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692七絶 22921五律 12981七律 23268五排 1302七排 239 3915四言 531六言 416古體 7927樂府 666 65 362 233辭賦 49琴操 15 84其他 501 509
共531,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南北朝(续上)
江总 519 - 594 二首
沈约 441 - 513 二首
王升之 一首
王微 415 - 453 一首
王融 467 - 493 一首
王韶之 380 - 435 一首
萧绎 508 - 554 一首
谢庄 421 - 466 一首
谢超宗 ? - 483 二首
陆倕 470 - 526 一首
陆琼 537 - 586 一首
无名氏 三首
刘禹锡 772 - 842 二首
李白 701 - 762 一首
柳宗元 773 - 819 二首
王勃 650 - 675 二首
皮日休 834 - 883 一首
不详 二十三首
方镜铭 陈朝 · 江总
四言诗
元枵命巧,仲吕呈祥。
金镌石汉,铜铸丹阳。
价珍负局,影丽高堂。
图星拟盖,写卦随方。
明齐水止,照与天长。
增辉兔苑,永侍龙光。
灾流淮海,险失金汤。
时屯运极,代革天亡。
爪牙背义,介胄无良。
独标忠勇,率御有方。
诚贯皎日,气励严霜。
怀恩感报,抚事何忘(《陈书·鲁广达传》)
殷兆玉筐,周始邠王
于赫文祖,基我大梁。
肇土七十,奄有四方。
帝轩百祀,人思未忘。
永言圣烈,祚我无疆(同上)
光宅寺刹下铭 南梁 · 沈约
四言诗
光宅寺,盖上帝之故居,行宫之旧兆,扬丹阳郡秣陵县某乡某里之地。自去兹分毫,来仪京辅,拓宇东第,咫武城闉,圣心留爱闭素,迁负南郭,义等去酆,事均徙镐。及克济横流,膺斯宝运。命帝阍以广辟,即太微而为宇。既等汉高,流连于丰沛;亦同光武,眷恋于南阳。思所以永流圣迹,垂之不朽,令事与须弥等固,理与天地无穷,莫若光建宝塔,式传于后。乃以大梁之天监六年岁次星纪月旅黄钟闺十月二十三日戊寅,仲冬之节也,乃树刹玄壤,表峻苍云,下洞渊泉,仰迫星汉。方当销巨石于贤劫,拯未来于忍土。若夫朱光所耀,彤云所临,非止天眷,兼因地德。皇帝乃启扉阊阖,造舟淮涘,接神飙而动骖,越浮梁而径度,芝盖容与,翠华葳蕤,下辇停跸,躬展诚敬,广集四部,揆景同蔬。弘此广因,被之无外;同由厥路,俱至道场。乃作铭曰:
八维悠阔,九服荒茫。
灵圣底止,咸表厥祥。
寿丘叆叆,电绕枢光
周原朊朊,五纬入房。
自兹遐尤,在处弗亡。
安知若水,宁辨穷桑。
自天攸纵,于我惟皇。
即基昔兆,为世舟航。
重檐累构,回刹高骧。
土为净国,地即金床。
因斯太极,溥被翱翔。
岂徒三界,宁止十方。
濡足万古,援手百王
一念斯答,万寿无疆。
如日之久,如天之长
⑴ 《广弘明集》十六,《艺文类聚》七十七。
笏赞 南朝宋 · 王升之
四言诗
慎为德要,惟善用光。
敬上尊贤,贵不踰常。
用制斯器,备对遗忘。
因事施礼,升降有章。
禹馀粮赞 南朝宋 · 王微
四言诗
疏波沥浸,徒谓范常。
沈灵秘用,神哉无方。
阡畴不惠,稼穑非芳。
明德禹功,信在馀粮(《初学记》二十。)
瞻彼进德,莫敢或遑。
顾咨小智,徒以大康。
岂无通术,跋此榛荒
虽有重离,迹照萤光。
循情内负,抚事外伤。
层罗一举,空念高翔。
① (二曲)。(《宋书》乐志曰:姑洗厢作)
大哉皇宋,长发其祥。
纂系在汉,统源伊唐。
德之克明,休有烈光。
配天作极,辰居四方。
忠臣传记托篇赞 南梁 · 萧绎
四言诗
太真英挺,投袂勤王;
伯猷蹈节,身殒名扬。
嶷嶷景倩,主亡与亡;
嗟乎尚矣,惟国之良。
禀祥月辉,毓德轩光。
嗣徽妫汭,思媚周姜。
母临万宇,训蔼紫房。
朱玄玉龠,式载琼芳(同上)
南《齐书》乐志曰:宋升明中。太祖为齐王。令怀马褚渊造太庙登歌二章。建元初。诏谢超宗造庙乐歌诗十六章。永明二年。又诏王俭造太庙二室歌辞。
絜诚底孝,孝感烟霜。
夤仪式序,肃礼绵张。
金华树藻,肃哲腾光。
殷殷升奏,严严阶庠。
匪椒匪玉,是降是将。
懋分神衷,翊佑传昌
⑴ ○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九。《诗纪》六十三。
肃惟敬祀,絜事参芗。
环袨像缀,缅密丝簧。
明明烈祖,尚锡龙光。
粤雅于姬,伊颂在商(同上)
奠采贻诰,器币有章。
紊维既弛,绝典还光。
庭陈宿设,阶列周张。
礼充羁偶,物盛员方。
和张湖熟雹诗 陈朝 · 陆琼
四言诗
惟徵动羽,惟阴胁阳。
雨水作沴,凝气为祥
⑴ ○《初学记》二。《御览》十四。《诗纪》百一。
克明克俊,祖武惟昌。
业弘营土,声被海方
有流厥德,终耀其光。
明神幽赞,景祚攸长(同上)
道惟生育,器乃包藏。
报功称范,殷荐有常。
六瑚已馈,五齐流香。
贵诚尚质,敬洽义章。
神祚惟永,帝业增昌(同上)
皇条俊茂,帝系灵长。
丰功叠轨,厚利重光。
福由善积,代以德彰。
严恭尽礼,永锡无疆(同上)
泽宫诗 其二 中唐 · 刘禹锡
四言诗
彼鹄斯微,若止若翔。
千里之差,起于毫芒。
其三
四言诗
我矢既直,我弓既良。
依于高墉,因我不臧。
朱虚侯赞(745年) 盛唐 · 李白
四言诗
嬴氏秽德,金精摧伤。
秦鹿克获,汉风飞扬。
赤龙登天,白日升光。
阴虹贼虐,诸吕扰攘。
朱虚来归,会酌高堂。
雄剑奋击,太后震惶。
爰锄产禄,大运乃昌。
功冠帝室,于今不亡。
进次于郾(许州郾城县,与蔡州为邻),彼昏卒狂。
裒凶鞠顽,锋猬斧螗
赤子匍匐,厥父是亢(下郎切)
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方城 其三 中唐 · 柳宗元
四言诗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
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长戟酋矛,粲其绥章。
右剪左屠,聿禽其良
⑴ 谓元济骁将丁士良、吴秀琳、陈光洽诸人也
荣分上邸,业盛文场。
争开宝札,竞耸雕章。
气淩云汉,字挟风霜。
后之来者,其在君王。
荣开社稷,业照旂常。
是恢藩化,或固朝章。
功成道洽,身没名扬。
唯忠与孝,千载生光。
洛阳新城三老董公说高祖为义帝发丧。在汉之取天下也。三杰而已矣。萧何苦民力以给兵输。韩信杀民命以骋战功。留侯设诡策以离秦项。当其时。未闻以仁义说于君者。而董公乃谕之以丧义帝。至使天下宗汉者。为其丧义帝也。夫高祖以曹参虽有攻城野战之功。不如萧何也。信矣。焉至于苦民力杀民命设诡策。反不若董公之功也哉。如高祖为天子。以公为师友。行其道于时。其利可知矣。公之道已行于汉。而不睹封赏之体。又当时史氏无一字以褒者。因为赞以旌之。
项氏狂攘,贼我怀王。
天命未的,孰存与亡。
皤皤董公,一言汉昌。
一人弑君,天下皆伤。
一人哭君,天下皆丧。
项由是弱,汉由是强。
扶义而征,可至轩黄。
唱仁而战,可至武汤。
用于天道,折彼雄铓
繄公之道,与汉而光。
① 《唐书·乐志》曰:“开元十一年,祀昊天于圜丘,降神用《豫和》,六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献天神、酌献配座、饮福酒并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礼毕送神用《豫和》,皇帝还大次用《太和》。”
于赫圣祖,龙飞晋阳。
底定万国,奄有四方。
功格上下,道冠农黄。
郊天配享,德合无疆。
① 《唐书·乐志》曰:“大乐旧有《五郊迎送神辞》十章,不详所起。”
序移玉律,节应金商。
天严杀气,吹警秋方。
槱燎既积,稷奠并芳。
乐以迎奏,庶降神光。
①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朝日乐,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豫和》、《太和》、《寿和》、《凯安》五章,辞同《冬至圜丘》。”
晨仪式荐,明祀惟光。
神物爰止,灵晖载扬。
玄端肃事,紫幄兴祥。
福履攸假,于昭允王。
① 唐天宝中《祀九宫贵神乐》,降神用《豫和》,六变。皇帝行用《太和》。登歌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用《寿和》。饮福酒用《福和》。退文舞、迎武舞用《舒和》。亚献、终献用《凯安》。登歌、撤豆用《肃和》。送神用《豫和》。
帝在灵坛,大明登光。
天回云粹,穆穆皇皇。
金奏九夏,圭陈八芗。
旷哉动植,如熙春阳。
① 《唐书·乐志》曰:“太乐旧有《享太庙迎神》、次《金奏》及《送神辞》三章,不详所起。”
肃肃清庙,巍巍盛唐。
配天立极,累圣重光。
乐和管磬,礼备烝尝。
永惟来格,降福无疆。
爰陈玉醴,式奠琼浆。
灵心有穆,介福无疆。
① 《唐书·乐志》曰:“中宗神龙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严和》,九变,词同。皇帝行用《升和》。登歌、祼鬯用《虔和》。迎俎用《歆和》。光皇帝酌献用《长发》,景皇帝酌献用《大基》,元皇帝酌献用《大成》,高祖酌献用《大明》,太宗酌献用《崇德》,五室舞词并同贞观。高宗酌献用《钧天》舞,词同光宅。孝敬皇帝酌献用《承光》。皇帝饮福用《延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同和》。武舞用《宁和》。撤俎用《恭和》。送神用《通和》。皇后助享、皇后行用《正和》,词同贞观中宫朝会。登歌、奠鬯用《昭和》。皇后酌献、饮福用《诚敬》。撤俎用《肃和》,送神用《昭感》。”
巍巍累圣,穆穆重光。
奄有区夏,祚启隆唐。
百蛮饮泽,万国来王。
本枝亿载,鼎祚逾长。
① 《唐书·礼仪志》曰:“明皇开元二十年正月,诏两京诸州置玄元庙,天宝二年三月,以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其乐章,降仙圣奏《煌煌》。登歌、发炉奏《冲和》。上香毕奏《紫极》舞。撤醮奏《登歌》。送仙圣奏《真和》。”《会要》曰:“太清宫荐献圣祖玄元皇帝,奏混成《紫极》之舞。”
严禋展事,理洁烝尝。
皇矣圣祖,德惟馨香。
盛荐既撤,工歌载扬。
大来之庆,降福穰穰。
① 《唐书·乐志》曰:“太乐又有《仪坤庙乐章》,与前略同,而有《迎神》、《送神》二章,无徐彦伯祝钦明之词。”
月灵降德,坤元授光。
娥英比秀,任姒均芳。
瑶台荐祉,金屋延祥。
迎神有乐,歆此嘉芗。
① 《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正月,太常奏定享太庙乐。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乐,酌献奏《庆熙》,饮福酒奏《庆隆》,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亚献、终献奏《庆休》。”《唐馀录》曰:“梁宗庙乐,迎神奏《开平》舞,次《皇帝行》,次《帝盥》,次《登歌》,献肃祖奏《大合》之舞。恭祖奏《象功》之舞。宪祖奏《来仪》之舞。列祖奏《昭德》之舞。次《饮福》,次《撤豆》,次《送神》。”
天地合德,睿圣昭彰。
累赠太傅,俄登魏王。
雄名不朽,奕叶而光。
建国之兆,君临万方。
① 《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正月,太常奏定享太庙乐。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乐,酌献奏《庆熙》,饮福酒奏《庆隆》,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亚献、终献奏《庆休》。”《唐馀录》曰:“梁宗庙乐,迎神奏《开平》舞,次《皇帝行》,次《帝盥》,次《登歌》,献肃祖奏《大合》之舞。恭祖奏《象功》之舞。宪祖奏《来仪》之舞。列祖奏《昭德》之舞。次《饮福》,次《撤豆》,次《送神》。”
肃肃文考,源浚派长。
汉称诞季,周实生昌。
奄有四海,超彼百王。
笙镛迭奏,礼物荧煌。
① 《五代会要》曰:“梁开平二年正月,太常奏定享太庙乐。迎神舞《开平》之舞,迎俎奏《庆肃》之乐,酌献奏《庆熙》,饮福酒奏《庆隆》,送文舞、迎武舞奏《庆融》,亚献、终献奏《庆休》。”《唐馀录》曰:“梁宗庙乐,迎神奏《开平》舞,次《皇帝行》,次《帝盥》,次《登歌》,献肃祖奏《大合》之舞。恭祖奏《象功》之舞。宪祖奏《来仪》之舞。列祖奏《昭德》之舞。次《饮福》,次《撤豆》,次《送神》。”
笙镛洋洋,庭燎煌煌。
明星有烂,祝史下堂。
笾豆斯撤,礼容有章。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① 《唐馀录》曰:“周宗庙乐,降神奏《肃顺》。皇帝行奏《治顺》。献信祖室奏《肃雍》之舞。僖祖室奏《观成》之舞。太祖室奏《明德》之舞。世宗室奏《定功》之舞。酌献、登歌奏《感顺》。迎俎奏《禋顺》。饮福奏《福顺》。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武舞奏《善顺》。撤俎奏《礼顺》。送神奏《肃顺》。”
新庙奕奕,金奏洋洋。
享于祖考,循彼典章。
清酤特满,嘉玉腾光。
神醉既告,帝祉无疆。
① 《五代会要》曰:“晋天福四年十二月,太常奏《正至》王公上寿,皇帝举酒奏《玄同》之乐。皇帝三饮,皆奏《文同》之乐。食举奏《昭德》之舞,次奏《成功》之舞。皇帝降坐奏《大同》之乐。其辞并崔棁等造。”《唐馀录》曰:“天福五年十一月冬至,朝群臣,举觞奏《玄同》。三爵、登歌奏《文同》。四爵、登歌作,群臣饮,宫县乐作。又奏龟兹及霓裳法曲,以须食毕,于时众闻龟兹法曲,雅郑杂糅,固已非之。明年正旦上寿,登歌发声,悲离烦慝,如虞殡薤露之音,观者以为不祥。”
赫矣昌运,明哉圣王。
文兴坠典,礼复旧章。
鸳鸾济济,鸟兽跄跄。
一人有庆,万福无疆。
① 《五代会要》曰:“晋天福四年十二月,太常奏《正至》王公上寿,皇帝举酒奏《玄同》之乐。皇帝三饮,皆奏《文同》之乐。食举奏《昭德》之舞,次奏《成功》之舞。皇帝降坐奏《大同》之乐。其辞并崔棁等造。”《唐馀录》曰:“天福五年十一月冬至,朝群臣,举觞奏《玄同》。三爵、登歌奏《文同》。四爵、登歌作,群臣饮,宫县乐作。又奏龟兹及霓裳法曲,以须食毕,于时众闻龟兹法曲,雅郑杂糅,固已非之。明年正旦上寿,登歌发声,悲离烦慝,如虞殡薤露之音,观者以为不祥。”
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圣人有作,盛礼重光。
万国执玉,千官奉觞。
南山永固,地久天长。
① 《唐馀录》曰:“周元正冬至朝飨乐,公卿入奏《忠顺》。皇帝坐奏《治顺》。群臣上寿奏《福顺》。皇帝举寿酒、登歌奏《康顺》。群臣降阶、公卿出并奏《忠顺》。”
明君当宁,列辟奉觞。
云容表瑞,日影初长。
衣冠济济,钟磬洋洋
令仪克盛,嘉会有章。
① 《唐馀录》曰:“周元正冬至朝飨乐,公卿入奏《忠顺》。皇帝坐奏《治顺》。群臣上寿奏《福顺》。皇帝举寿酒、登歌奏《康顺》。群臣降阶、公卿出并奏《忠顺》。”
明庭展礼,为龙为光。
咸韶息韵,鹓鹭归行。
① 王蜀秦州节度使王承检筑防蕃城,至上邽,山下获瓦棺,内无尸,唯有一片舌,肉色红润,坚如铁石。舌上只有一髑髅,中有一古钱,有二蝇振然飞去。片石刻篆字,开皇二年渭州刺史张崇妻夫人王氏墓也,其铭云云。是岁,伪乾德六年丙子岁,合郎即王承检小字。
车道之北,邽山之阳。
深深葬玉,郁郁埋香。
刻斯贞石,焕乎遗芳。
地变陵谷,崄列城隍。
乾德丙年,坏者合郎。
① 希振亦殷之子,清泰中卒,葬长沙之陶浦。掘得石碣,其文云云。盖马氏诸王虽于周广顺辛亥岁迁于江南,然其国变,实在庚戌故也。
乱石之壤,绝世之冈。
谷变庚戌,马氏无王。
炜炜煌煌,天子之祥。
唐有神圣,莫敢不来王
⑴ 均见《元氏长庆集》卷二七《郊天日五色祥云赋》引。
崔淙引俚语 唐 · 佚名
四言诗
川壅则溃,月盈则匡。
善败由己,吉凶何尝
⑴ 见《全唐文》卷四五九崔淙《登姑苏台赋》引。
① 元和中,洛阳田璆、邓韶,博学有文。中秋,出建春门望月,遇二书生,邀至其庄。池馆台榭,率陈设盘筵。若有待者,诘之,云:今夕上清神女嫁玉京仙郎,群仙会于兹岳,将藉君礼导升降耳。言讫,花烛满空,有云母双车,偕群仙下。帏中坐者为西王母,相者为刘纲,侍者为茅盈,弹筝击筑者麻姑、谢自然,二书生,卫符卿、李八百也。顷之,汉武帝、唐明皇至。未顷,穆天子至,各为歌相劝酬,汉帝又召丁令威歌,子晋吹笙和之,王母亦召叶静能歌明皇时事。于是黄龙持杯,于车前再拜,祝仙郎神女。刘纲、茅盈,与巢父各有催妆诗。玉女引仙郎与神女入帐,璆、韶奉命相礼。礼毕,符卿、八百引之辞王母,各赐延寿酒一杯,曰:“可增人间半甲子。”送出庄门四五步,失所在,惟嵩山嵯峨倚天,得樵径归,已岁馀矣。于是二人弃家入少室学道,不知所终。
上清神女,玉京仙郎。
乐此今夕,和鸣凤凰。
凤凰和鸣,将翱将翔。
与天齐休,庆流无央(黄龙祝辞)
懿彼明德,赫赫煌煌。
名高阃域,功著旗常。
道符休泰,运叶祺祥。
庆传万祀,以播耿光。