也。
  • 又《前漢·匈奴傳》其國稱之曰撐犂孤塗單于。匈奴謂天爲撐犂,謂子爲孤塗。又《汲冢周書》孅犂。《註》北狄之別名。《史記·秦本紀》丹犂臣蜀。《註》丹犂,二戎號也。臣伏於蜀。又《匈奴傳》薪犂之國。《前漢·西域傳》蒲犂國王治蒲犂國。
  • 又地名。《左傳·哀十年》取犂及轅。《註》犂,一名隰濟,南有隰隂縣。又《史記·西南夷傳》以筰都爲沈犂郡。《前漢·地理志》犂縣,屬東郡。又育犂縣,屬東萊郡。《後漢·安帝紀》攻夫犂營。《註》夫犂,縣名,屬遼東屬國。
  • 又人名。《左傳·昭二十九年》顓頊氏有子曰犂,爲祝融。《註》犂爲火正。
  • 廣韻》同𤛿。《集韻》本作𤛿,或省作𥝫。類篇或作𤛼。《正韻》亦作犁。
  • 又《廣韻》力脂切《集韻》《韻會》良脂切,𠀤音棃。 (支韻)
  • 廣韻》牛駁。《論語》犂牛之子。《註》犂雜文。
  • 又《集韻》一曰耕也。
  • 又《書·泰誓》播棄犂老。《傳》駘背之耉稱犂老。《疏》孫炎曰:耉,面凍犂色,似浮垢也。《釋文》犂力私反,又力兮反。
  • 又《春秋·定六年》晉人執宋行人樂祈犂。又《左傳·哀十年》取犂。《釋文》𠀤力兮反,又力之反,二音皆可讀。
  • 集韻》或作𤛼斄。《韻會》俗作犁。
  •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 (尤韻)
  • 犂然,栗然也。《莊子·山木篇》犂然有當於人之心。音義不當留。
  • 考證:〔《後漢·安帝紀》攻夫犂營。《註》夫犂,縣名,屬遼東樂國。〕
  • 謹照原文樂國改屬國。〔《書·泰誓》播棄犂老。《傳》駘背之耉稱老。〕
  • 謹照原文稱下增犂字。〔《莊子·山木篇》犂然有當於人心。《音義》犁,力牛反。〕
  • 謹按莊子音義無力牛反之文。謹改爲按莊子山木篇犂然有當於人之心。音義不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